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知母如何服用,一些副作用要注意

终南道医 2023-06-03 00:20:36

知母如何服用,一些副作用要注意

知母是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种中药材,在平时治病的时候就会经常的去用到知母,但是在服用知母的时候,大家往往对知母的服用方法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我们就要对服用知母的方法有了解才行,那么具体知母怎么样,一起看看知母的情况。

知母是非常健康的一种中药材,但是大家往往对于服用的方法不太了解,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对知母的服用方法有了解才行,一般我们都取6-12克的知母来煎汤服用,采用一般中药的服用方法就可以了。它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但是这种中药本身性质寒凉,所以有滑肠的作用。如果说你脾胃虚寒和大便不成形,最好不要用这种药进行调理。因此服用知母的时候就要小心,不能去随意的服用知母。

而且服用知母的时候也会有副作用,不过主要是针对体质虚寒的人而言,容易引起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任何一种药物都存在副作用,但是副作用是可以通过人为因素来控制影响大小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比较放心的去服用知母了。而且知母可以帮助改善眩晕、肺热咳嗽、体热、胃火、湿邪入体等症状。知母最好用盐水浸泡或者盐水炒过之后再加以利用,知母应该存放在干燥位置,才能更好的保存。熬煮知母的时候不要用铁器,就能避免铁器煮知母带来的副作用,这样服用知母的效果是最佳的。

我们服用知母是非常健康的,能够起到不错的治病效果,因此很多人都会用到知母,在治病的时候用知母效果很好,但是必须要对知母的服用方法有了解,而且还要小心服用时的副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健康的去吃知母,大家要清楚。

知母有着很好的解热抗菌的作用,应该怎样正确食用呢?

知母别名野蓼或者地参,是一种常见的草本类植物,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河北是知母的主要产地,河北知母的质量也最为上乘,在山东、陕西、山西、黑龙江、甘肃等省份也分布有少量的知母,朝鲜、蒙古也是知母的生长地。由于它清热解毒的效果明显,所以很多地区也选择人工种植知母。

知母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当然是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了,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首先,知母是一种下火药,所以它最明显的功效就是清热、解毒,能够治疗由肺热引起的长期咳嗽、哮喘等。知母还能够入肾经,滋补肾阴,治疗由肾功能衰弱导致的出虚汗、浑身无力等症状。在夏季使用知母还能够防暑、降火治疗由于气温过高导致的风热咳嗽等。通常老年人经常有便秘的症状出现,食用少量的知母也具有防便秘的效果。

既然对知母的用处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要介绍一下知母的食用方法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知母发挥它的作用。牡蛎知母莲子汤是一种常见的滋补汤,先将生牡蛎、知母倒入瓦罐中,再加入冷水炖半小时,加入莲子、白糖等,可以当作甜点食用,这样的汤具有健脾安神的功效,能够降血压、治疗经常性梦遗。芍药和红糖具有除湿、驱寒的功效,所以知母可以和芍药、红糖搭配煮制芍药知母红糖粥,这样的粥具有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以上就是对知母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的大致介绍,希望能够给对知母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虽然知母的药用价值极高,但我们在食用时也应该注意它的副作用,知母的药效比价强烈,而且它是一种寒性的药物。所以肾脏虚弱或者脉搏微弱的患者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也叫毛知母,中药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知母的功效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知母的功效   1、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5、通便润燥

  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

  知母的药用价值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水煎服。(《伤寒蕴要》)

  2、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3、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4、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5、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6、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7、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闷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药、麦门冬、柴胡、泽泻各1g,石膏45g,黄芩、甘草15g,竹叶3-7片,姜,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圣济总录》八味知母汤)

  8、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于肺经咳嗽宜服,如伤风痰喘,却以寻常伤风药治之:知母、贝母、茯苓、人参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如觉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得效方》二母散)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

  用法: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功效: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

  知母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别录》:多服令人泄。

  2、《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3、《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4、《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知母附方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