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三棵针可以和哪些药材搭配服用

终南道医 2023-06-01 00:08:24

三棵针可以和哪些药材搭配服用

三棵针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当然,三棵针的药用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三棵针不仅可以单独的服用,更是可以和其他的一些药材搭配起来服用的,那么三棵针可以和哪些药材搭配服用?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三棵针这种药材不仅可以单独服用,更是可以和其他的一些药材搭配起来服用的,比如三棵针和薄荷搭配起来服用,药用功效会更高的,并且还可以促进我们人体肺部的健康,预防一些肺部病症。薄荷气味清香,体轻上浮,清解风热,专利咽喉;三棵针味苦寒凉,泻上焦之火,凉血消肿。二药合用,同走肺经,故清肺利咽,化解毒热,功效大增。

续断这种药材也是非常常见的,当然,断续也可以和三棵针搭配起来服用,断续和三棵针搭配起来服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还可以缓解一些外伤。续断辛甘苦温,入肝肾二经,辛行血脉,甘温补益下元,接续筋骨,为骨伤科良药;三颗针味苦寒凉,凉血止血,散瘀止痛,亦为骨伤所常用;前者偏补,补而不滞;后者凉血,血不妄行,二药合用,补泻兼施,治疗跌打损伤,新病久疾,均能奏效。

日常生活中三棵针可以和哪些药材搭配起来服用?相信我们大家现在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可以和三棵针搭配服用的药材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薄荷以及断续和三棵针搭配起来服用药用价值都是会更高的。

藏药 药配搭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一、古代文献收载情况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六种:
  (一)《敦煌本藏医残卷》(公元8世纪)收载53方133味药;现能考证的127味中动物药66味(占52%),植物药51味(占40%),矿物药12味(占18%)。
  (二)《月王药诊》(多认为是公元8世纪中叶),医僧摩诃衍、毗卢遮那翻译。收载药物329种,其中植物药212种,约占65%,大半为高山植物,绝大部分至今仍使用。
  (三)《四部医典》(12世纪),宇陀·元丹贡布著。收载药物1002种,其中第2部第20章药物性能390种,收载方剂400个。
  (四)《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7)著。收载药物1400种。
  (五)《晶珠本草》,帝玛·丹增彭措(1673~1743?)著。收载药物2294种,其中植物药1006种,动物药448种,矿物药840种。
  (六)《正确认药图鉴》,绛久多杰(18世纪后叶)著。图文并芪,收载药物580多种。
  二、药物资源与分布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据资料记载藏区维管束植物种类达6144种,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其中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麻、灵芝等为畅销国内外的名贵药材;海南粗榧、红豆杉、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纤细雀梅藤、野百合等为一类有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此外,还有传统中药砂仁、钩藤、秦艽、丹皮、木瓜、重楼、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党参、乌头、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昧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的植物种类虽然很多,但各种植物都适应于不同生态环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样。例如森林植被主要是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高原的东部和东南部;灌丛植被主要有三种: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高原草甸植被具有面积大垂直分布高的特点,在高原东南部其下限为针叶林和高寒灌丛林,上限为高山垫状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4200~4800米;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至昆仑山以南呈连续的大面积分布,海拔在3600~5300米;高山垫状植被介于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之间。植物体矮小,呈半球形或坐垫状、匍匐状。垫状植被既是高山严酷的水热条件、辐射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反映了植物经历高寒严酷生态环境长期自然选择演化的适应性。垫状植被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左右,最暖的7月均温在4~5℃,夜间仍低于0℃,昼夜差可达20℃,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水热条件低温干旱;还有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本类型分布在高山垫状植被之上,永久冰雪带之下,广布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等,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分布高度取决于各山峰的冰川和雪线的高低,自北而南逐渐抬升,祁连山在38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在4700米以上,冈底斯山则在5800米以上。高山流石滩是由于强烈的寒冻与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不断崩裂,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所形成。在碎石间隙聚积了细质砂粒,为高山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的条件。只有那些与严酷冰雪和强劲疾风作顽强斗争的植物才能获得特殊的生存条件而定居下来。这种植被是高原隆起的产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却是征服高山的先锋植物。这类植物几乎全部都是藏药。 虽然藏区植物种类繁多,不少为青藏高原特有或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特有,但因长期处于封闭未开发的自然状态,除藏医藏药及部分药用植物资源外,绝大多数植物资源基本上未得到开发利用。总之,藏区各类植物资源丰富,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将使植物资源的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振兴藏族经济服务。

中药抗菌小知识

1.哪些中草药具有抗菌作用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机体抵抗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草药,都属抗菌中草药。

抗菌中草药多含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香豆精等有效成分,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有以下数种:

(1)黄连和黄柏: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常用于肠炎、肺炎、血尿、疮疡肿毒等病症。

(2)黄芩:性苦寒,功能为清湿热、泻实火,并能止血安胎。黄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雏鸡白痢杆菌和牛、羊、猪三型布鲁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常用于治疗肠炎、布鲁氏菌病、肺炎、流感及炎肿等,亦可用于预防雏鸡白痢。

(3)金银花:性甘、寒,功能为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痈肿疮毒、热毒下痢、咽喉肿痛等。其抗菌作用系含有异绿原酸及忍冬苷等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次之。用于流感、肠炎、热性传染病及创伤感染的治疗。

(4)板蓝根及大青叶:性苦寒,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溶血链球菌均能抑制,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作用。常用于细菌性感染、肺炎、肠炎、血痢、猪肺疫等。

(5)连翘: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溶血链球菌等也具有抑制作用,对流感、肺炎、肠炎等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6)穿心莲: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杀作用,还可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该品全草经提炼制成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7)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及流感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仔猪白痢及外伤感染等疾患。

另外,大蒜、蒲公英、地丁、马齿苋等中草药也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什么中草药抗菌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机体抵抗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草药,都属抗菌中草药。

抗菌中草药多含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香豆精等有效成分,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有以下数种:(1)黄连和黄柏: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常用于肠炎、肺炎、血尿、疮疡肿毒等病症。(2)黄芩:性苦寒,功能为清湿热、泻实火,并能止血安胎。

黄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雏鸡白痢杆菌和牛、羊、猪三型布鲁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常用于治疗肠炎、布鲁氏菌病、肺炎、流感及炎肿等,亦可用于预防雏鸡白痢。
3.哪些中药有抗菌作用
中药中有多种具有解热清毒的中药如蒲公英、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紫花地丁、野 菊花、连翘、百部、鱼腥草、大蒜、艾叶、白芷、姜、芦荟等有广谱 抗菌作用。

抗菌中药有哪些 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可抑菌,高浓度时则杀菌。 大青叶、盐肤木树皮、半支莲挥发油也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且大青叶、盐肤木树皮、半支莲挥发油可增强左氧氟沙星对 细菌的抑菌效果。

黄芩、连翘、大黄、大蒜、三颗针、金银花、白头翁、苦参、马齿苋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黄连、黄芩、大蒜抗菌活性较好。

黄芩、白芍、金银花和 虎杖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黄芩、白芍、金银花、虎杖、杜仲、白头翁则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
4.什么中草药抗菌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提高机体抵抗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草药,都属抗菌中草药。

抗菌中草药多含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香豆精等有效成分,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有以下数种:

(1)黄连和黄柏: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常用于肠炎、肺炎、血尿、疮疡肿毒等病症。

(2)黄芩:性苦寒,功能为清湿热、泻实火,并能止血安胎。黄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雏鸡白痢杆菌和牛、羊、猪三型布鲁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常用于治疗肠炎、布鲁氏菌病、肺炎、流感及炎肿等,亦可用于预防雏鸡白痢。
5.抗菌药物如何分类
抗菌药物最常见的分类是:抗生素类抗菌药、磺胺类抗菌药、甲硝唑类抗菌药、抗真菌类药、中药抗菌药。

抗生素类抗菌药有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青霉素V、普鲁卡因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美洛西林、羧苄青霉素、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先锋4)、头孢唑林钠(先锋5)、头孢拉定(先锋6)、头孢羟氨苄、头孢曲松钠(菌必治)。

3,碳氢霉烯类和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 4,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

二,氟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五,其它抗生素: 1,四环素类:土霉素、甲烯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

2,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3,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

4,利福霉素类:利福喷丁、利福平、利福布汀。 5,多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包括多粘菌素类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

不是抗生素但是属于抗菌药物的还有:6,磺胺类: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基异恶(SMZ)、磺胺脒(SG)。7,甲硝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六,抗真菌药物: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 。

七,中药抗菌药:黄连、黄柏、鱼腥草、大青叶、苦参、头花蓼、金樱根、菝葜、金银花、黄芩、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玄参、柴胡、赤芍、板蓝根、虎杖、荆芥、青蒿、紫苏叶、穿心莲、板蓝根,等等中药材都有抗菌功效。 由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 有很好的抗菌功效,比如:众生丸、热淋清颗粒、三金片、妇科千金片、消炎利胆片、三 *** 、牛黄解毒丸(片)、双黄连口服液、穿心莲胶囊(片)等等。

中草药:地椒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地椒(《嘉祐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百里香
多年生小灌木状草本。茎匍匐状,随处生根,多分枝,下部木质化,红棕色,花枝直上,高3~15厘米,有强烈芳香气。叶对生;细小,长椭圆形或卵形,长达15毫米,宽达7毫米,全缘,钝头,基部具刚毛,有短柄。花小,紫红色,簇集枝端,形成轮伞花穗:萼绿色,萼筒钟形,先端5裂,喉部有毛;花冠唇形,下唇3裂;雄蕊4,2强;雌蕊1。小坚果椭圆形,位于宿萼的底部。花期6~7月。
生长于干燥山坡砂质地。分布内蒙古、甘肃、陕西、东北等地。
同属植物野百里香亦同供药用。其特征为:茎疏生倒卷柔毛。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花小,紫红色;萼片边缘及喉部具白毛;花冠长于萼。小坚果长约1毫米。
分布内辈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采集】6~7月采收,阴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含黄芩素葡糖甙、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等黄酮成分,挥发油0.8~1.33%.挥发油中含香荆芥酚53%、对-聚伞花素17%、γ-松油烯8%、α-松油醇5%、姜烯4%、龙脑等。尚含熊果酸、鞣质、树胶、树脂、脂肪油、百里香酚等。
【性味】《嘉祐本草》:"味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吐逆,腹痛,泄泻,食少痞胀,风寒咳嗽,咽肿,牙疼,身痛,肌肤瘙痒。
①《嘉祐本草》:"主淋煠肿痛。"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
④《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⑤《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感冒,百日咳地椒一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预防中暑、感冒:地椒泡水当茶饮。(《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百日咳,喉头肿痛:地椒、三颗针、车前草各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胃寒痛,消化不良:地椒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消化不良,腹泻:地椒五钱,滑石一两,甘草二钱,麦芽四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⑥治外伤周身痛:地椒一至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二十四小时,每次服二至三酒盅,每日二次。(《陕西中草药》)
⑦治月经不调:地椒五钱,白龙苍菜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慢性湿疹,皮肤瘙痒:地椒五钱,蒲公英一两。水煎外洗。(《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⑨治牙痛:地花椒、川芎藭尖等分,为末,擦之。(《海上名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关节炎
将百里香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行穴位注射。取穴:上肢取外关、肩三针、曲池;下肢取悬钟、足三里、昆仑、阳陵泉、承山、风市、环跳、血海;腰背部取肩井、肺俞、至阳、肾俞、肾脊、八髎。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2~3个,每天注射1次,每穴注射0.5~1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关节炎28例,有效2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有效16例。其中分别有3例和4例自觉症状消失,关节肿胀基本消退,关节活动逐渐恢复。注射时常有局部疼痛,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疼痛较少。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
②治疗大骨节病
用地椒草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观察533例,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咸明显改善,劳动力恢复或大部恢复)317例,基本治愈及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劳动力部分恢复)214例,无效2例。用药10~45天内疗效最高,有效人数占66.8%;45天后疗效较慢。治愈病例平均天数为40.39天。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③治疗急性胃肠炎
取地椒(野百里香)干品3~4钱(鲜品5~7钱),开水浸泡10分钟后煎服。若呕吐甚,加灶心土3钱。观察48例,其中23例配合针刺足三里、内关、巾脘、大椎等穴,结果均迅速控制症状。一般服药15分钟内呕吐停止;10~30分钟腹痛缓解或消失,最慢者1小时缓解。治疗中未出现严重脱水、昏迷等症;己出现脱水的2例未经补液,用药后24小时内体力基本恢复;1例昏迷患者,加刺人中、百会等穴,24小时内各种症状亦基本缓解。
④治疗慢性胃痛
以地椒(野百里香)3钱泡茶饮,每日2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常需坚持2~3个疗程始见效。共治26例,结果9例治愈,13例显著好转,3例中断治疗,1例严重烧心、泛酸、空腹胃痛者无效。
野百里香有小毒,正常用量无不良反应,若超过2两,可出现头晕、眼胀,血压稍有升高等反应。

提醒您:地椒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三七和什么搭配最好 三七是切片好还是打粉好

1 三七和什么搭配最好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以其根部入药,药性温,味辛,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对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具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而在搭配上,三七和类似功效的药材搭配是很不错的,例如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等药材是不错的,或者根据自身需求搭配适合自己的也很好的。

2 三七和田七是一样的吗是同一种药材。

三七和田七是用一种药材,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三七是官方叫法,而田七则是三七的别名,而且除了田七外,三七还有滇七、参三七、汉三七等名称,但其实都是指的同一种中药材,云南文山州产三七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3 三七是切片好还是打粉好推荐打粉好。

将三七切片或磨粉都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选哪个都是可以的,不过三七打粉吃相对来说会更好些,因为三七打粉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是打粉足够细的话,人体消化吸收会更容易,加上三七药材本来就苦,打粉后泡水喝其苦味会相对减轻一些,更会比较容易接受,而三七切片的吃法以前较常见,可现在却不是主流的吃法。

4 三七每天吃多少克合适建议3克为宜。

三七由于其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且三七本身也是药性偏温的药材,因此不建议过量食用,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临床上三七药用的剂量一般是3-9克,而日常服用三七的话建议3克是比较妥当的,如果自身体质偏虚弱或有特殊疾病的话,建议在医生的建议下斟酌用量后再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2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