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保健方式,当然了,适当的针灸能够帮助我们促进血液的循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针灸的注意事项也是比较多的哦,那么针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针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皮肤破损的人群不宜使用,如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皆不可针刺。
2、粘膜组织和肿瘤等这些部位千万不能施针的,不然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麻烦的。
2、2岁以下小儿的皮肤十分为稚嫩,一般不建议施针。另外,婴幼儿的囟门部、风府穴、哑门穴等禁针。
3、过于疲劳、精神紧张、饥饿、饱食者皆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该尽可能选择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4、孕妇朋友们针灸的时候,施针的速度千万不能太快,用力也要适度。对于腹部、腰骶部及可能引起流产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等或其他有自发性出血者,不宜针刺。
6、各种敏感区域,如胸背、眼区、肾区、项部、肠梗阻、胃溃疡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并且注意把握针刺的深度,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大部分病症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急重病,如中风,不可妄自按照书中的知识施针,以免发生不可避免的意外。
上面我们了解了许多的关于针灸的注意事项了,所以我们以后在生活中就要多注意了,在针灸的时候,千万要避开粘膜组织以及肿瘤部位哦,不然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的。
针灸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效验价廉的优点,针灸可以疏通筋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活血化瘀以及对机体各系统功能都具有调节作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重视起了针灸这一中医治疗方法,那么,你知道针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针灸是我们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包括针法和灸法,进行针灸时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针灸对施术者有一定的要求。1、施术者要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对病人说明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要严格按照病人的体质和病症施灸,取穴要精准,灸穴时火力要充足均匀,切勿出现乱灸暴灸的现象;2、针灸过程时施灸者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若出现晕灸,则必须按照晕灸处理方法进行急救;对于昏迷、反应迟钝的病人应注意针灸的量,切勿过度,避免烧烫伤。
第二,针灸完成后患者应注意:1、针灸之后最好休息一会儿,不要马上活动,应安安静静休息十分钟以上;2、针灸之后,特别是针刺加艾灸以后,因为经络气血运行比较快,毛孔开张,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避免着凉,要注意保暖,比如说吹风,或者是洗冷水澡等等,最好是在2-3个小时以后再去洗澡,因为针灸以后腠理疏松,外邪容易入侵,引起受凉,容易让患者出现感染;3、艾灸后若出现局部的水泡,较小水泡一般可以自行吸收,较大者则需要轻轻刺破水泡使水液流出,进行无菌消毒;针灸治疗讲究足疗程治疗,一般情况下是8-10天左右做为一个疗程,做完一个疗程以后可以休息1-2天,再接着做第二个疗程。有时候需要多做一个疗程来巩固疗效,所以患者不要觉得症状缓解了就不继续治疗了,要做到足疗程的治疗;4、患者应注意在进行针灸前一定要吃东西,不能空腹来针灸,避免晕针,且针刺的时候要放松情绪,不要乱动,可以闭目养神、候气,这样可以提高针灸的疗效。
第三,要注意有哪些患者不能进行针灸。1、禁灸病症: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2.禁灸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化脓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与患者的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针灸的疗效达到最大,针灸的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
针灸针刺注意事项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体质虎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故不宜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素部·诊要经终论》说:“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
(1)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或长时间留针,支防刺伤眼球和出血。
(2)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胸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
(3)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以肝脾肿大患者,更应注意。
(4)对于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刺法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
(5)针刺顶部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维以上的腧穴,如进针角度、深度不当。易误伤延髓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至一定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节忌捣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50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推荐唇部保养方法,干燥天气不发愁
下一篇: 刘寄奴的治病疗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