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大横穴位位置图大横穴的名词解释大横穴的功效与作用大横穴的配伍功效大横穴的疗法注意事项大横穴的按摩手法大横穴位位置图
大横穴的位置,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大横穴的名词解释
大横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
别名:肾气穴、人横穴。
“大横穴”:“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 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
“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腹结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气化的水湿云气,在向本穴运 行的过程中,它是由天部的稍高层次横向传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层次,水湿进一步集结在云系之中,如肾水之运行,故名“肾气”。
“人横”:“人”,气血物质所处的层次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横,穴内气血运行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人横名意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理同“大横”名解。
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大横穴的功效与作用
缓解治疗腹痛、泄泻、便秘等。
功效:转运脾经水湿,健脾利湿,有助消化,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
大横穴的配伍功效
大横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大横穴配四缝穴、足三里穴:治肠道蛔虫症;
大横穴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腹疼痛、洞泄;
大横穴配脾俞穴、胃俞穴、小肠俞穴、大肠俞穴:治习惯性便秘。
大横穴的疗法注意事项
【针刺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直刺1—2寸,局部酸胀;大横穴平刺2.0—2.5寸透神阙穴治疗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艾灸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艾条灸5—10分钟;大横穴艾炷灸3—5壮。
大横穴的按摩手法
按摩大横穴一般多用压的方法,即用拇指按住大横穴,持续5秒后再反复按压。
肚子上的穴位有气海穴、中脘穴、巨阙穴、神阙穴、关元穴等。
一、气海穴
气海穴又名脖胦,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二、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三、巨阙穴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四、神阙穴
神阙穴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五、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气海穴
-中脘穴
-巨阙穴
-神阙穴
-关元穴
大椎穴归属督脉,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大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的作用功效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巴戟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