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慢性肝炎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肝炎是如何分型的,有哪些临床表现)

苹果养生 2023-06-02 13:54:14

慢性肝炎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

慢性肝炎中,根据中医理论,湿热所侵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阻于脾胃者则升降运化失常,故常有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舌苔厚腻而黄;阻于肝胆者,则气机不畅,而出现胁痛,胸闷,肝大且触痛,胸闷,热迫胆汁外溢,则出现目、肤、尿俱黄,口苦;湿热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疲乏无力。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一些特征:

1、慢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目前了解的慢性肝炎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源传播、医源性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如蚊子、等)传播等,饮食传播的可能性很小。血源性传播是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病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常感疲劳是最初的常见临床表现,除此之外,还有肝区疼痛、头昏、失眠、黄疸、腹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见面色黝黑、下肢酸软浮肿、有出血倾向以及男子乳房发育、女子闭经、痊疮、多毛等现。腹部可触及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有压痛,两手掌樱红呈肝掌,面、颈、胸部有蜘蛛痣,部分患者有头晕、胸闷、心悸、失眠、思想集中能力减退等神经官能症表现。肝功能持续或反复异常,或白球蛋白下降、倒置。

慢性肝炎的诊断中,肝脏发生炎症以及肝细胞发生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组织病理特征,慢性肝炎可分为慢性持续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病情稳定,少变化,很少发展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活动多变,常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持续性肝炎做血液检查时,常表现血清转氮酶轻度升高,并可有反复波动。蛋白电泳、免疫指标基本正常,乙肝实验室检查时乙肝表面抗原约60%阳性。

慢性活动性肝炎做血液检查时,常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蛋白电泳中的y一球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可倒置,磺澳肤钠及吲哚青绿滞留试验明显异常,有时谷草转氮酶高于谷丙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升高,常有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此外,肝脏B超、肝活动组织检查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及了解是否发展为肝硬化颇有价值。

肝炎是如何分型的,有哪些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病。引起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原因就是各类肝炎病毒,而EB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引起的肝炎,不属于这一范畴。

临床上按临床表现和病毒类型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五类七型。

(1)按照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五类:

①急性肝炎:又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两种,以胆红素升高与否来区分。

②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由乙肝病毒引起者,20%~70%可演变为肝硬化,其演变为肝癌的机会比健康人高200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20%演变为肝癌。

③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病死率高达70%左右,老人及妊娠期重症肝炎较多。

④淤胆型肝炎:患者黄疸可持续6周以上不退,但症状较轻,老年人乙肝淤胆型较多见。

⑤肝炎后肝硬化:又分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病情较重,需医生经常观察治疗。

(2)按病毒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和庚型肝炎七型,以前五型较为多见。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形式。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病毒均已有确定的方法检测;己型肝炎病毒尚不能检测,临床上靠排除甲型至庚型肝炎后可作诊断。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如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事实上已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查到HBsAg。因此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是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②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③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造成的密切接触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

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静脉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恋、娼妓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源,经粪-口途径而感染。

己型肝炎病毒至今尚未分离成功,其病原尚未确定和公认。目前对己型肝炎既缺乏肯定的公认对象,也缺乏特异诊断方法,仍主要采用排除法,其传播的途径亦不十分明了。

庚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基本相同,因此庚肝病毒可与丙肝或乙肝病毒同时感染。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临床症状一般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肝痛、低热、失眠等,皮肤常呈黝黑色,可有蜘蛛痣(主要分布面、颈、胸等部位,状如蜘蛛的微细血管,中心为红点,周围呈放射线状,直径约为0.52厘米);肝肿大伴有质地改变;肝功能可长期处于稳定或轻度改变。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你好,慢性肝炎的症状以及肝功能损伤较重,病性反复加剧,表现症状有乏力、腹胀、肝区痛、黄疸、肝掌、蜘蛛痣,以及伴有关节炎、脉管炎、皮疹等肝外症状。病情易恶化,向肝硬变转化,一般情况下慢性活动性肝炎易导致肝硬变。

什么是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有的乙型肝炎起病隐袭,待临床发现疾病时已成慢性。

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炎就是肝脏发炎。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丁、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身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酗酒: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 以上,持续5 年以上者,有90% 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 年以上则有约34% 发生慢性肝炎,约有25% 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 ~ 90%。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4)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 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肝炎”。

总之,肝炎是一个名称,包括许多病因不同的肝炎病症。但日常中由于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大家对它也最熟悉,因此人们习惯地把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7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