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麻黄和麻黄根相似,教你方法区分

终南道医 2023-06-02 22:05:50

麻黄和麻黄根相似,教你方法区分

麻黄和麻黄根是非常相似的中药材,在平时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分清楚这两种中药材了,不过服用这两种中药材也是会存在一定区别的,虽然是比较相似的,但是并不是说这是相同点中药材了,实际上也会有一定区别存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区分。

首先对于麻黄来说,这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而且麻黄是一种草本状的灌木,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生物碱,能提取麻黄碱,。麻黄能发汗,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并且还能治疗咳嗽,能消肿。对于风寒感冒而引起的咳嗽、水肿等治疗效果明显。麻黄和麻黄根有什么区别,从外形,还有药用价值上有不小的区别,这是我们需要清楚地的。

而对于麻黄根来说,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苦椿菜了,这是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麻黄根和黄芪、炒白芍、焦白术等中药搭配起来,能治疗出虚汗的病症。而阳虚出现的大汗,则需要和人参等一同使用。另外对阴虚盗汗和产后虚汗等,又是需要和其他的中药配伍了,所以说两种中药材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要清楚的情况。

所以能够发现,麻黄根是一种跟,而麻黄是苗木,从这点来看,二者还是很容易区别的。另外从功效上,麻黄根是用来止汗的,而麻黄是出汗的,所以更不一样了,因此这两种中药材看似相似,实际上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分清楚两种中药材差别的。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麻黄和麻黄根的差别,可以发现这两种中药材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学会方法去区分才行,首先需要对麻黄和麻黄根都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清楚两种中药材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的去服用。

石头山上的麻黄与土山上的有什么区别

石头山上的麻黄与土山上的功效有所不同。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其中麻黄碱占麻黄中总生物碱的40%~90%,属于有机胺类。《中国药典》规定其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是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还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麻黄根与麻黄功效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药性不同,药效相反。

03-12麻黄根(整理)

《临证药王歌诀》

麻黄根止汗之王,入肺经收涩固疆。

甘平味止汗宜尝,多内服外用适量。

【释义】中药治疗汗证首选麻黄根。麻黄根止汗之力强,其入走肺经而行于肌表,味涩而能实卫气,固腠里,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常用于自汗、盗汗以及神经性出汗。麻黄根临床应用多内服,亦可斟酌外用。

性味归经: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① 用于自汗,兼治盗汗。②用于虚汗证。

用法用量:煎服,3 ~9g。外用适量。

各家论述:

1. 《名医别录》: “止汗,夏月杂粉扑之。”

2. 《本草纲目》: “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

3. 《本草正义》: “其根则深入土中,……则轻扬走表之性尤存, 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 。是故根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

【常用类药】 浮小麦甘凉,入走心经,益心气、敛心液而止汗,有标本兼顾之功; 糯稻须根益胃生津,退虚热而止汗,其止汗之力甚弱,主要用于虚汗证。

【临证应用】 麻黄根止汗能力极强,对于神经性出汗效果出色。临床上用麻黄根治疗气虚自汗时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 《和剂局方》) ; 治疗阴虚盗汗,则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 治产后虚汗不止之人,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如麻黄根散。若本品与牡蛎共同研为细末,扑与身上,可治疗各种虚汗证。

麻黄根是常用的止汗药,而麻黄是辛温解表的代表药,这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虽然作用于人体后的表现相反,但就其机理而言,却有一致性。

止汗药用以“散肺寒”

初识“散肺寒”:在药房工作时,发现一师承出身的医生处方中频频出现“麻根”一味,但对应的患者几乎无汗象,这让人好奇。后请教老师,曰“散肺寒”,又让人矛 盾。明明一味止汗药,如何又有“散寒”功?这疑问与“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驭,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的感叹一样铭心。

“散肺寒”事例——治“咳”:后来发现,该医生对麻黄根的运用,多是在治疗咳嗽上面。治疗咳 嗽,除对症用苏子、瓜米,兜铃、百合,前胡、黄芩,紫菀、冬花,枳壳、栝楼皮,化红、青陈皮等药对外,辨证有寒湿郁肺,特别是久咳者,常加用淫羊藿、麻黄根二味。这对药,图以辛温散去寒湿,使肺重回清虚,而咳自止,俗谓之“通因通用”。

上述麻黄根用于咳嗽,亦不免有“收敛”之意。而一次意外,让我对“散”字茅塞顿开。药房麻黄根未及时补足,老师不得已以“生麻绒”合“细辛”替换“麻黄根”,使我恍然大 悟。第 一,“生麻绒”合“细辛”全无收敛之意;第二,联想“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三味药分别是肺(表)、肾和交通肺 肾三个层次,那么这个替换则说明麻黄根的“散”介于肺(表)、交通肺肾两个层次间,即散肺(藏)。如此,淫羊藿、麻黄根组成的药对,实 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医理相似,其中麻黄根确为“散肺寒”,且配以淫羊藿温肾,交通少阴、太阴。

布散卫气可止汗、可发汗

卫气的生成布达: 卫气的源在脾胃,布达主要在肺 。如《灵枢·五味》“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 卫 之 道”;《灵枢·营 卫 生 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卫气在脾胃生成,由肺布达到体表和藏腑。而在体表的相关现象中(如汗),历来十分注重布达到体表的这部分卫气,即“肺卫”或“表卫”。

卫气在发汗止汗中的作用: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卫气与汗,也是这种辩证关系。《灵枢·本 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合”,温、充、肥是卫气通畅的 象,在此基 础上,腠理“开”则汗出,“合”则汗止。在“脾胃→肺→腠 理”这条卫气布达路线上,作用于脾的白术和作用于肺脾的黄芪,是典型例子。《本草求真·卷一》“(黄芪)生用则能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是明指其表实则邪可逐,故见无汗能发,表固则气不外泄,故见有汗能止”;又“(白术)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脾湿、脾健直接影响卫气的生成。

发汗是透散卫郁,止虚汗是实卫固表。外热证常用汗法,因“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 热”,故透卫以散郁热。虚汗证常用益气以实表卫,如玉屏风散,白术、黄芪益卫气,防风散表卫,助卫气布达。过汗伤阳,常表现为发汗而致虚汗,是因卫气透散太过而固摄不及,甚者至脾肺阳衰而肢厥身冷。固护方法,常为益卫气,如食粥汤益脾胃,或加芪、参、术等药直接补气。

汗与卫气的关系,离不开“脾胃→肺→腠理”这条路线。

麻黄根止汗机理

麻黄根节止汗,茎发汗,作用似乎相反,但 究其机理,均在于散卫气,只其“散” ,有峻缓之分,有部位不同。如《本草述》有言:“讵知其 根节与茎同是透阳而出之一物 ,却即有不凌节而出之妙存焉。”

麻黄发汗,透散表卫:麻黄发汗,是通过透散肌表卫气,带动津液外出而成。如《本草汇言》引李东垣之言“以泄皮毛气分,直彻营分之寒邪”“净肌表,泄卫中实邪;达玄府,去营中寒郁”。也正是因为其能透散表卫,当表实不甚或用药太过时,才有耗气甚则伤阳气之虞。

根节止汗,布散肺卫: 麻黄根节止汗,并非其具收涩之性,相反,却是根节能够布散肺卫,从而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明白地阐述“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又如《滇南本草》言“根节止汗,实表气,固虚,清肺气,消咽噎。咽噎即喉中梅核之气,咽不下,吐不出是也。”思其中含义,表气能实,虚能固,是卫气得以布达之结果,“清肺气”“消咽噎”说明麻黄根不具收涩之性,而是能散肺气,为行散之品。

用方举例:麻黄根是布散之品,而不具有收涩之性,在不少方的配伍中也有体现。其有根节和茎同用者,也有单用根节者。与茎同用者,如《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治积热·洗心散》:“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痛,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粘 稠,心神烦躁,眼涩睛疼,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并宜服之。白术一两半,麻黄(和节),当归(去苗,洗),荆芥穗,芍药,甘草(爁),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少 许,同煎之七分,温服。”单用根节者,如《本 草汇言·隰草部上·麻黄》所附三物汤:“治感冒寒冷风邪,鼻塞声重,语 音不出,咳嗽多痰,胸满喘急。用麻黄根节、杏仁不去皮尖捣碎、甘草生用各二钱。右锉一剂,生姜三片、葱头一个,水煎服。”

麻黄茎与根节均作用于卫气,有发散之性。惟其茎中空,轻清成象,善透表卫;而根节实满,上扬力弱,在散肺卫。二者作用于卫气一节,如黄芪生品、炙品走表与走里的差别;行散之强弱,如桂枝、肉桂的“走”“守”偏重。 所以,麻黄因透散表卫达到发汗的效果,而麻黄根节因布散肺卫达到止汗的效果。

生物活性

降压作用 ? ?麻黄根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等均有降压作用,其中大环精胺类生物碱为降压的主要有效成分。以麻黄根碱B为降压活性单体的代表,对麻黄根降压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麻黄根碱B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节阻断作用达到的,与血管紧张素无关。

升压作用? ? 日本学者 Tamada 等首次从麻黄根中分离得到酪氨酸甜菜碱,药理实验显示酪氨酸甜菜碱对大鼠有升高血压作用,它对大鼠血压升高的作用与麻黄碱相似。

止汗作用? ? 麻黄根走肺经而行周身肌表,味涩而能实卫气,固腠里,闭毛窍,为固表敛肺止汗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自汗、盗汗以及神经性出汗等证。。以麻黄根超临界提取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物活性,发现麻黄根超临界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止汗活性,其止汗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变汗腺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汗液排泄而达到的。对麻黄、麻黄根同株不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麻黄根具有止汗作用,其所含的生物碱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

降低心率作用? ? 静脉注射麻黄根碱A、B、C、D 对大鼠心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静脉注射这四种生物碱均能使大鼠的心率下降,其中麻黄根碱B降低心率作用最强。静脉注射麻黄根碱B,可使 Wistar 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等心率降低,且呈现量效关系。麻黄根碱 A和麻黄根碱B对狗也表现出相似的降低心率活性。

抗肿瘤作用? ? 研究发现,麻黄根素B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对HeLa宫颈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HepG2 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 ?Ephedrannin A和B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为: Ephedrannin A、B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1( IL-1) 的转录,通过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转录因子-κB( NF-κB) 和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的磷酸化( MAP) 激酶,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并且EphedranninB的抗炎效果优于Ephedrannin A。

麻黄根提取物还具有兴奋呼吸,增加呼吸幅度; 减弱离、体蛙心收缩力,扩张蛙后肢血管; 收缩肠管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临床上用麻黄根治疗气虚自汗时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 治疗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治产后虚汗不止之人,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如麻黄根散《圣惠方》。麻黄根与牡蛎共同研为细末,扑与身上,可治疗各种虚汗证。在探讨麻黄不同部位的药效差异时,发现麻黄根具有敛汗固表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表虚自汗、阳虚自汗、产后虚汗和阴虚盗汗等症的治疗,主治各种虚证。郭王恺等发明了一种有助于治疗自汗、盗汗的脐用贴片,该贴片止汗效果显著。林清坚等通过研究止汗合剂对骨科术后气阴两虚汗证的疗效,发现麻黄根等均具有较好的收敛止汗的功效。许馨燕等将麻黄配以麻黄根,可减缓麻黄的发汗作用,用于治疗虚喘汗出。吴健等自拟固表敛汗凉茶方用以治疗盗汗症,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研究了中药麻黄根的平喘作用,发现麻黄根具有舒张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反应性、消除气道炎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了麻黄根对减少皮肤皱纹的影响,发现麻黄根治疗组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发现 麻黄根更适合于改善青年人的皮肤皱纹。

解释本是同根生,药效各不同的现象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中药材,多个部位入药的,入药部位不同疗效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茯苓、茯苓皮,大青叶、板兰根,疗效及应用范畴基本相同。然而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切不可随意进行机械的联系,那样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有些药品来自同一植物,但只因入药部位不同却作用迥异,甚至截然相反。为此,将常见的这类中药介绍如下。

一、麻黄 麻黄根

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的全部地上部分,是一种典型的解表药,集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三大功效于一身。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而头身痛、鼻塞;感冒引起的或慢性气管炎的咳嗽、哮喘;浮肿、小便不利及风邪顽痹等病症。

麻黄根是上述三种麻黄的地下根和根茎。虽来源于同一植物,可功效却与麻黄正相反,是一种较常用的止汗药,中医认为有敛汗固表的功效,临床既可用于阳虚自汗,又可用于阴虚盗汗。两药一个主治风寒实证,一个主治各种虚证。

二、枸杞 地骨皮

枸杞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是传统的滋补药,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作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肺虚喘咳等症,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补药。地骨皮是枸杞的地下根皮,是一清热凉血药,临床主要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喘咳、吐血衄血等出血性疾病,以及现代文明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

三、马兜铃 青木香

马兜铃是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苦寒归肺经,功效为清肺降气,化痰止咳。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喘咳,痔瘘肿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马兜铃有抗菌和祛痰平喘作用。

青木香为前者的根。苦寒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中医用来治疗腹胀痛、肠炎,现代医学认为有降压、催吐和一定的抗疟作用。

四、瓜蒌 天花粉

瓜蒌又称栝楼,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果实,甘、苦、寒性药。有润肺、化痰、散结、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胸痹、黄疸、便秘等病。现代医学认为本品对冠心病、心肌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其种子和果皮也可分别入药,疗效与果实相近。

天花粉是栝楼的根,苦寒,有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排脓消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及疮痈肿毒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天花粉有引产作用。

五、银杏 银杏叶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又名白果。甘涩平,功效为敛肺止咳、涩精止遗、止带浊、缩尿,是一较常用的收敛固涩药。临床用于男子梦遗早泄,女性赤白带下,小儿遗尿等中医所说的滑脱不固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对肺结核有治疗作用,用药后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症状均有改善。

银杏叶是银杏树的叶子,入药时以新脱落的叶子为佳,本品原为少用中药,味甘、苦涩性平,具敛肺定喘、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银杏叶对冠心病、脑血栓等一些心脑血管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六、桑树叶 桑叶 桑白皮 桑椹

桑枝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嫩枝,苦平,功效为祛风除湿、行气利水。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酸痛,尤其对上肢麻木效果最佳,对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浮肿也有治疗作用。

桑椹是桑树的果穗,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滋补药,有滋补肝肾、强腰膝、聪耳明目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头目眩晕、须发早白等肝肾阴虚所致各种阴虚血亏的病症。

桑叶是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的为佳。苦甘寒,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身热头痛、目赤、口渴及肺热咳嗽、风疹等。现代医学认为对下肢象皮肿有一定的疗效。

桑白皮是桑枝除去栓皮的根皮。味甘性寒,功效为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吐血、水肿、小便不利诸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