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这种药材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们都是见过的,当然,还有一些人可能也是会适当的服用一些附子的,当然,适当的服用附子可以起到不错的保健功效,但是我们大家要知道,附子的副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项也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主要是针对生附子而言的。因为生附子片含有好多种生物碱。在这些引起副作用的生物碱中是以乌头碱为主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生物碱而言,乌头碱的毒性很大,即使经过多次稀释后仍然存在一定的毒性。如果附子服用过量是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的,可能会出现恶心、手足发麻、心慌、呕吐、呼吸缓慢、血压下降等问题。另外,我们大家一定要知道,附子的副作用是非常的强烈的,如果我们大家经常过量的服用附子,那么还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我们大家出现死亡的情况的。
服用附子的注意事项
由于附子的副作用影响巨大,所以在日常用药当中有几点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首先就是要避免生附子的摄入量过大。我们之前说过生附子是一种毒性极大的药物,所以用药量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调整。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千万不要一下就大量的服用附子,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服用附子的量,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一定要购买质量合格的附子服用,切忌贪图便宜选择那些无证经营的药店进行购买;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剂量的把控。在附子的实际使用当中对于剂量是有着规范的规定的。当然,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大家必须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控制服用附子的量。
相信我们大家现在对于附子的一些副作用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也是有所了解了,所以我们大家以后就需要多注意了,如果大量的服用附子,那么会导致我们大家出现手足发麻、心慌、呕吐等这些症状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附子的服用注意事项。
附子理中丸是一类很常见的中成药,主要2113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是调理脾胃的一个常见药。
主要作用有健脾温中,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胃炎、腹泻、消化5261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它可以调节肠道运动,增强免疫力和抗寒力。
但是是药三分毒,虽然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经过了一定的炮制,起到了减毒的作用,但4102是如果药量1653过大或者是长期服用,很有可能对人体的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于体质比较弱的人。
有些人在服用了附子理中丸之专后会出现脱发、食欲不振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应立即减少或者停药。所以,孕妇、急性肠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的人群,在使用附子理中丸时要格外慎重属。
1、附子副作用:表现有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呼吸抑制,肌肉麻痹,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等。
2、附子的功效:
(1)附子可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风寒湿邪,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2)可以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输出量,起到强心的功效,还可以升高血压,收缩或者扩张血管,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3)附子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4)中医认为,附子可以温脾阳、补肾阳、补元阳,可用于治疗阳虚证及肾阳不足之症。
附子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但其疗效卓著而应用极广,大剂量应用者也大有人在。如何避免中毒,我在教学中常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准确
药证相应才能取效。若药不对证,只能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副作用。离开病人谈药物是毫无意义的。附子为大热之品,只能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倘若辨证不明,用于热证或虚热证,即便不中毒,也会对机体产生隐性的副作用。前贤明示:“有病病当之,无病体当之。”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而言,更可怕,很多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很容易产生误解。这可能就是老百姓对于“中药无副作用”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2.限量应用
用量尽可能符合药典的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果想用大剂量,也要从小剂量用起。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剂量。若无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是从医疗纠纷而言,还是对患者负责而言,还是遵循“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吧。听上去,很自私。但如果一旦中毒呢?况且有个老中医曾告诉我:治不好病不要紧,但千万别把人家治坏了。――也就是不要造成药源性疾病。听上去也满有道理的吧。
3.配伍解毒
教材中明确指出,合理配伍可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本人认为配伍生姜、干姜、甘草等,附子的毒性会大大降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
附子在炮制时常常用到甘草、生姜,这一点中药炮制学中论述详明。
翻仲景之作,见四逆辈用药: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该方中既有甘草,也配伍了干姜,用量(1两=15g,附子一枚=15g)分析,不难看出,即甘草、干姜的量均不小于附子,况且附子在四逆方中多用生品。真武汤中用炮附子一枚,而用生姜三两,大大超出了附子的用量。仲景用大青龙汤时恐发汗太过,方后注有明训,而含附子的方剂中却没有明确指出附子中毒的解救办法。这不难理解,仲景用附子没有中过毒,他没有看见中毒的情况,因为配伍做的好。象四逆汤方后注云:强人可大附子一枚(约20g),干姜亦加至三两,附子也没有先煎,况且是用生品。好象仲景用附子时不配伍干姜、生姜、甘草的方剂是没有的(没有仔细核对)。大胆猜测,当今附子中毒的大多数原因在于没有把好配伍这一关。
4.久煎降毒
按教材要求,要先煎30-60分钟,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但并不是所有的用量都要先煎,如果是15g以下,本人认为无需先煎。按中药处方的有关要求,处方“附子”者,药房须配以“制附子”,而绝不可给予“生附子”,况据本人了解的情况,大多数的药房无生品,只有炮制品。
药理研究发现:附子先煎可明显降低其毒性,而其强心、止痛等作用却不因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受影响。
5.避免相反配伍
古人明示“十八反、十九畏”。虽然当前有诸多医药工作者对“十八反、十九畏”中部分内容持有疑义,但还是要慎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类也包括附子)、“川乌草乌不顺犀”中,除犀角客观不用外,半夏、瓜蒌、贝母、白及均有与附子同用的机会,但还是不用的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6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们去角质有哪些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