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息穴是头部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是非常具有治病作用的,如果能够正确的将该穴位进行配伍,其他穴位应用的话,可以使治病的效果更加理想,治病的范围更广,那么颅息穴穴的位置与配伍应用方法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之所以被称作为“颅息穴”,是因为“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因此被称为“颅息穴”。
颅息穴的位置:该穴位是处于头部的一个穴位,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这位置就是颅息穴的所在地。
取穴方法:要想找出颅息穴的正确位置,那么可以这样来进行,选择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要想快速的找出颅息穴,那么可以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瘈脉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这个位置就是颅息穴。
穴位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颅息穴位的作用功效
功效作用:颅息穴能够起到通窍熄风、镇惊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癫痫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临床应用:颅息穴在临床应用中一般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
颅息穴位配伍:把颅息穴配风池穴、太阳穴、天冲穴、脑空穴可以缓解治疗偏头痛、头风病;将颅息穴配太冲穴可以有效缓解治疗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的病症。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大家对于颅息穴这个穴位应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穴位用于治疗的病症有很多,而且配伍应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择配伍的方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是需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来进行,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急性咽炎 3.1急性咽炎的病因3.2急性咽炎的临床表现3.3急性咽炎的诊断3.4需要与急性咽炎相鉴别的疾病3.5急性咽炎的治疗 3.5.1一般及对症治疗3.5.2发热的治疗3.5.3局部治疗4中医·急性咽炎 4.1急性咽炎的病因病机 4.1.1风热外袭4.1.2肺胃实热4.1.3肺肾阴虚 4.2急性咽炎的症状4.3急性咽炎的诊断要点4.4需要与风热喉痹相鉴别的疾病4.5急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5.1风热外侵,肺经有热 4.5.1.1症状4.5.1.2证候分析4.5.1.3方药治疗 4.5.1.3.1治法4.5.1.3.2方药 4.5.1.4外治法 4.5.1.4.1吹药4.5.1.4.2含漱4.5.1.4.3含服 4.5.1.5针灸疗法 4.5.1.5.1针刺 4.5.1.5.1.1方一4.5.1.5.1.2方二 4.5.1.5.2耳针4.5.1.5.3穴位注射4.5.2邪毒传里,肺胃热盛 4.5.2.1症状4.5.2.2证候分析4.5.2.3方药治疗 4.5.2.3.1治法4.5.2.3.2方药 4.5.2.4外治法 4.5.2.4.1含漱4.5.2.4.2吹药 4.5.2.5针灸治疗 4.5.2.5.1针刺 4.5.2.5.1.1方一4.5.2.5.1.2方二 4.5.2.5.2放血疗法 4.6急性咽炎的针灸治疗 4.6.1针刺 4.6.1.1方一4.6.1.2方二 4.6.2艾灸 4.6.2.1症状4.6.2.2选穴4.6.2.3灸法4.6.2.4对症治疗 4.6.2.4.1风热感冒4.6.2.4.2牙痛 4.7其他疗法 4.7.1刮痧4.7.2擒拿 4.7.2.1单侧擒拿法4.7.2.2双侧擒拿法 4.7.3导引法4.7.4 *** 法 4.8急性咽炎的护理4.9急性咽炎患者饮食宜忌4.10急性咽炎的预防4.11关于喉痹 5参考资料附:1治疗急性咽炎的方剂2治疗急性咽炎的穴位3治疗急性咽炎的中成药4急性咽炎相关药物 1拼音 jí xìng yān yán
2英文参考 acute pharyng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catarrhal pharyngitis [朗道汉英字典]
acpuei pharyngitis [朗道汉英字典]
Acute sore throa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西医·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是病毒或细菌引起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1]。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多见于冬春两季[1]。常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过度劳累、体弱及烟酒过度时发病[1]。
病原微生物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及病毒。
1.急性起病,咽干、咽痛,吞咽时加重[1]。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低热、乏力;重者有高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1]。
3.咽部急性充血、水肿,可有点、片状渗出物;病变可局限于口咽一部分,也可累及整个咽部,甚至累及会厌及杓会厌襞[1]。
4.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及压痛[1]。
5.若为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增高[1]。
3.5.2发热的治疗 发热者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和抗病毒药(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病毒灵等)。
儿童、年老体弱或症状显著者,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1]:
(1)阿莫西林:口服,成人0.5g,一日3次;重症者加至每次1.0g,一日3次[1]。疗程1周,无效者换药[1]。
(2)头孢氨芐:口服,成人0.25~0.5g,一日4次;小儿一日50~70mg/kg[1]。
(3)头孢拉定:口服,成人一次0.25~0.5g,一日4次,一日最高4g。小儿按体重一次6.25~12.5mg/kg,一日4次[1]。
(4)红霉素:成人一日1~2g,分34次用;小儿一日30~50mg/kg,分3~4次用[1]。
(5)地红霉素:成人口服每次250~500mg,一日1次,餐前服[1]。
(6)阿奇霉素:成人0.5g,一日1次,连用5日;儿童一日10mg/kg,一日1次,连用3日[1]。
(7)克拉霉素:成人0.25g,一日2次,严重患者剂量可增至0.5g,一日2次,疗程7~14日。12岁以上儿童按成人量。12岁以下儿童不应用此药[1]。
注意: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应用前须按规定方法做皮试[1]。
头孢菌素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患者应慎用[1]。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性体质者慎用,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1]。肾功能减退者或老年患者慎用。孕期及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1]。
大环内酯类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一般有胃肠道反应,严重肝硬化者宜减量[1]。阿奇霉素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不能与麦角类药物合用[1]。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1]。对大环内酯类过敏者禁用[1]。
3.5.3局部治疗 局部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复方硼砂液漱口,杜来芬、洗必太、薄荷片或含碘片含化,或抗生素加激素雾化吸入。
清淡饮食,淡盐水漱口,可用各种含片[1]。
4中医·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为病症名,指咽部黏膜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喉痹”范畴[2]。
急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风热喉痹[3]。
风热喉痹为病名[4]。见《焦氏喉科枕秘》。又称风热喉、红喉[3]。为喉痹的一种。是指由风热邪毒而致的喉痹,以咽部红肿痛为其主要症状[3]。
急性扁桃体炎请参照风热乳蛾条。
急性咽炎,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痛而为喉痹[3]。此时邪在卫表,故病情较轻,若由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3]。
咽喉为肺胃所属,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5]。外感风热,肺胃实热,肺肾阴虚,皆可引起咽喉肿痛[5]。
4.1.1风热外袭 外感风热,邪毒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搏结咽喉[5]。
4.1.2肺胃实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肺胃热盛,热邪上灼煎津成痰,搏结于咽喉;或多食炙烤,过饮热酒,热毒上攻咽喉[5]。
4.1.3肺肾阴虚 肺肾精气耗损于内,虚火上炎咽喉[5]。小儿形气未充,故罹病者居多[5]。
以咽喉疼痛,咽部红肿,喉底或有颗粒突起,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全身有风热症状。
②咽部干燥、烧灼感、疼痛租吞咽痛,伴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2]。
③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有黄白色黏稠分泌物附着,悬雍垂及软腭水肿[2]。
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2]。
⑤应与流感、麻疹、猩红热、粒缅胞减少性咽峡炎等相鉴别[2]。
4.5.1.1症状 初起时,患者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当吞咽或咳嗽时加剧[3][5]。
检查见咽部微红,微肿,随症状加重,悬雍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颗粒突起[3]。
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症状[3][6][5]。
4.5.1.2证候分析 风热邪毒侵犯,搏结于咽喉,伤及咽部,邪尚在肺卫,病情较轻,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3][5]。
发热恶寒,是邪正相争,抗邪外出的表现[3]。
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3]。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3]。
4.5.1.3方药治疗4.5.1.3.1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3]。
4.5.1.3.2方药 可用疏风清热汤[备注]疏风清热汤(经验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加减治疗[3]。
4.5.1.4外治法 可用吹药、含漱、含服等法,并可结合针刺治疗[3]。
4.5.1.4.1吹药 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锡类散[备注]锡类散(《金匮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飞)、冰片、壁线、牛黄、人指甲,共研极细末,密装,备用,少许吹喉中。[7];
清热解毒,祛腐消肿,用冰硼散[备注]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朱砂、硼砂、冰片,共研极细末。[7];
苦寒泄热,祛腐除脓,可用珠黄散[备注]珠黄散(经验方):人中白3g、马勃粉15 g、青黛3g、孩儿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黄连1.5g、牛黄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为极细末。[7];
每次吹药少许,每隔1~2 h 一次[7]。
4.5.1.4.2含漱 用漱口方[备注]漱口方(经验方):防风4.5g、甘草4.5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薄荷3g、荆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洁口腔,并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或用荆芥、菊花煎水含漱[7]。
4.5.1.4.3含服 含服铁笛丸[备注]铁笛丸(经验方):诃子、麦冬、茯苓、瓜蒌皮各300g,贝母、甘草、桔梗各600g,凤凰衣30 g,玄参300g,青果120g或润喉丸[备注]润喉丸(经验方):甘草粉300g、硼砂15 g、食盐15 g、玄明粉30 g、酸梅750 g(去核),共研为细末,以荸芥粉250 g为糊制丸,每丸重3 g。,以清热润燥。
4.5.1.5针灸疗法4.5.1.5.1针刺4.5.1.5.1.1方一
治法: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7]
选穴:选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7]。
刺灸法:每次选3~4穴强 *** 泻法,每天可针1~2次[7]。
4.5.1.5.1.2方二
[5]
治法:疏风清肺,清利咽喉。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少商、商阳、尺泽、合谷。少商、商阳分别为手太阴、手阳明经井穴,刺血可清泻肺热。尺泽为手太阴经合、水穴,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疏风解表,清咽止痛。
随证配穴:声音嘶哑者,加廉泉、扶突。咳嗽者,加风门,针后拔罐。咯痰不爽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商、尺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4.5.1.5.2耳针 取扁桃体区压痛点埋针,在埋针期间,病人可自行 *** 以加强 *** [7]。
4.5.1.5.3穴位注射 取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0.5~1 ml[7]。
4.5.2邪毒传里,肺胃热盛 喉痹·肺胃热盛证(throat obstruction with pattern of heat exuberance in lung and stomach)是指肺胃热盛,以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喉底颗粒红肿,颌下有臖核,伴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痹证候[6]。
4.5.2.1症状 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痛连耳根和颌下,痰涎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3][5]。
检查见咽部及喉核红肿,悬雍垂肿胀,喉底滤泡肿大,颌下有臖核,压痛明显[3][5]。
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口干喜饮,口气臭秽,头痛剧,痰黄而粘稠,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3][6][5]。
4.5.2.2证候分析 邪热壅盛传里,火邪蒸灼咽喉,则咽喉红肿,疼痛加剧,吞咽困难[3]。
风热邪毒结于颌下,则颌下起臖核,压痛明显,肺胃经热,邪热灼烁津液成痰,痰火结聚,则痰黄而粘稠[3][5]。
阳明腑热,则出现腹胀、大便秘结等症[5]。
高热,口干,头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洪数等症,均是阳明热盛之证[3][5]。
4.5.2.3方药治疗4.5.2.3.1治法 泄热解毒,利咽消肿[3]
4.5.2.3.2方药 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加减治疗[3]。
《丹溪心法》卷四指出:“喉痹大概多是痰热。”因此,本病的治疗,应适当配清咽化痰药物,以清除热痰,开结利咽喉,常用药物如瓜蒌、前胡、百部、竹茹、射干、桔梗、杏仁、天竺黄等[3]。
4.5.2.4外治法4.5.2.4.1含漱 用漱口方[备注]漱口方(经验方):防风4.5g、甘草4.5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薄荷3g、荆芥4.5 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漱口。漱口,以清洁口腔,并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或用荆芥、菊花煎水含漱[7]。
4.5.2.4.2吹药 乳蛾见有脓点或伪膜,吹药更为需要。
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锡类散[备注]锡类散(《金匮翼》):象牙屑、珍珠、青黛(飞)、冰片、壁线、牛黄、人指甲,共研极细末,密装,备用,少许吹喉中。[7];
清热解毒,祛腐消肿,用冰硼散[备注]冰硼散(《外科正宗》):玄明粉、朱砂、硼砂、冰片,共研极细末。[7];
苦寒泄热,祛腐除脓,可用珠黄散[备注]珠黄散(经验方):人中白3g、马勃粉15 g、青黛3g、孩儿茶3g、玄明粉1.5 g、硼砂3g、薄荷1.5g、黄连1.5g、牛黄0.9 g、珍珠末0.9 g、梅片0.9 g,共研为极细末。[7];
每次吹药少许,每隔1~2 h 一次[7]。
4.5.2.5针灸治疗4.5.2.5.1针刺4.5.2.5.1.1方一
选穴:选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7]。
刺灸法:每次选3~4穴强 *** 泻法,每天可针1~2次[7]。
4.5.2.5.1.2方二
[5]
治法:清胃泻热,消肿止痛。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内庭、天突、丰隆、天鼎、少商穴。取足阳明经荥穴内庭,配手阳明经少商、天鼎,清阳明郁热,以消肿止痛。天突为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可清利咽喉。丰隆为足阳明的络穴,泻之以清热涤痰。
随证配穴:便秘、腹痛者,加支沟、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少商点刺出血。
4.5.2.5.2放血疗法 若红肿痛甚时,放血少许以泄热邪,在耳轮1、2、3上用三棱针、粗针或缝衣针,针刺1~2分深,放血1~2滴;或在耳壳背部找出明显之小静脉,用三棱针刺破,放血2~5滴。亦可针刺少商、商阳,出血1~2滴。[8]
4.6.1.2方二 针刺颊车,合谷,少商或作下颌角封闭,可使炎症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4.6.2艾灸 [9]
4.6.2.1症状 发病较急,咽喉感觉疼痛难忍,如有物堵在喉间,吞咽困难,口气辛臭,常诱发风热感冒,舌红苔薄,脉浮数。
4.6.2.2选穴 大椎、曲池、肺俞、少商
4.6.2.3灸法 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地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的灼热感,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2次,痊愈即止。
4.6.2.4对症治疗 咽炎常伴有风热感冒、牙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4.6.2.4.1风热感冒 选穴:曲池、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即像麻雀进食时头部一上一下运动,艾条距皮肤最近0.5~1厘米,从而产生一阵阵灼热感,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4.6.2.4.2牙痛 选穴:列缺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初觉咽喉疼痛,常取颈窝部(即颈动脉部位),擦香油少许,用厚铜钱的边缘刮之。自上而下顺刮,忌用由下向上的倒刮法。左侧咽痛刮右侧,右侧咽痛刮左侧。轻病多在刮后而愈,重病也能减轻症状。[10]
4.7.2擒拿 擒拿法适用于急性咽喉疾病之肿胀疼痛剧烈,滴水难入者。擒拿法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轻症状。方法有多种,现介绍单侧擒拿法和双侧擒拿法。[10]
4.7.2.1单侧擒拿法 操作时嘱病人正坐,手向侧平举,拇指在上,小指在下。若病人左手平举,术者立于病人举手之正侧面。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按患者鱼际背部(相当于合谷穴处),小指扣住腕部,拇指与病人拇指罗纹面相对,并用力向前压紧,另用右手拇指按住患者锁骨上缘肩关节处(相当于肩髃穴处),食指、中指、无名指紧握腋窝处,并用力向外拉开。施术时,可嘱第三者立于病人前面,将汤药或半流质等缓缓灌下。此时,因咽喉疼痛明显减轻,就能吞咽。此法可连续使用。[10]
4.7.2.2双侧擒拿法 [10]
患者坐在没有靠背的椅上,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从患者腋下伸向胸前,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住锁骨上缘,两肘臂压住患者胁肋,同时医者胸部贴紧患者背部。位置固定好后,便开始用力。两手用力向左右两侧拉开,(沿锁骨到肩胛),同时,两肘臂和胸部将患者胁肋及背部压紧。要三方面同时使用气力,这样可使患者咽喉部松动,便于吞咽,助手即把预先制好的药汤或稀粥喂给患者吞服。
施术时须注意患者全身情况,施术者用力须得宜,不可过于粗暴。
4.7.3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所说:“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提颏,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喉痹。”
4.7.4 *** 法 咽喉疼痛的 *** :取穴风池、风府、天突、曲池、合谷、肩井。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先在喉结两旁及天突穴处用推拿或一指推揉手法,上下往返数次。再取坐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等穴,配合拿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10]
病者不可直接吹风,以预防感冒[8]。
注意咽喉部卫生,常用含漱药含漱[8]。
急性咽炎患者饮食宜选择易于消化、清淡之食物[8]。
可多服清凉润肺饮料,如荸荠、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参、生地,麦冬煎水服[8]。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疾病,避免过食辛辣 *** 食物[8]。
多服清凉润肺饮料,如荸荠、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参、生地,麦冬煎水服有助于预防风热喉痹[8]。
用于防治喉痹的导引法: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11]。
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3]。
详见喉痹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42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靠墙睡觉易患关节炎
下一篇: 护手霜多久擦一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