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下面一起来看看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靠采集打猎获取食物,以维持生命。为了叫人们不挨饿,有位叫神农的天神降临到人间,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人类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愁挨饿一事。可是,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挺到死亡为止。
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医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凭着他的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
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鞭,发现不少疗效显着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莲可以消肿等等。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人类在世界上生活,所患的疾病很多,而神农所发现的草木有治病功效的不多,他为了治疗更多的疾病,便不停地去品尝更多的草木。一次,他在品尝一种攀援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时,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以后,没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痛得他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后神农没有能顶得住,被这种草所毒死。神农虽然被毒死,却用他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
传说神农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被世人尊称为“药王”?
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怎么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就抓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共12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
花蕊公主吃了那个药以后,肚子疼得像A绞?没多长时间,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神农却认为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是宝贝,还给它起个名字叫“花蕊鸟”?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12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神农还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感觉?12味药喂完了,尝妥了,神农观察到药物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地喂小鸟,一样一样地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
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
有一次,神农手托花蕊鸟来到太行山的小北顶,捉到一只很特别的虫儿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毒断了?神农极为悲痛,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选了一块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中毒去世了?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人们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了“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了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观看神农坛风光,瞻仰神农塑像?
“神农尝百草”是久经流传的故事?其实,这里的神农就代表了我国古代研究动植物药用价值的人们?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药用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知识,就被记录在古籍之中?
我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它约成书于东汉时代?全书记载药物360种左右,植物药占大部分,约为250种,动物药近70种?书中将药物按其性能?疗效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一种药物的功能分类,不是用于生物的分类?这种分类法比较简单?
《神农本草经》对每种药物的描述包括别名?生长地?性味?主治?功能等?其中大部分证明确有疗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动植物药效的情况?
如“上品”中的人参?甘草?干地黄?薯蓣?大枣?阿胶等常用补药;“中品”中的干姜?当归?麻黄?百合?地榆?厚朴等都是补虚治疗的有效药物;“下品”中的巴豆?桃仁?雷丸也是利水?活血?杀虫的有效药?
这说明该书的记载是人们长期认识和实践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隋唐名医巢元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