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外踝尖穴位位置图外踝尖穴的功效与作用外踝尖穴的穴位解剖外踝尖穴的配伍功效外踝尖穴的按摩手法外踝尖穴的艾灸方法外踝尖穴是足部穴位,其位置在我们脚踝外的凸起处。外踝尖穴具有治疗和缓解肠胃肌肉痉挛、脚气和牙痛的作用。也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外踝尖穴配合内踝尖穴和绝骨穴等穴位,亦有缓解各自身体不适的作用。本篇,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学些外踝尖穴的有关常识。其中包括外踝尖穴的具体穴位位置、功效与作用、穴位的解剖以及配伍功效和按摩手法、艾灸方法等。希望对外踝尖穴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日常养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外踝尖穴位位置图
外踝尖穴属于经外奇穴,外踝尖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外踝尖穴的功效与作用
1、按摩外踝尖穴缓解治疗腓肠肌痉挛、脚气、牙痛等。
2、按摩外踝尖穴具有舒经活络的功效。
外踝尖穴的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外踝骨膜。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其血液由胫前动脉的外踝网有和腓动脉和外踝支供应。
外踝尖穴的配伍功效
1、外踝尖穴配内踝尖穴:缓解治疗白虎历牙风痛;
2、外踝尖穴配绝骨穴、阳陵泉穴:缓解治疗脚外廉转筋。
外踝尖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腹微用力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治疗腓肠肌痉挛,脚气、牙痛等。
外踝尖穴的艾灸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治外踝尖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小儿重舌、淋病、牙痛、脚气等。
免责申明:
?
请注意,提供图片文字后,我方不承担任何关于该图片及文字包含的信息及实验后果。
?
?以下内容来自少林点穴法
?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禁止提供以下内容。。。。。。。。。。。。。。。。。
致晕十一穴歌诀
致晕十一穴位详 脑颅囟门上星当 前后两顶风府位
头维耳后哑门纲 通天玉枕谱册注 点中应辰入梦乡
轻易莫把晕穴点 因小伤人是呆郎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一百零三穴歌诀
人体俞穴三百眼 点中致残百零三 残穴亦有残身意
莫可轻纠胡乱点 少室祖师有铭训 点艺不传败徒般
贤徒德技贯双峰 仅为健体守门院 有德无艺非英杰
亦须百倍破武坛 饱咽三旬黄连苦 定闯八方擂台关
致残102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3.扇门穴:即男者女者右左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
?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
解点休克?
受伤者可躺、靠在椅子上或仰卧在床上。取人中、合谷、百会、十宣、目窗、涌泉等穴位,以人中穴、十宣穴、百会穴、目窗穴为主。解穴者气运手掌拇指、中指指尖,然后分别点按上述穴位5~10分钟,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从而使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复醒还阳。?
2.解点晕厥?
受伤者可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取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大敦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中指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3.解点眩晕?
受伤者坐在木凳上或平躺均可。取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点按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4.解点不能言语?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少商、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伤者上述穴位约5~10分钟可恢复正常。?
5.解点气急欲绝?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膻中、肺俞、神门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6.解点口吐白沫?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巨厥、足三里、中魁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7.解点全身瘫痪?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以恢复。?
8.解点上肢瘫痪、肩臂疼痛?
受伤者侧躺,受伤一侧在上。取伤者肩鹀、肩井、天宗、肩?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恢复正常。?
9.解点脑脉疼痛?
受伤者坐直。取伤者上星、百会、风池、头维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10.解点闭气耳鸣?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伤者合谷、膻中、听宫、翳风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1.解点下肢瘫痪?
受伤者俯卧。取伤者肾俞、腰奇、承山、昆仑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2.解点全身僵硬?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合谷、曲池、阳陵泉、涌泉、承山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3.解点内脏损伤或吐血?
受伤者仰卧。取鱼际、尺泽、太渊、劳宫、曲泉、然谷、太溪、肺气、肝俞、脾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4.解点鼻衄不止?
受伤者仰面直坐。取伤者合谷、上星、风门、百会、涌泉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5.解点足部红肿、疼痛、麻木?
受伤者坐在椅子上。解穴者蹲在伤者前面,取伤者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6.解点手部红肿、手指麻木?
受伤者坐站均可。取伤者八邪、落枕、中渚、后溪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7.解点腰部扭伤?
受伤者俯卧。取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8.解点胸肋疼痛?
受伤者仰卧。取支沟、阳陵泉、期门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9.解点伤风哮喘?
受伤者仰卧。取定喘、天突、内关、肺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20.解点面部神经麻痹?
受伤者坐好。取四白、迎香、太阳、下关、地仓、颊车、人中、合谷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塞闭时间长久之缘故,气血离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会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身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调和人体气血及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申脉穴作为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听说过申脉穴的,当然,在生活中适当的按摩申脉穴或者是针灸申脉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申脉穴的定位方法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申脉穴的定位方法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申脉穴的定位方法。
简易定位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的定位方法也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就需要详细的了解一下申脉穴的定位方法,当然,申脉穴的简单定位方法是许多的朋友们都比较关注的,申脉穴又有阳跷之称,该穴位隶属于太阳膀胱经,大概位置在人的脚踝处。申脉穴与肺经气血同性,通过对其的按摩、针灸能够帮助起到补阳益气的作用。申脉穴处于脚踝处,可以采取仰卧或者是正坐的姿势,将手置于脚踝处,自脚外踝处开始沿着正中位置向下一厘米左右,有一凹陷处即为申脉穴的位置。
解剖定位
取脚外踝即足外侧部,自外踝尖垂直向下待到凹陷处,且按压有酸胀的感觉即为申脉穴,该穴位与外踝尖相距0.5寸左右;申脉穴前后有筋,上有踝背下存在软骨,处于腓骨长短肌腱的上方,穴位处分布着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外踝动脉网以及小隐静脉,所以说解剖定位也是非实用的一个定位申脉穴的好方法,希望关于申脉穴的解剖定位的方法对于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申脉穴的定位方法,我们可以知道,申脉穴的定位方法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所以我们大家就需要将上面的这些关于申脉穴的定位方法都记住了,以后在生活中如果需要按摩申脉穴或者针灸申脉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定位申脉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5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高良姜如何服用,教你常见服用方法
下一篇: 神奇的祛痘小偏方赶紧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