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补气的药材有哪些?

中医世家 2023-06-25 01:33:15

1、糯米

冬天地气下沉,而低气温又肃杀伤气,寒冷的天气最易伤到人体的气机,因此,冬天最需要补气。糯米便可以补气暖胃,《本草经疏》说糯米可以“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糯米酒糯米粥都很好。

2、韭菜

由中医的角度出发,韭菜入肝经、胃经和肾经,吃熟韭菜能起到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的作用,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能益肝散淤,也就是韭菜有补气壮阳的作用。所以,韭菜又叫“起阳草”。韭菜四季都有,但在冬春季节食用更好,冬春气温较低,而韭菜性温,能补益肾气,旺盛精力。逢冬春季节,大家可适当多吃韭菜炒鸡蛋和韭菜猪肉馅的饺子等。

3、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4、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5、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6、土豆

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补气的药材有哪些?

气血不足最佳的补气药材

常用的有补气作用的中药很多,这里只介绍以下几种。

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研究证实,人参有促进人体细胞发育,增加细胞分裂次数的作用,而美国学者诲弗利克认为,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就停止丁,细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达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岁,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补气的中草药有哪些?

气和血对人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气和血的,而且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如果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比如说头晕、气短、乏力等,所以如果有这些情况出现,很可能需要补气血了,那补气的中草药有哪些?气虚血虚怎么调理?
1、补气的中药
1.人参
人参,又称黄参、地精等,是闻名全球的一味中草药,被称赞为“百草之王”。人参的补气作用家喻户晓,甚至很多电视剧中,都将人参作为“还魂吊气丹”使用。可见,人参确实有大补元气的功效,是补中益气的保健佳品。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补气血、抗衰老,还对心慌气短、虚脱、心衰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及缓解作用。
2.甘草
甘草又称田根子、甜草,是一种对人体很好的中草药,其补气效果很强大,还有着润肺止咳、缓解脾胃虚弱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热毒、痰多、胃痛、咳嗽等症,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气虚类疾病。
3.黄芪
黄芪又称绵芪,高50-100cm不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保肝护肝、降压、补气养血、抗菌等功效。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的患者补气之用。
4.党参
市面上有很多党参的中药成方出售,所以对于党参的补气作用,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具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健脾利胃的功效,适用于心悸气短、盗汗、四肢乏力等症状。对于病后体虚、营养不良等人群,有着特别好的补气效果。
5.白术
白术又称苍术、冬白术等,其根茎入药,有着补气等多项药用价值。对于腹胀、尿少、痰多、胎动不安、水肿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孕妇等身体虚弱的人群使用。其可以在补足气血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
2、调理的步骤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之说。血液通过脾胃运化生成,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平时可多吃些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之品。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黄芪、白术、怀山药、升麻各3克,取其煎煮液,泡花茶,冲饮至昧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功效。
第2步:养肝血
“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不足。此外,“人卧血归肝”.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因此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平时多吃些可补血养肝的芝麻、红枣、桂圆。
第3步:调分泌
可饮用四君子汤,取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炖服,此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白芍、熟地黄各12克,当归10克,川芎8克,水煎空腹热服,可以养血、调节内分泌.非常适合女性服用。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黑木耳、黑芝麻、红糖等做成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第4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因此.老年朋友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
第5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老年朋友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游泳、门球、瑜伽、太极拳等,坚持下去十分有益。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在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可降低心脏负荷。

吃什么中草药能补气血_补气血的中草药有哪些

谷田梦:

1、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


2、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3、阿胶
水经注》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据研究,阿胶主要是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
4、红枣
红枣养胃健脾、补血安神;又能滋润心肺、调和营卫、促生津液、通关开窍、助益十二经络。对于贫血、面白、气血不正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益气补血的中药有哪些?

女性在生孩子之后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千万要注意调理好身体,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益气补血的中药材,确实是有用的,最常见的可能就是人参,而且人参的吃法比较多,不同的吃法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实还有很多中药材都有益气补血的效果。
1、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为补气药之首,其性平,味甘,味苦,归脾,肺,心经。有利于大补元气,脾肺之气,摄血生血,气虚
体质,血虚体质者均可食用。尤其适宜于因大汗,大失血,重病或久病所致的脉搏虚弱,气虚神衰等症状,大病初愈者,体弱多病者,以及大出血者均可用人参来进补。
人参补元气吃法:
取鸡1只,人参10克,姜片5片,食盐适量,将鸡处理干净,与人参,姜片,适量水一起倒入砂锅中煲汤,待鸡烂熟后放食盐调味。
此汤可大补元气,生血补血,适宜贫血,体虚者以及大病初愈,大出血者,产妇等人群食用。
2、党参生津养血
党参和人参功效近似,只是药力更缓和,于补气方面更偏于补脾肺之气,也有一定的养血补血功效,适宜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人群,尤其是儿童与女性食用,症见面色苍白或蜡黄,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心悸,头晕目眩等症。常与熟地黄,当归等搭配同食。
党参补气血吃法:
取当归,党参各10克,猪蹄1只,食盐,葱,生姜,料酒各适量。将猪蹄洗净后剁成大块,与当归,党参,葱,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入盐及料酒,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待猪蹄煮熟即可,佐餐食用。
此方有益气养血滋阴之功,善治月经失调,痛经,经期腹痛等妇科病症,并具有一定的通乳之功。
3、龙眼肉益气补血
龙眼肉温而不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适宜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者及心脾虚弱者均可食用。
龙眼补气血吃法:
取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熬煮,至米烂粥稠,加白糖调味,温服,每日1剂。
此粥可益气养血,养肝固肾,适宜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淡白,腰膝酸软,心悸失眠,气短胸闷等,还可以改善营养性贫血,产后缺乳,高血压等症。
4、绞股蓝益气活血
绞股蓝具有益气,活血,安神,润肺的功效,对血压也有调节租用,善治高血脂,慢性肠胃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等,还可有效改善体虚,乏力,精神萎靡等症。
绞股蓝补气血吃法:
取绞股蓝10克,夜交藤15克,麦门冬12克,将三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烧烤后改用小火玛瑙,待汤汁浓即可,也可将三味中药一起放入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冲泡,浸泡约5分钟即可饮用,温服,每日一剂,反复冲泡。
此方有安神,清心,滋阴,润肺的功效,善治气虚,心阴不足,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问题。还可以有效改善体虚,乏力,精神萎靡等问题。
5、大枣气血双补
大枣补气血的药效较为合欢,可直接食用,亦可入药,可改善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无华或脸色蜡黄,身体消瘦,全身无力,神疲倦怠,以及脾虚所致腹泻,便溏等症,与党参,白术等搭配入药,有利于加强补中益气之功效。
大枣补气血吃法:
取大枣15颗,茯神15克,粟米100克,先将大枣去核,与茯神同入锅,加清水熬煮1小时左右,滤取药汁,再加入洗净的粟米,煮至米烂粥稠即可,趁热温服,每日1剂,可分两次服食。
此粥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更可健脾养心,从而起到一定的安神定志作用。
6、调理气血的五步骤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第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第3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第4步: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第5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61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