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指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持续性肝炎两种。慢性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引起的;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甲基多巴等)、酒精中毒及慢性肠道炎症也可以引起本病。此外,铁贮存过多的血色病、铜贮存过多而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及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干燥综合征等)都可引起慢性肝炎。
以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组织坏死,其组织学改变及生化检测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伴有血清转氮酶(A升T、AST)增高。
慢性肝炎的病因有以下这些:
1、慢性病毒感染:慢性肝炎主要由乙型、丙型以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一般认为乙肝炎病毒经血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损伤肝脏,但其他器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病毒的质和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2、自体免疫: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及其引起的肝脏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是主要发病机理。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沉积于血管壁,关节滑膜和肾小球基底膜,使肝细胞和其他器官受到严重、持久的损害。
3、药物损伤:能够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有异烟阱、甲基多巴、醋氮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苯妥英钠、胺碘酮、氮甲喋吟、映喃坦丁、双醋酚丁等。
4、其他因素:慢性肝炎的其他病因包括酒精中毒、代谢障碍等,如肝豆状核变性。
5、慢性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慢性肝炎病因不同,表现各异,与中医学中的“黄疸”、“胁痛”、“积聚”等病相类似。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湿热邪毒入侵与正气受损所致。湿邪是慢性肝炎发病并产生各种临床见症的病机。
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有轻微不适直至严重肝功能衰竭。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肝炎的病因最常见的是慢性病毒感染,可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另外,药物和毒物及自身免疫因素均可引起肝炎,按病理学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小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前两者经适当休息可逐渐好转,预后一般良好,无需特殊治疗;慢活肝是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易发展为肝硬化以致肝癌。
本病的治疗,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酒类,妇女应避免妊娠。常用药物有干扰素(隔日肌注(3~5)106单位,连续6个月)、阿糖腺苷(每日10~15毫克/千克,7日后减至每日5~8毫克/千克,一般用3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甘洛韦以及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左旋咪唑。护肝药物有水飞蓟素,可口服3~6个月。中医药对改变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对病毒作用尚未肯定。
慢性肝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调摄
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情绪抑郁、忧思恼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慢性肝炎的康复十分不利。此病病人多情志失常,易于激动,稍受刺激即发怒,所以达理冶情和忍耐谦让尤为重要。所谓达理冶情,即遇恼怒之事首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着想,不以情乱理,因小失大,善于用理智克制感情,缓和过激情绪。所谓忍耐谦让,即待人以宽,这样有利于平肝降逆,调气养血。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要充满信心,保持乐观,不思少虚。要制定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首先绝对禁酒戒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运动
在保证充分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如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或去郊游、散步,还可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但应以不过于疲劳为度。运动应在病情稳定以后,从小运动量开始,随着病情的好转,再逐步增加活动时间及运动量。千万不要过于剧烈,不要劳累,从而达到娱志以调神,动体而调形的目的。
饮食
首先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食品,不暴饮暴食,饮食不宜过于油腻。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既不要过度忌日,导致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等,也不要过分进补,过于强调高蛋白,引起体重增加,增加肝脏负担,反而不利于肝炎康复。饮食力求清淡、易于消化,如新鲜水果、蔬菜、豆浆、稀粥之类。在病情稳定时,根据病人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适当增加营养,可经常吃河鱼、瘦肉、蛋类、除鸡以外的家禽、豆制品、香菇、木耳、蘑菇;不宜食羊肉、鸡等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可以选一些食疗方长期食用。
目录1拼音2疾病分类3疾病概述4疾病描述5症状体征6疾病病因7病理生理8诊断检查9鉴别诊断10治疗方案11并发症12预后及预防13流行病学14特别提示附: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穴位 1拼音 màn xìng yǐ xíng gān yán
2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3疾病概述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临床出现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等。
4疾病描述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
5症状体征 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等。
6疾病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
7病理生理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
8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查"乙肝三对"(以前称"两对半"),HBVDNA检测,腹部B超,肝功能检查,肝穿刺活检.
9鉴别诊断 1.急性病毒性肝炎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酒精性肝炎
4.自身免疫性肝炎
5.药物性肝炎
6.肝硬化
10治疗方案 "小三阳",肝功正常,可不治疗;"大、小三阳",肝功异常,HBVDNA大于3个LOG值,年龄25周岁以上,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一般10个LOG值以下效果比较明显。小于25周岁可服用朝阳胶囊。肝功异常者可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
11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演变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或肝功能衰竭.
12预后及预防 及早(出生)注射乙肝疫苗。
13流行病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HB)为突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约有1.2 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
14特别提示 适当的休息、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限烟和戒酒,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持之以恒科学治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穴位 肝俞 清。治疗肝炎:以肝俞、足三里为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4例,配穴取阳陵泉、内关,常规针刺,留针15...
肝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7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孕妇可以服用蒲公英茶吗
下一篇: 生活中如何健康的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