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内踝尖穴位位置图内踝尖穴的名词解释内踝尖穴的功效与作用内踝尖穴的标准取穴方法内踝尖穴的配伍功效内踝尖穴的穴位解剖内踝尖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内踝尖穴的按摩手法内踝尖穴亦可以称作踝尖穴。此穴位具有治疗牙痛、婴幼儿重舌和扁桃体炎等病症的作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本穴位并不被我们平常人所熟悉,那么本篇我们就来大致说一说内踝尖穴的一些养生和穴位常识。通过学习,让我们掌握内踝尖穴的具体穴位位置、功效与作用和疗法及注意事项。
内踝尖穴位位置图
内踝尖穴属于经外奇穴,内踝尖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内踝尖穴的名词解释
内踝尖穴,所属经外奇穴,别名又称:踝尖(《类经图翼》);吕细(《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内踝尖穴的功效与作用
按摩内踝尖穴缓解治疗牙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等。
按摩内踝尖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内踝尖穴的标准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最高处,内踝,指足踝关节内侧之凸起处,穴在其上,故名内踝尖;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内踝尖穴的配伍功效
内踝尖穴配颊车穴、合谷穴:缓解治疗牙痛;
内关穴配三阴交穴、照海穴:缓解治疗脚转筋。
内踝尖穴的穴位解剖
穴位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内踝内膜,分布有股神经的隐神经和胫前动脉、内踝前动脉以及胫后动脉,有小腿十字韧带;在胫骨前肌腱与趾长屈肌之间;其下有拇展肌。
内踝尖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内踝尖穴的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治内踝尖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牙痛、脚气等。
内踝尖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指腹微用力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治疗腓肠肌痉挛,牙痛,小儿不语等。
我现在有的就只有下面这些了。 复溜:足内踝上2寸,跟腱前。 承山:小腿后,腓肠肌腹下交角处。 绝骨:足外踝上3寸。 新设:C3-4之间,旁开1.5寸。 落枕:手背,正对掌心处。 大肠俞穴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穴 〖取穴方法〗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渚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通天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梁丘穴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公孙穴 〖取穴方法〗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三阴交: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地机穴 : 〖取穴方法〗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抹至神庭穴(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睛明(目内眦旁0.1寸) 攒竹(眉头凹陷中) 神庭、百会(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四神聪(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 曲池、支沟(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阳穴曲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内关(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膻中(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乳根(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 期门(锁骨中线上,平第六肋间隙) 上脘(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下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肚脐下四指宽) 关元(肚脐.耻骨连线,五等分,上五分之三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太冲(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 肩中俞(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 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 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之间的凹陷中) 哑门:第一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复溜穴 〖取穴方法〗人体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绝骨:外踝尖上3寸。 落枕穴 〖取穴方法〗 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血压点(C6棘突下,旁开2寸)、定喘(大椎旁开0.5寸) 任脉(气海[脐下1.5寸] 气门(关元穴即脐下三寸,旁开3寸)
1 中都的准确位置图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蠡沟穴(小腿内侧,当跶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垂直向上3横指处,按压有酸痛感即是中都穴。
2 中都穴穴位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部,有大隐静脉,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
3 中都穴的功效作用中都为足厥阴肝经的郄穴,具有疏肝理气,理血调经,通络止痛的功效。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肝经之气深聚之处,又是肝脏疾病的反应点,善治血分病以及本脏本经的急痛之证。肝经自足上行,沿胫骨内侧大腿内侧入毛中,环绕阴器,入小腹布胸胁,故本穴可治肝经病变引起的胁痛腹胀,疝气少腹痛,下肢痹痛;其理血调经,利湿止带的作用,可治疗肝藏血失调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及瘀血湿邪下注的产后恶露不绝。
4 中都穴配伍应用配太冲,归来,关元,三阴交,疏肝理气止痛,主治疝气,小腹痛;配隐白,大敦,艾柱灸各穴,有温经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配归来,血海,疏肝理血,主治恶露不觉;配三阴交,阴陵泉,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痹痛。
1 漏谷的准确位置图精确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简易取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侧缘,内踝尖垂直向上8横指处即是该穴。
2 漏谷穴的穴位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3 漏谷的作用机制功效:健脾利湿,止带固精。
作用机制:漏谷穴属脾经,其健脾利湿作用较强,除可治疗脾失健运之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可治疗湿热下注,蕴藉下焦所致的带下,遗精,小便不利;还可治疗腰膝厥冷,下肢痿痹。
4 漏谷穴常用配伍疗法脾胃病配中脘,足三里;带下遗精配肾俞,三阴交;小便不利配中极,膀胱俞;腰膝厥冷配肾俞,命门,足三里;下肢痿痹配环跳,阴陵泉,阳陵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87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八角茴香可以长期服用吗,服用要小心
下一篇: 美容保湿的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