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体的穴位是非常多的,当然,不同的穴位保健功效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穴位的功效了,比如悬枢穴这个重要穴位的保健功效就是非常的不错的,那么悬枢穴的按摩方法和好处有哪些?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视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悬枢穴的搭配穴位和好处
如果你有完谷不化和泄泻的情况出现,那么,可以用这个穴位搭配三里穴和太白穴来缓解治疗,如果你有腰脊强痛问题,可以用这个穴位搭配委中穴和肾俞穴来帮助缓解和治疗病症。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揉刺激悬枢穴这个穴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壮阳益气,还能够缓解许多的病症,尤其是对于治疗和预防腰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等这些疾病的效果更是非常不错的。
刺激悬枢穴的方法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针刺不同穴位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刺激一些重要穴位的时候,更是需要掌握针刺的技巧了,当然,针刺悬枢穴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通过针刺方式来刺激穴位,针刺的方式为直刺,深度控制在0.5——1寸之间,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通过艾灸来刺激穴位,艾条灸五分钟到十五分钟,用艾柱灸的话,则选择3——5壮即可。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悬枢穴的搭配穴位以及按摩的好处都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悬枢穴的针刺的方法,所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就是可以经常针刺悬枢穴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还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许多的疾病,对以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悬枢穴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八髎穴位置】在骶骨。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落枕落枕多由于睡眠时枕头高度不适,或头颈姿势不良,或入睡深沉使颈项肩背部某些肌肉韧带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或感受风寒而致本病。患者醒后常感颈项部疼痛,可牵涉至肩背部;颈项部僵硬,常呈强迫体位,头部俯仰、侧屈、左右旋转均可受限;可于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等处触及紧绷的肌肉。按摩方法如下:
1揉项肌外侧法:拇指自上而下揉患侧项肌外侧痛点,共50遍。
2颇项肌背侧法:拇指自上而下顺患侧项肌背侧痛点,共50遍。
3揉冈上肌法:拇指揉肩胛冈上方肌肉之痛点,共50遍。
4攘项肩法:一手将头压向健侧,另手小鱼际自上而下攘患侧项肩部,共3遍。
5牵颈活动法:双手端提头部向上牵引颈部的同时,左右轻轻旋转和侧屈活动头部,各5遍。
6捏揉耳颈椎穴拇、食指相对,捏住患侧耳颈椎穴揉动,共50遍。
急性腰扭伤腰部体袒不正,用力不当或负重过大等均可使腰部肌肉、韧带扭伤或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而导致本病。扭伤后腰部疼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均可使腰痛加重。腰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常以两手撑腰,行走缓慢,以防因活动而使腰痛加重。按摩方法如下:
1揉腰法:叠掌从根自上而下揉两侧腰肌,左右各5遍。
2顺腰法:双拇指自上而下顺腰部痛,共30遍。
3拨腰法:双拇指自上而下拨腰部痛点,共30遍。
4拨委中穴法:拇指依次拨两侧委中穴,各10次。
5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上腿屈曲,下腿伸直。施术者一前臂向前顶推其肩前部;另前臂向怀里揽扳其臀骶部。两臂同时用力,骤然推、扳,左右各1遍。
6背法施术者与受术者背背相:对,双臂相挽。施术者向前弯腰,将受术者背起,颠动数次后放下,共2遍。
7捏揉耳腰椎穴法:双手拇食指各自相对,捏住两耳廓腰椎穴揉动,左右各50次。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容易罹患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尿道口常有白色粘液溢出,下腹部、会阴部或阴囊部疼痛,急性前列腺炎可有脓尿,终末血尿及尿频、尿急、尿热,尿痛或恶痛发热等症状。慢性前列腺可继发干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尿道炎。过度饮酒,房室过度,前列腺肥大,会阴部损伤等往往成为诱发因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不典型,脓尿较少,但可伴有阳痿、早泄、遗精及血精症状。按摩方法如下:
1顺脊法:双拇指按于腰椎棘突旁,自上而下做顺法,左右各10遍。
2按揉诸穴法:单肘尖按悬枢穴、命门穴,各20遍;指揉两侧三焦俞穴肾俞穴,各100遍。
3推八潦穴法:拇指推八潦穴,共30遍。
4提脐法:拇指与其余指相对,拿住脐部腹肌,向上提起,共10遍。
5揉小腹法:掌揉小腹部,共100遍。
6压横骨穴法:拇指压两侧横骨穴30秒钟,然后抬起,反复5遍。
7揉中极穴法:拇指叠指,揉中极穴,共100遍。
8擦三阴交穴法:手大鱼际依次擦两侧三阴交穴,各100遍。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 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
补: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风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经络上经典穴位推荐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痛的感觉,用力不可过大,时间可稍长一些。
关注艾灸学堂,每天分享经典艾灸案例
大自然有24节气,人体的颈椎,胸椎,腰椎共有24节,正好与大自然的24节气暗合。颈椎1,2,3节为大雪,小雪,立冬。腰椎的3,4,5节为大寒,小寒,冬至。根据24节气与椎体对应情况,以及颈椎1-3节,胸椎5-8节,腰椎3-5节,在人体中的作用,我们把颈椎1-3节称作“风寒关”,胸椎5-8节称作“气血关”,腰椎3-5节称作“寒冷关”。
1.风寒关一旦受到损伤,如寒冷的侵袭,可出现脑血栓,脑梗塞,可因激动造成阴阳失调发生脑溢血,过度疲劳和长期的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的激烈收缩及脑部疾病,中枢神经的指令不能正常下传,还可造成各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功能性疾病。风寒关因其“冰天雪地”,当用手感探病时,会有麻木,发刺,阴寒之感。要想打通此关,应先解开肩中腧穴,打开神经通道,该穴可主全身气血,通七窍,这样才会冰雪融化,大地回春。
2.气血关主管全身气血,各系统功能失调可导致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力不从心等,长期失调还可导致脾胃虚弱,食少纳差,气短,脏腑功能失调等症。
3.寒冷关一身正气,如营卫不当就会导致胃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肿瘤,腰膝冷痛,头晕眼花,健忘,失眠多梦等。
打通三关的一般方法有:轻慢拍打(痛击病灶法),点穴按摩,魔掌疗法,意火。必须注意:拍打不宜过重.
脊柱旁取穴窍门
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因此,可利用下列的方法,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
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穴位罗列如下
督脉上相关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腰俞穴、长强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相应的棘突下。
足太阳膀胱经上相关穴位:
肩中俞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再有:
肩外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处。
附:
穴位:脊柱穴位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艾灸督脉膀胱经通三关
艾灸督脉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
艾灸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雀斑、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督脉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和命门穴
1、大椎穴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等等,人体诸阳之汇,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
2、风门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被用于治疗一些外感风邪的疾病,像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3、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别是此穴用于儿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说是儿童的强身保健穴,经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够少感冒,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4、命门穴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于后背发凉、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类有阳虚症状的疾病。
以上穴位艾灸时间:每日灸一次,每个穴位灸30-4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坚持灸10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经常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真实案例体现
案例一: (刘某),女,42岁。
颈椎椎间盘突出多年,C3,C6都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膨出。已经针灸了2年,艾灸一年,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比之前加重,自述是长期工作低头导致的,年轻拼命工作,腰膝酸软,肾气不足,经常乏力。治疗方案,督脉铺灸,祛除寒气,活血化淤,濡养筋骨,清除淤血,让椎管矫正,疏通气血。连续做了一个多月,一次比一次效果好,精神上感觉神清气爽,腰背能挺直了,后背轻松,颈椎疼痛减轻,人看上去年轻了许多,面部由原来的无血色,做完后面如桃花,整个人阳气补充充足,气血充裕全身,可以调理脏腑,艾灸,讲究的通,透,之前有人说艾灸不管用,那是因为艾灸的量不够,力度尚浅,只能去除身体表层的湿气,起不到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阳气补充足了,就像汽车加满了油,才可以运转游刃有余,希望亲们可以集中按照疗程艾灸,才可以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案例二: (刘某),女,33岁。
我整个后背酸痛半年多,早上起来的时候最严重,另外小腿还冷、睡眠质量一直都比较差、可能是睡眠不好的原因所以脸色也不太好,发黄,嘴巴里面经常会觉得苦,白带也是黄黄的,白天上班总是觉得很困,偶尔还有点胃痛。因为上班,也没有特意去治疗,严重的时候就偶尔拿点药吃吃。
2015年12月份开始接触艾灸,开始就是点艾条灸灸,有时候下班回来累了就不灸了,这样隔三差五的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下班回来我就边看电视边灸,定个闹钟灸多久就好了,果然艾灸还是要坚持,大概一个半月左右,后背酸痛基本好了,只有胸至腰的这段脊柱在腰挺直时还有点痛,其他所有不适都没感觉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38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五味子药用价值有哪些,帮你了解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