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于按摩穴位养生的方法都比较重视,这也的确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全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养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出现穴位疼痛的情况,那么导致臂臑穴疼痛的原因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生理性臂臑穴疼
臂臑穴是非常好的一个穴位,但是如果出现了疼痛的情况,实际上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才行,首先人体当中的每一个穴位只要适度的进行按摩就会有稍微的疼痛感出现,但是这个疼痛感并不是十分明显的,这个穴位疼痛也是一种生理性的因素所在的,我们大家不用过分的进行担心,要适度的放松心情才好。
肩周炎
如果我们有肩周炎情况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穴位也是非常疼痛的,本身这样的疾病对健康影响就比较大,而且也比较疼痛,如果我们放任不管,那么就会导致疼痛感加强,所以适度的按摩一下才好,适度的按摩和刺激能够有效的增强身心健康,可以缓解这些病痛的出现。但是如果有肩周炎的时候还是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当中进行诊治才好,所以大家在平时就要小心这样的情况才行。
颈椎病
颈椎病是现在常见的问题,这样的疾病很容易就会对我们健康啊总裁影响,而且如果我们有颈椎病的时候也可以按摩这个穴位,通过不断的刺激和按摩也可以缓解疼痛感,能够有效的增强身心素质尤其是背部的健康,这时候我们就要小心才行,对这样的问题必须有了解。
上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臂臑穴疼痛的一些原因,现在不少人都会由于这样的疾病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而且这样的疾病对我们健康也的确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对臂臑穴疼痛的问题有了解,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养生。
会宗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
会宗穴的作用
会宗穴意义: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
特异性:会宗穴为手少阳经之郄穴。
主治疾病
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癫痫及上肢肌肤痛等。
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等。
会宗穴主治耳聋,癫痫,臂痛等。
头面五官疾病:耳聋耳鸣。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其他疾病:气滞喘满,上肢肌肤痛。
穴位配伍
会宗穴配听会穴、耳门穴治疗耳聋;
会宗穴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会宗穴配外关穴治耳聋。
会宗穴配百会穴、大椎穴、巨阙穴治小儿癫痫。
会宗穴配曲池穴、手五里穴、秉风穴治肘臂痛。
会宗穴配臂臑穴、曲池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上肢痹痛。
会宗穴配听会穴、翳风穴,有清三焦火,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会宗穴配大椎穴、百会穴,有熄风定痫的作用,主治小儿癫痫。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
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多用泻法。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会宗穴解析
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
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1 臂臑的准确位置图在臂外侧,曲池上7寸,当肱骨外侧三角肌线段凹陷处。
2 臂臑快速取穴方法取穴时,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则上臂可见明显隆起,即三角肌,在三角肌下端偏内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臂臑穴。
3 臂臑穴穴位解剖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后动,静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4 臂臑穴类属功效类属:《甲乙经》:手阳明络之会。《八脉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痰,清热明目。
主治:颈项僵直,颈淋巴结核,瘿气,肩痹疼痛,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瘰疬,上肢瘫痪,目疾等病症。
现在不夸张的说,十个人里八个人颈椎有问题。以前常说“五十肩”,意思是得肩颈问题的多为上了年纪的人,在这个充满了智能的时代“五十肩”恐怕变成了“三十肩”,甚至更年轻化。
以前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开门八件事,手机柴米油盐酱醋茶。睁开眼睛第一件事,看下手机,上厕所带着手机,走路看着手机,乘车乘地铁很多人都低头看着手机。上班学习睡觉才八小时,刷手机可远远不止这个数。这么说,您中招了吗?咱还没算学习工作时必须低头的时间。
为啥低头是一大元凶,你是不是夸大其词了呀?这么说吧,头部每前倾十度,颈部后侧的张力就会增加3倍,低头60度脖子上相当于坐了一个7岁孩子。我们的脖子再坚强,也抵挡不住日积月累的压力啊,这样的颈椎病属于气滞血瘀型,淤血让颈椎慢慢老化,没有气血的濡养,颈椎就会越来越没有韧劲。
记一下,这四个穴位很重要,是寒湿最容易侵入我们身体的入口:大椎,神阙,命门,涌泉。
为什么冬天要围围巾,不能露脖子?为什么不要穿露脐装?为什么腰后边很容易有丝丝凉感?为什么寒从脚起?夏天的空调为什么不能打太低?这四个穴位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寒湿凝滞,不通则痛,颈椎咋能安然没毛病?
中医中称颈椎问题为“血不荣筋”。肝,在体合筋,肝主藏血,血濡养筋,筋才是柔的。如果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就会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如果颈椎问题压迫了神经根,就会上肢发麻,手指发麻,睡觉时胳膊在没有受到压迫的情况下发麻,因为上肢的神经全部是从颈椎的神经根发出的。如果颈椎向中间压迫,会影响脑供血,引起头晕。
颈椎病分十级,你在第几级?
一级:脖子酸痛、僵硬(抬头看天花板,脖子后面是否有感觉)
二级:脖子、肩膀、后背酸痛、僵硬
三级:经常睡觉落枕 (落枕是一种轻型颈椎病)
四级:胳膊不得劲,疼痛,麻木
五级:走路发飘,跑偏
六级:写字开始变化
七级:吃饭开始用勺,不敢用筷子
八级: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
九级:大便、小便、性功能出现难言之隐
十级:下不了床
颈椎问题,从来不是小问题。
葛根40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切开)
《伤寒论》中说,葛根汤专治“项背强几几”。项,就是脖子,背,包括后背、腰、腿。强,发紧,不灵活,意思是气血不足经络不通导致的脖子肩膀酸痛,可以用葛根汤来治疗。
葛根能把气血引到体表,尤其善于把气血引到头面部,有了气血的滋润,什么疼啊酸啊胀啊麻啊统统没了。麻黄是解表发汗的,通常与桂枝一起用。桂枝走的是脾胃到肌肉层面,麻黄能走到皮肤,打开皮肤的毛孔。所以如果你经常出汗可以去掉麻黄,如果表紧,从来不出汗,夏天也不出汗可以保留麻黄。生姜、甘草、大枣这三味是健脾养胃的,只有脾胃好了,气血充足了,才能有多余的气血去祛除病邪。
这个方子主要针对风寒湿型的颈椎病,如果症状严重还可加入羌活9克。羌活药性比较猛,是专门治疗上半部的风寒湿痹症的,药性往上走,走到脖子,头部,凡是风湿类的病几乎都少不了它。
一天吃一副药,七天为一疗程。1升水先煮麻黄、葛根,等水差不多有800毫升的时候,放入其他药材,小火煮到水300毫升。
我正在学的张景明老师的《一病一讲》中也有治颈椎病的方子,分享如下:
生白芍 30克、炙甘草6克、葛根 10克、桂枝 6克、熟地 15克、当归 12-18克。
如果大便溏,当归用的少一些,如果大便干,可用到20克。
这些剂量适合普通成人。
生白芍、炙甘草起缓急作用,葛根、桂枝起解痉作用,熟地、当归养血。
艾灸主穴:阿是穴、大椎、颈夹脊、风府、肩井、天宗、臂臑、后溪
阿是穴为痛点。哪里痛灸哪里,这个是艾灸法最常用最简单的地方。
大椎穴属督脉,第七颈椎椎棘下凹陷中,找穴位时头低下,最大的棘突下就是。大椎这儿有七根经脉在此交汇: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阳气在这里交汇,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蔡蔡讲穴位#大椎穴
颈夹脊为经外气穴,一侧7穴,共14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两侧,在第1-7颈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
风府穴属督脉,也是阳维脉和督脉的交会穴。此穴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灸之可治风邪之病。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骨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这个穴位不仅可以治疗颈椎病,还可以治疗头痛、头晕、感冒等。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也是三焦经、胆经、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前直乳中,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天宗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天宗穴有疏经活络、理气消肿的作用,不仅对颈椎、肩颈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可治疗乳腺问题。
臂臑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及旋肱动、静脉的分支和肱深动、静脉。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急,瘿气,瘰疬,及肩关节周围炎,急性结膜炎等。
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是小肠经的输穴。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在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是八脉交会穴,是个四通八达的穴位,哪的病都能治,详细之后再阐述。后溪穴与督脉相通,所以脊椎上的病都可以治,例如腰痛、脊椎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这个穴位长的很深,所以我们一般用指尖很难刺激到,必须要借助点别的工具,比如梳子的背面,或者桌子的边缘,用按压或者滚动按压的方法都很好。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颈椎病有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它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初期,艾灸一周休息一天,每天一次,每个穴位30分钟。如有好转,可一周3-4次,每个穴位20分钟。如果痊愈,可一周2次保健灸,每个穴位15分钟。因为穴位比较多,这样算来时间会很长,建议用粗艾条,大椎,颈夹脊,风府可以作为一个大区域整体来灸。
我是在学艾灸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站桩,学了第一式,培补先天肾气。站桩的好处老师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我印象深刻的是能解决颈椎腰椎问题,所以在此向大家推荐。
没学过站桩的朋友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双脚与肩同宽,后背靠门站立,脚后跟距离门半脚长距离,膝盖自然放松,微弯,不挺直。
收下颌,头向上顶。
舍抵上腭,闭眼。
男子右手放在左手上,女子左手放在右手上,两手心与小腹气海穴位置重叠。
含胸拔背,两肩向前微扣。
最重要的是,后腰完全靠在门上,从后背靠到屁股,没有任何缝隙,手掌插不进去则说明姿势合格。腹部完全放松,不要收腹。腰部靠到门上后,应该会感到非常放松舒适,呼吸顺畅。注意头部、肩膀不要靠在门上。
站桩时最重要的姿势就是直脊松腰,建议初学者都从靠门站开始入手,体会脊松腰直后腰部放松的感觉。(摘自马世琦《顶天立地的功夫》)
每次文章末尾,都要敲敲黑板唠叨生活习惯。很多人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但是习惯了,不想改,或者改了几天又带回来了。如果这样,再好的方法也是于事无补。
多多活动吧,伏案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活动下,伸伸懒腰,望望蓝天,做个简单的舒展动作,拉拉筋。生活中有很多不上健身房的活动,走路,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跳绳等等,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
注意保暖吧,不要让颈部着凉。秋冬穿高领衣服,围巾帽子还是有必要的。夏天空调温度不能打太低,风不能对人吹,这里强调不要对着脖子和后背吹。睡觉的时候正是人体防御力最弱的时候,空调需要打高,风量调到夜间模式,不对着人吹,盖好被子,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避免颈部受寒,消除颈椎病的诱因。
选用适合自己的枕头吧,不要将就,否则容易颈部紧张,落枕,发展成颈椎病。关于枕芯的选择,不是越贵越好,不是越硬越好,不是越软越好。现在枕芯种类很多,纤维枕,纤维里面有单孔,多孔,超细等种类,特性各不相同,羽绒枕,蚕丝枕,乳胶枕,PU枕,荞麦枕,还有其他多功能枕,这么多的枕芯,挑一款最适合的。小孩子睡的枕芯要薄,软,宝德莉有宝宝蚕丝枕,宝宝定型枕和宝宝超细纤维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45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