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孙思邈简介:药王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23:56:05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着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被西方称为“医学论之父”,被中国人尊为“药王”,下面一起来看看“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毕生钻研医学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一次大病时多亏遇到了一位采药人,经抢救才得以活命。饱尝疾病之苦和求医之难的孙思邈从小就立志学医,为穷苦人治病解痛。他读了几年经史典籍后,开始拜师学医,长进很快,青年时期就远近闻名。隋文帝杨坚曾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李世民给他“授以爵位”、唐高宗李治拜他为“谏议大夫”,孙思邈却“固辞不受”。

孙思邈治病,在针药治疗的同时,很注意精神治疗。《新唐书》记载,孙思邈给当时的大文学家卢照邻治疗“恶疾”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指出“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鼓励他与疾病作斗争。卢照临终于被其所感动,消除了忧郁,很快恢复了健康。孙思邈行医过程中,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一次,他遇到生命垂危的尿闭病人,急中生智,大胆地试用葱叶插入病人尿道,导尿成功。这在古代医学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还有一次,他为人治腿疼病,用古书所记穴位针灸,全没有疗效,孙思邈不因循守旧,以病人疼痛反应部位为穴位,从而治好了这个人的腿疼病,以后人们便把这种穴位称为“阿是穴”。

公元652年,孙思邈认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药理论、临床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写成了30卷的《备急千金要方》。这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类专着,全书广泛收集前代名家方书及民间验方,尤其重视儿童和妇女疾病的诊治,提出设立儿科和妇科,并把它列在卷首。他还首次记载了脚气病的正确治疗和预防方法。

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是1642年,比他晚了1000年。他首创复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这部专着以脏腑、寒热、虚实分类,列证治232门,记载了5300多个药方。以后孙思邈又用30多年的时间写成《备急千金要方》续篇30卷,取名《千金翼方》。开头为药录,辑录药物800多种,详论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以前没有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他还对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作了专门记述;他还绘制了3幅大型彩色针灸挂图,分别把人体正面、背面和侧面的12经脉用五色绘出,把奇经八脉用绿色绘出。后人经常把这两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医药文献合称为《千金方》。

孙思邈也是我国古代着名的长寿人。当他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魏征主修南北朝史时,曾多次走访孙思邈,他“口以传授,有如目睹”。孙思邈对我国药物学、医学有杰出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后世尊他为“药王”。到了明代,人们把他所着的药书,刻于五通碑石上,立于陕西耀县东部的磬玉山上。这五通碑石,携刻药方数万余字,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举世罕见的药方石刻。孙思邈当年生活和采药的磬玉山遂改称为“药王山”。

孙思邈简介:药王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

孙思邈孙思邈,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他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提倡医德,重视妇女、小儿疾病。创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对预防、养生、针灸、药物学以及临床各科疾病诊疗等有较大贡献
孙思邈出生在一个穷苦人的家里。他小时侯体弱多病,父母不得不带着他到处借钱求医,终于治好了病。他看到不少乡里人因为家里穷,生了病没钱治而绝望的死去,心里非常难过。他说:救活一条命是多么重要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不能复生,比黄金贵重得多。金子可以慢慢地挣到,人的生命千金也买不到啊!他下决心钻研医学,立志要拯救千百万病人的生命
孙思邈刻苦学习,很快就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他的名声渐渐传到京城长安。隋文帝召他入朝,给朝廷里的官员看病。孙思邈借口有病推辞了。后来又召他入朝,答应给他爵位,唐高宗让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一口回绝了。他想永远留在民间,给那些没有钱治病的老百姓服务
孙思邈精湛的医术让老百姓都很佩服。在他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孙思邈在大街上,遇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准备去埋葬,后面跟着一个哭得很伤心的老婆婆。突然,他看到从棺材里流出几滴鲜血来,急忙跑上前去,问:能告诉我棺材里装的是什么人吗?死了多长时间了?抬棺材的人说:棺材里装的是老婆婆的女儿,因为难产,刚刚才死。孙思邈说:她也许还有救,打开棺材看看好吗?那些人以为他是在吹牛,根本不相信他的话,抬着棺材继续往前走。老婆婆心想,反正人已经死了,让他试试,说不定还有希望生还,就拉住孙思邈说:您大概是个医生吧?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您真能救活她吗?请发发慈悲吧!老婆婆叫抬棺材的人停下来。孙思邈打开棺盖一看,里边那妇人的脸色发青,样子十分可怕。把把她的脉,还感觉到在微弱地跳动着。孙思邈在她身上选了一个穴位,扎了一针。不一会,这个妇女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小孩也哇哇叫着生了下来。看到这个情景,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一针救了两条命,起死回生,真是神医啊!还有一次,有个病人找上门来,两只手捧着肚子,十分痛苦地说:医生,快给我想想办法吧,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小便了,小肚子快要胀破了!孙思邈想,这肯定是尿道堵塞了。吃药怕来不及了,怎么办呢?他猛然想到,能不能把一个管子插到尿道里去,把尿引出来呢?看着病人那痛不欲生的样子,孙思邈决心试一试。用什么作管子呢?软了插不进去,太粗了也不行。正巧,他看到邻居的小孩拿着葱吹着玩,决定用葱来试。他选一根细而坚挺的葱,洗干净,去掉葱尖,小心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对着葱用力吸口气。过了一会儿,尿果然缓缓地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也慢慢地瘪了下去。孙思邈又一次解决了一个难题,他成了导尿方法的发明人
孙思邈一生中长时间生活在山区。山里很多人得了大脖子病。那时候,医生都用海藻来治这种病。可是,山区里很难见到海藻。孙思邈想起老百姓常说的话:吃心补心,吃肝补肝。那么,能不能用羊的靥来治这种病呢?他想法买来羊靥,给病人吃,病人的脖子就慢慢消肿了。当时孙思邈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但是他的治疗方法是正确的。得大脖子病是因为缺碘,羊靥里含有丰富的碘,所以能治好这种病
孙思邈还用猪肝、牛肝治疗夜盲症,用米糠、麸子,治疗脚气病,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孙思邈还主张人不要蒙头睡觉,要按时吃饭,饭不要吃得过饱,吃完饭后要走动一下,不要马上睡觉。这种以预防为主的医学主张,直到今天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孙思邈的针灸技术很高明。有个病人说他的大腿有一个地方十分疼痛,连腰都不能弯。孙思邈给他开了一服药,没有效果,就决定给他针灸。可是,一连扎了好几个穴位,病人还是说痛。孙思邈想,人的身上有365个穴位,是不是除了这些穴位之外,还有其他的穴位没有被发现呢?他决定仔细地寻找一下。他一边用手在病人身上轻轻地按掐,一边问:这儿痛不痛?他按掐了许多部位,病人总是摇头,他继续耐心地寻找着。当他按到一个部位的时候,病人忽然大叫起来:啊是,就是这儿!孙思邈就在病人说痛的地方扎了一针,病人很快就不痛了
这个穴位医书上没有记载,孙思邈根据病人说的啊是,把这个穴位定名为阿是穴。因为这个穴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哪里疼痛,就在哪里针灸。后来,人们就把随着疼痛点而确定的穴位,都叫做阿是穴
孙思邈一面给病人治病,一面总结行医的经验。他广泛搜集流传在民间的土药方,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加以鉴别和修改。他还亲自采药,加工药材。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公元652年,编成了一部医书,名叫千金要方。30年后,孙思邈已经一百岁了,他又把后来这30年所收集到的药方,编成了另一本书,名叫千金翼方。这两部书是能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相并列的杰出医书,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后来,人们为了保留这些药方,把其中重要的方子刻在石碑上,叫做千金宝要碑
孙思邈一生在医药学方面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他系统的整理收集了6500多个药方,长期居住民间,为百姓治病,潜心研究,治愈了大脖子病、夜盲症、脚气病等当时的疑难病症,并对针灸、养生、食疗、炼丹等作了研究。后世的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药王。

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传说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故事大全我为大家带来一篇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传说,快来看看吧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
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
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病,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
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
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
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以上就是药王孙思邈和龙的传说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收藏
孙思邈药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92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