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芥子外敷需要注意什么,外敷技巧是什么

终南道医 2023-06-01 02:50:51

芥子外敷需要注意什么,外敷技巧是什么

我们生活当中很多的朋友都有着哮喘的毛病,这种疾病在发生之后,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其实芥子这味中草药是可以有效的治疗哮喘的。其实芥子除了治疗哮喘以外,还对关节疼痛等病症有着很大的好处,下面我们来看看芥子有什么样的功效,如何使用芥子会好一点。

芥子外敷法

其实芥子这味药材在很多的时候被人们用来外敷。但是因为对芥子不是很了解,我们大家也不知道应当如何进行外敷,所以说我们需要对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芥子属性温和,在我们中药理论当中,芥子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一些皮肤真菌,利用它外敷有刺激作用。方法是将芥子等通经走窜的中药研末,调以姜汁成糊状,再细加工,于三伏天期间,敷于患者的肺腧、心腧、脾腧、风门、大杼、肾腧等6个穴位上,再用胶布固定,功效明显。另外芥子还有着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功效,就是将芥子外敷贴耳,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减肥。所以说我们那些想要瘦身的美女,可以试着用一下这种方法。

芥子外敷需要注意什么

因为芥子是有着治疗关节疼痛的作用,所以很多人都会用外敷的办法来治疗自己的关节疾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如果说我们大家关节疼痛比较严重的话,患者每天敷三次是比较合适的,每次大概敷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将白芥子清洗干净。量多量少也需要看个人的疼痛感强不强,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每次敷之前都要先将芥子加热,不然药效会减半。

经过我们上面文章当中的详细介绍,大家对于芥子的使用方法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说我们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果有在用芥子这味药材的人,可以试试采取上面的办法。毕竟如果是芥子这类药材的话,使用得方法不正确,对于我们治疗疾病也是会带来一些阻碍的。

白芥孑粉外敷治什么病

白芥子: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辛辣。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白芥子相关的农产品是我们日常很常见的芥末和雪里蕻,白芥子用醋调匀外敷可以治疗痛风,但外敷时对皮肤刺激较大,2小时左右达到痛觉峰值,一般人难以承受,如果时间过长,皮肤会发红并起泡。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白芥子治疗痛风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特别是起泡后,给予关节处湿毒以出路,能迅速缓解疼痛,并在短期内除根。

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芥子的功能主治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芥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芥子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名“芥”,列为上品,《唐本草》注“子入药用”。《开宝本草》另列白芥一项,白芥子附于其下。商品有白芥子、黄芥子两种,习惯以白芥子为主,华东地区习销黄芥子。

  别名:辣菜子,芥末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黄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均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浙江、湖北等地,其它各省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1、白芥子:呈小球型,直径1~2.5毫米。表面淡黄白色,略平滑,种皮薄脆,易压碎。破开后种仁乳白色,含油质。气味,味辛辣。

  2、黄芥子: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体形略小于白芥子,余与白芥子同。

  以粒大、饱满、均匀,色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白芥子含白芥子甙,经酶水解后释出挥发性白芥子油。又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硷等。芥子含芥子甙、芥子碱等。

  功效与作用:利气豁痰、消肿止痛,其作用为:

  1、祛痰。属恶心性祛痰药,白芥子油对胃粘膜有轻度刺激,产生轻度恶心感,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祛痰。

  2、对局部皮肤与刺激作用。温敷后能引起局部发红、充血、灼热,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并有助于消炎。

  炮制:炒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祛痰、散寒、消肿、止痛。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寒痰凝结不化,阴疽,痰核等症。醋调外敷可治肿毒痹痛。

  临床应用:为温化寒痰常用药。

  1、用于寒痰滞于胁下,表现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常配苏子、萝卜子,方如三子养亲汤。如属渗出性胸膜炎、痰饮积聚于胸胁较重,则需配大戟、甘遂加强利水作用,方如控涎丹。

  2、用于筋骨疼痛,外用治风湿关节痛,神经痛等,研末醋调局部外敷,但如敷处出现刺痛感时,即应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肤发泡和造成溃疡。如为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龙眼叶共捣烂调黄糖外敷。

  使用注意:

  1、本品辛温,凡阴虚火热,或有痔疮便血者不宜用。

  2、本品不宜久煎,前人已认识到本品“煎汤不可大熟,熟则力减”。现代科学证实了沸水能抑制芥子酶的作用,从而使白芥子甙不能释出有效成分。

  3、药量不宜过重,否则易致腹泻(因白芥子与水接触后,能释出硫化氢,刺激肠管而促进蠕动)。

  白芥子与苏子、萝卜子比较,三者能化痰理气定喘,但白芥子偏于温肺气,萝卜子偏于散肺气,紫苏子偏于降肺气。

  用量:3~6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各3g(微炒),打碎后水煎服。

  注:黄芥子多供饮食业作调味品芥末面使用。
  芥子介绍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

  用子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相关配伍

  1、香港脚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

  2、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禁忌

  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1、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鉴别

  药材性状

  1、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2、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饮片性状

  1、芥子:同药材。

  2、炒芥子:形如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3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