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生地黄和熟地黄如何进行区分

终南道医 2023-06-02 13:37:27

生地黄和熟地黄如何进行区分

生地黄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种中药材,大家是可以通过服用生地黄来促进健康的,不过还有一种中药材熟地黄,这是比较相似的两种中药材,很多人在平时都没有办法去进行区分,那么具体我们要如何进行区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外形的区别

对于生地黄和熟地黄来说,首先我们就应该从外观上进行区分,一般来说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而对于熟地黄来说,则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所以我们是可以从外观上进行区分的。

药效的区别

同时对生地黄和熟地黄来说,还有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药用价值的区别了,首先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对我们解决很多疾病都会有好处。而对熟地黄来说是性温的,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是不能错过的。

生地黄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而且和熟地黄是比较相似的,不过我们在平时就完全可以学会方法去进行区分,实际上这两种中药材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需要学会合理的方法去进行区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生地黄的功效。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简述

1、颜色不同:

生地也叫生地黄,生地颜色为泥黄色。 熟地也叫熟地黄,熟地颜色为黑色。生地黄: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熟地黄: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2、适用人群不同:

生地擅长于养心肾之阴,所以适用于血热阴以及阴虚发热者。 熟地主要养血滋阴,所以适用于精髓亏虚者。

3、功效不同: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4、形状不同: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

请问生地黄什么样?熟地黄什么样?能区分开吗?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和熟地黄都为玄参科多年生本草植物地黄的根,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性状和临床应用上就有所不同。 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熟地黄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使地黄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而成。性味甘、微温,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为补血之要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如补血调经的基本方剂四物汤;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如六味地黄丸。此外,熟地黄还对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证有效。常用剂量为10g~30g。由于熟地黄性质黏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功能,故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本品宜与健脾胃药陈皮、砂仁等同用。 生地有干鲜的分别,都能清热凉血,但鲜生地清热的作用强,而且能生津液;干生地养阴的作用较强,是它们的不同点。用生地加黄酒拌蒸至黑色即成熟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73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