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天宗穴的位置及图片天宗穴的名词解释天宗穴的功效与作用天宗穴的配伍功效天宗穴的疗法注意事项天宗穴的按摩手法天宗穴位位置图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天宗穴的名词解释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作用: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穴”。
天宗穴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功效:舒筋活络, 理气消肿。
天宗穴的配伍功效
天宗穴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
天宗穴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天宗穴的疗法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直刺或斜刺天宗穴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天宗穴3—5壮,艾条灸天宗穴10—15分钟。
天宗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刮痧之十二经穴位位置介绍 二
手太阳小肠经
? ? ?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始于手小指指端尺侧少泽穴承接心经,向上 历经手掌、腕部、前臂,前行经缺盆(锁骨上大窝)进入胸中,与心脏联 络。继而沿着食管下行,通过膈肌进入腹腔,抵达胃部,归属于小肠。
从缺盆分出的支脉,沿着颈部上行,经面颊至外眦,转向耳部,进入耳中。
(1 )少泽穴
位置: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 甲角0.1寸(指寸)。
功效: 利咽开窍,活络通乳,清 热醒神。
主治: 神经分裂症、脑血管病、咽 喉肿痛、乳汁不足、卒中昏迷、 乳 腺炎、头痛、目翳、鼻衄(鼻出血)、 疟疾等
(2)前谷穴
位置: 在手尺侧,微握拳, 当小 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 头赤白肉际。
功效: 通经活络,清热疏风。
主治:手指麻木、头项强痛、产 后缺乳、扁桃体炎、乳腺炎、腮腺 炎、耳聋、耳鸣、目痛、颊肿、疟 疾等
(3)后溪穴
位置: 在手掌尺侧, 微握拳, 当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 横纹头赤白肉际。
功效:清心安神,疏经活络, 散 风清热 。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头项强 痛、鹅掌风、热病、感冒、臂痛、 耳聋、目翳、癫痫、瘫痪等
(4)腕骨穴
位置:在手掌尺侧, 当第5掌骨 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 赤白肉 际。
功效: 疏经活络. 清热散风。 主治:尺神经麻痹、 颈项强痛、
扭伤、肩臂酸痛、小便短赤、口舌1 生疮、落枕等。
(7)支正穴
位置: 在前臂背面尺侧, 当阳谷 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功效: 安神定志,舒筋活络,清 热养阴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尺神经麻 痹、肘臂痛、精神病、 头痛、目 眩、颊肿、消渴、癫狂等。
(8)小海穴
位置:在时内侧,当尺骨鹰嘴与 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利节,清 心导火。
主洽:颈淋巴结核、颈项强痛、 小便短赤、精神病、目眩、耳聋、 牙痛、颊肿、臂痛、震颤、癫痫、 瘫痪等。
扭伤、肩臂酸痛、小便短未赤、口舌 生疮、落枕等。
(7)支正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 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活络,清 热养阴。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尺神经麻 痹、肘臂痛、精神病、头痛、目 眩、颊肿、消渴、癫狂等。
(8)小海穴
位置: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 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功效:安神定志,舒筋利节,清 心导火。
主治: 颈淋巴结核、颈项强痛、 小便短赤、精神病、目眩、耳聋、 牙痛、颊肿、臂痛、震颤、癫痫、 瘫痪等。
(9)肩贞穴
位置: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 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功效: 清头聪耳,舒筋利节。
主洽:脑血管病后遗症、上肢肿 痛、肩胛酸痛、肩周炎、耳聋、耳 鸣、瘫痪等。
(10)鹏俞穴
位置: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功效: 化痰消肿,舒筋利节。
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肩胛酸 痛、臂痛无力等
(11)天宗穴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功效: 理气消肿,舒筋利节。
主治:上肢肿痛或麻痹、颊颌肿 痛、肩胛酸痛、乳房疾病、臂肘 痛、瘫痪等。
(12)秉风穴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 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功效: 止咳化痰,散风活络,舒 筋利节。
主治: 支气管炎、颈项强痛、臂 痛、麻痹等。
(13)曲垣穴
位置:在肩胛部, 冈上窝内侧 端,当儒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 点处。
功效: 疏风止痛,舒筋利节。
主治:肩臂疼痛麻痹、呼吸困难 等。
(14)肩外俞穴
位置: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 下,旁开3寸。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酸痛、肘臂 冷痛、低血压、胸膜炎、肺炎等。
(15)肩中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 下,旁开2寸。
功效: 疏经活络, 宣肺解表。
主治: 支气管扩张、肩臂酸痛、感 冒、咳嗽、哮喘、吐血等。
(16)天窗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 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功效: 利咽聪耳,清热散风。
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咽喉 炎、聋哑、耳鸣等。
(17)天容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 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功效: 消肿降逆,清热化痰。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 鸣、颊肿等。
(18)颧醪穴
位置: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功效: 疏经止痛,清热散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眼睑痉挛、 口 眼蜗斜、目痛、牙痛、面肿等,
(19)听宫穴
位置: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 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功效: 清脑聪耳。
主治:下颌关节炎、 外耳道炎、失 声、 耳聋、耳鸣、 眩晕 头痛、耳 痛、 牙痛等。
由于长期低头工作,颈部的肌肉过度疲劳,随着颈椎逐渐开始蜕变,就会出现各种颈椎病的症状。这个时候可以选取风池穴、肩井穴和天宗穴这三个穴位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颈椎病的各种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四肢无力的情况,还是需要马上就医。
风池穴
穴位归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穴位用法:按摩法:被按摩者取正坐,按摩者在被按摩者头后,一手扶住其前额,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两侧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穴位有酸胀感为佳。
特殊功效:风池穴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可以起到袪风散毒的作用。适用于头胀痛、头晕、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耳中鸣响、目赤肿痛等症。
肩井穴
穴位归经:足少阳胆经。
经穴用法:按摩法:被按摩者取正坐,按摩者用双手的拇指按压在肩井穴上约一分钟,然后按揉约两分钟,以穴位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特殊功效:肩井穴具有镇肝降逆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还可以起到祛风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以及乳房红肿疼痛等症。
天宗穴
穴位归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用法:按摩法:被按摩者取正做或俯卧位,按摩者两手拇指先沿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天宗穴一分钟,然后再沿逆时针方向按揉天宗穴一分钟。
特殊功效:天宗穴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消肿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还可以起到肃降肺气的作用。适用于各种颈椎病造成的颈部僵硬疼痛、肩胛部位疼痛等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祛痣之后的注意事项,要小心这些情况
下一篇: 束腰需要束腰带,束腰带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