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剂有很多种类,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之一。人们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50多项关于糖精作用的研究,大约有20项研究是在观察吃了约一年半糖精的老鼠,其中19项没有发现癌症跟糖精有什么关系。有一项研究发现糖精会增加患膀肤癌的概率,但这是因为这种老鼠容易感染膀胱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使其很容易患病。
于是科学家们继续研究,他们给两代老鼠都喂了糖精,看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发现吃糖精的雄性老鼠后代更容易患膀胱癌。这使得一些国家给糖精和其他一些相关产品下了禁令;而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则开始在相关产品上标警示语。但问题在于,在人身上并未发现糖精和癌症之间有任何联系,在老鼠身上发现癌症并不能说在人身上也会出现癌症。打个比方说,如果给老鼠喂和糖精同样剂量的维生素C,发现维生素C也同样会引起老鼠患有膀胱癌,那是否要禁止人使用维生素C呢?
另一种人工甜味剂叫甜蜜素(专业名称为环磺酸盐),于195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大约20年后,一项研究发现:环磺酸盐同样会增加老鼠患膀胱癌的概率,这也导致很多国家被禁止出售环磺酸盐。
但后来,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解除了这项禁令。还有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研究,一些科学家喂养了37只猴子,20年来,他们给有的猴子每天喂500毫克/千克的环磺酸盐,有的100毫克/千克,有的猴子不喂。
顺便说一下,500毫克/千克相当于每天喝30罐苏打水,那可是相当多的环磺酸盐。这一喂就是24年。在研究结束时,他们杀掉了尚未自然死亡的猴子,并解剖了它们。在吃了环磺酸盐的猴子中,只有3只患上了癌症,这表明,即使吃了很多环磺酸盐,也不一定会得癌症。
饮用含糖饮料带来的肥胖和糖尿病,都是癌症的危险因素,更别说已经有试验证明它会加速肠癌进展了。此外,添加焦糖色素的饮料里的4-甲基咪唑、果汁中残留的杀虫剂,乃至替代糖类的人工甜味剂,也都有可能对癌症的发生有影响。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间接的证据,为进一步确定含糖饮料和癌症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问卷,前瞻性的收集了人们的身高体重、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膳等信息。问卷中包括了纯果汁、加糖碳酸饮料、甜牛奶、运动饮料等共计97种含糖饮料和12种人工甜味剂饮料,每6个月重新收集一次体重和膳食信息,
所有报告的癌症诊断也都经过了医生确认。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自愿测量了内脏脂肪指数。研究中所涉及的含糖饮料中位含糖10.7g/100mL,其中100%纯果汁类中位含糖含糖饮料高消费者相对比较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运动量更少,各种疾病家族史更少,内脏脂肪更多,心脏代谢疾病更少。他们的糖、脂肪和钠摄入量更多,而酒精摄入较少。其中男性的中位含糖饮料消耗
要明显多于女性每天每多喝下10g糖与癌症风险增加16%,乳腺癌风险增加18%相关。而排除掉饮料中糖的影响后,喝多少含糖饮料也就与癌症风险无关了,人工甜味剂饮料也与癌症风险无关。饮料中的糖可能正是增加癌症风险的罪魁祸首!
问题一:甜味剂有哪些有几种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目前世界上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约有20种.甜味剂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以其营养价值来分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又可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等.
糖类甜味剂主要包括蔗糖、果糖、淀粉糖、糖醇以及寡果糖、异麦芽酮糖等.蔗糖、果糖和淀粉糖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糖醇类的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和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而有某些特殊的用途,一般被列为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
非糖类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有些又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2钠、甘草酸3钠(钾)、竹芋甜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糖精、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或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3氯蔗糖等.
理想的甜味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很高的安全性;②良好的味觉;③较高的稳定性;④较好的水溶性;⑤较低的价格.
各种甜味剂的使用: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用于果汁(果味)型饮料、冰淇淋、糕点、糖果、果酱(不含罐头)、酱菜、蜜饯、胶姆糖等,用量为0.3g/kg;用于餐桌调味料,用量为40mg/包(片).
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各类食品中(罐头食品除外).FAO/WHO(1984)规定:可配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病的低糖、低热量的保健食品,用量视需要而定.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果汁(味)型饮料、碳酸饮料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1.0g/kg;陈皮、话梅8.0g/kg.
糖精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用于酱菜类、复合调味汁、蜜饯、配制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和面包,最大用量为0.15g/kg;瓜子中最大用量为1.2g/kg;用于话梅、陈皮类为5.0g/kg.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添加糖精.
木糖醇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糖果、糕点、果汁(味)型饮料等.用木糖醇代替糖的产品,可以在标签上说明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
问题二:人工甜味剂有哪些 危害有哪些很多人工甜味剂实际上都包含致癌物质,如甲苯糖 精和甜蜜素。单从减肥的角度而言,人 工甜味剂也不是明智之选,因为过多摄 入人工制造的甜味剂会增加进食要求, 它会削弱大脑对热量摄入的控制力,经 常摄入类似的人工甜味剂,会让我们更 加渴望吃甜食,容易造成肥胖。C
问题三:几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口感糖精钠――苦苦、安赛蜜――苦甜、甜蜜素――淡甜、阿斯巴甜――浓甜、三氯蔗糖――最近糖甜的厚甜、纽甜――腻甜。
问题四:人工合成甜味剂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按什么划分人工合成甜味剂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按发明时间划分:
第一代.糖精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甜味剂,它的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发现于1878年。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500倍,但有较强的后苦味。由于长期以来的健康问题争议,它是目前受到较多限制的甜味剂之一;
第二代.甜蜜素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它于1937年被发现,其甜度为蔗糖的30至50倍。甜蜜素略有“后苦味”,但比糖精的苦味稍轻。目前许多国家也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
第三代.安赛蜜的化学名称为乙酰磺胺酸钾。它于1967年被发现,甜味与阿斯巴甜相近,同样含很少的热量。安赛蜜的一个特点是与其他甜味剂混用时有增强甜味的效果,因此常与阿斯巴甜混用。目前世界主要食品安全机构也都批准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它于1965年被发现,比蔗糖甜约200倍,但所含热量较少,因此常被一些无糖食品用作添加剂。目前,全球有近100个国家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
问题五:人工甜味剂如何运用人工甜味剂有很多害处:
(1)人工甜味剂会致癌
1977年,因为动物试验显示糖精有可能导致膀胱癌、子宫癌、卵巢癌、皮肤癌以及其他器官病变,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试图禁止使用这种甜味剂。但食品工会加以干预,劝说美国国会继续允许糖精使用,只是在进入市场时加上警示标签,上面写着:使用本产品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本产品含有糖精,已经动物试验证实致癌。
(2)可能引起剧烈的腹泻
人工甜味剂可能引起某些人突发的腹胀或腹泻,并且只要50克就可能引起这些不适。
问题六:生活中如何检验人工甜味剂目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纽甜、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糖精钠等基本上都是用液相或者气相色谱检验的,目前好像还没有比较简单的可以在生活中鉴别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35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晚上喝白开水好吗
下一篇: 想要祛湿通络吃这些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