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前顶穴位位置图

苹果养生 2023-06-02 22:28:24

前顶穴位位置图

目录前顶穴位位置图前顶穴的名词解释前顶穴的功效与作用前顶穴的穴位配伍功效前顶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前顶穴的按摩手法前顶穴位位置图

前顶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前顶穴的名词解释

前顶穴,经穴名,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针灸甲乙经》:“前顶,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隶属督脉。

“前顶穴”:“前”,前部也。“顶”,挤顶也。

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前顶穴”。

前顶穴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治疗头痛、眩晕、目痛、颜面浮肿、鼻渊、癫痫、小儿惊痫等。

按摩前顶穴的功效:传导水湿、补益肺气;熄风醒脑、宁神镇静。

前顶穴的穴位配伍功效

前顶穴配人中穴:缓解治疗面肿虚浮;

前顶穴配五处穴:缓解治疗头风目眩、目戴上;

前顶穴配百会穴:缓解治疗目暴赤肿;

前顶穴配后顶穴、颌厌穴:缓解治疗风眩、偏头痛。

前顶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前顶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前顶穴的针刺方法】:前顶穴平刺0.5—0.8寸

【前顶穴的艾灸方法】:前顶穴,艾条灸5—10分钟。

前顶穴的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腹按揉前顶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谁给人体致命穴位图

免责申明:

?

请注意,提供图片文字后,我方不承担任何关于该图片及文字包含的信息及实验后果。

?

?以下内容来自少林点穴法

?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禁止提供以下内容。。。。。。。。。。。。。。。。。



致晕十一穴歌诀

  致晕十一穴位详 脑颅囟门上星当 前后两顶风府位
  头维耳后哑门纲 通天玉枕谱册注 点中应辰入梦乡
  轻易莫把晕穴点 因小伤人是呆郎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一百零三穴歌诀

  人体俞穴三百眼 点中致残百零三 残穴亦有残身意
  莫可轻纠胡乱点 少室祖师有铭训 点艺不传败徒般
  贤徒德技贯双峰 仅为健体守门院 有德无艺非英杰
  亦须百倍破武坛 饱咽三旬黄连苦 定闯八方擂台关


致残102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3.扇门穴:即男者女者右左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

?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

解点休克?
  受伤者可躺、靠在椅子上或仰卧在床上。取人中、合谷、百会、十宣、目窗、涌泉等穴位,以人中穴、十宣穴、百会穴、目窗穴为主。解穴者气运手掌拇指、中指指尖,然后分别点按上述穴位5~10分钟,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从而使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复醒还阳。?
  2.解点晕厥?
  受伤者可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取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大敦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中指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3.解点眩晕?
  受伤者坐在木凳上或平躺均可。取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点按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4.解点不能言语?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少商、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伤者上述穴位约5~10分钟可恢复正常。?
  5.解点气急欲绝?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膻中、肺俞、神门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6.解点口吐白沫?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巨厥、足三里、中魁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7.解点全身瘫痪?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以恢复。?
  8.解点上肢瘫痪、肩臂疼痛?
  受伤者侧躺,受伤一侧在上。取伤者肩鹀、肩井、天宗、肩?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恢复正常。?
  9.解点脑脉疼痛?
  受伤者坐直。取伤者上星、百会、风池、头维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10.解点闭气耳鸣?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伤者合谷、膻中、听宫、翳风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1.解点下肢瘫痪?
  受伤者俯卧。取伤者肾俞、腰奇、承山、昆仑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2.解点全身僵硬?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合谷、曲池、阳陵泉、涌泉、承山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3.解点内脏损伤或吐血?
受伤者仰卧。取鱼际、尺泽、太渊、劳宫、曲泉、然谷、太溪、肺气、肝俞、脾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4.解点鼻衄不止?
  受伤者仰面直坐。取伤者合谷、上星、风门、百会、涌泉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5.解点足部红肿、疼痛、麻木?
  受伤者坐在椅子上。解穴者蹲在伤者前面,取伤者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6.解点手部红肿、手指麻木?
  受伤者坐站均可。取伤者八邪、落枕、中渚、后溪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7.解点腰部扭伤?
  受伤者俯卧。取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8.解点胸肋疼痛?
  受伤者仰卧。取支沟、阳陵泉、期门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9.解点伤风哮喘?
  受伤者仰卧。取定喘、天突、内关、肺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20.解点面部神经麻痹?
  受伤者坐好。取四白、迎香、太阳、下关、地仓、颊车、人中、合谷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塞闭时间长久之缘故,气血离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会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身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调和人体气血及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哪些穴道可以快速让人晕倒?

点什么穴位可以让人晕倒?

人体致命穴位有三十六个,致晕穴部位有以下十一个。建议不要随便使用这些穴位,严重者会威胁生命。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迹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11、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晕倒了按什么穴位好?

昏厥要及时抢救,变动体位时要轻柔缓慢。按摩治疗本症以开窍醒脑为主。


按摩选穴:

人中、百会、风池、印堂、太阳、合谷、曲池、太冲、十宣、肩井、肾俞、委中、足三里等。


按摩方法:


1、用拇指指甲掐按人中、十宣、印堂各穴,不拘次数,交替运用,以人中、十宣为主,至患者苏醒方止。

2、用拇指指端叩击百会各50次。

3、用大鱼际按揉太阳穴30次。

4、用双手大鱼际从印堂抹向两太阳,往返10余次。


5、拿捏风池、合谷、曲池、肩井、委中、太冲各10~20次。

6、由前向后用五指拿头顶,至后头部改为三指拿,顺势从上向下拿捏项肌3~5遍。

7、按揉足三里、肾俞30~50次。

8、擦腰骶部,不拘次数,擦热为止。多多益善。


昏厥时以掐按人中、十宣等穴为主,平时可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人的穴位主要分布在哪里?

  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