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中医看舌像—望舌质(中医传统的诊断手段望舌有哪些发展史?)

苹果养生 2023-06-03 04:04:07

中医看舌像—望舌质

舌质

舌质包括舌的色泽、形体和动态。

淡红舌是指舌色淡红润泽,多见于健康人,反映气血调和;若见于疾病则表示病情轻浅,外感病初起,尚未伤及气血和内脏。

淡白舌即舌色红少白多,多见于阳虚证,气血两虚证。红舌即舌色较淡红色更红,呈鲜红色,多见于热证,但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绛舌是较红舌舌色更深的舌质,主热入营血,阴虚火旺及瘀血。青舌为气血瘀滞之象,主阴寒证、血瘀证,还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药物、食物中毒等病。

舌态强硬、颤动,提示肝风内动、风痰阻络,多见于高血压卒中患者,或是提示有卒中的危险;舌态歪斜见于肝风夹痰,痰瘀阻络证或阴虚风动证,一般多见于卒中患者;舌态瘘软即舌体软弱,无力运动伸缩,多见于阴液亏损,气血俱虚,常提示久病体虚,气血不足。

中医传统的诊断手段望舌有哪些发展史?

察舌辨证,是中医传统的诊断手段,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所以历来为医家所重视。

望舌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见端倪。据考证,《黄帝内经》中关于“舌”的内容多达60条。已经相当精确地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对指导临床辨证和决定治法的重大意义。以后经过扁鹊、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孙思邈等人的发挥,舌诊内容愈加丰富、全面。到了元代。舌诊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它不仅确立了察舌辨证、辨舌用药的基本法则,而且还利用彩色图谱介绍了病理舌象,为后世研究舌诊提供了直观的资料。明清时期,舌诊在外感热病的辨证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舌诊的诊断价值及科学性正日益受到现代医学科学的支持和验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体内脏腑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的征象,又反映着体内脏腑的信息,所谓“有诸内必形之于外”。舌,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许多脏腑,因此,内脏的精气可以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以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这就是中医学望舌察病的内在根据。

教你如何看舌象

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舌与脏腑的关系: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联系起来。如《灵枢.经脉》指出:“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足太阴之脉,上膈夹咽,连连舌本,散舌下。”“厥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中指出:“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其中,由于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而舌体运动是否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味觉是灵敏,又与心主神明的功能有关,故舌与心的联系更为密切;舌苔是由胃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成,所以亦于脾胃化生功能直接有关。 舌与气血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而舌为心之苗,为呼吸,消化共同通道之要冲,舌为气血丰富的肌性器官,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密切相关,故气血的盛衰变化都能映之于舌。 舌与津液的关系:肾脉上夹舌本,通舌下,唾为肾液,“玉液”是其上潮之孔;涎出于口,涎为脾液;口胃想通,“金津”为胃津上渗之道。故舌苔与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 临床常见舌象及其主病: 舌象: 舌淡红苔薄白------主病:健康人,风寒表证,病势轻浅。 舌尖红白苔------风热表证,心火亢盛; 淡红舌厚白腻苔------湿浊痰饮内停,食积肠胃,寒湿痹症; 淡红舌积粉苔------瘟疫初期,内痈; 淡红舌白腐苔------痰湿内途,胃浊蕴热; 淡红舌薄黄苔------里热轻症; 淡红舌黄干舌------里热伤津化燥,津枯血燥,肠胃干枯; 淡红舌黄腻苔------里有湿热,痰浊内停化热; 淡红舌黄白苔------外感表证将要传里化热; 淡红舌灰黑润苔------寒证阳虚; 淡红舌无苔------久病阳衰,气血俱虚; 舌中无苔,边薄白------气血两亏,胃阴不足; 淡白舌,白苔------中阳不足,气血虚弱; 淡白舌白腻苔------脾胃虚弱,痰湿停聚; 淡白舌黑润苔------阳衰内寒,痰湿内停; 红舌白干苔------邪热入营伤津; 红舌薄黄干苔------里热证,津液已伤; 红舌厚黄干苔------气分大热,阴液耗竭; 红舌黄腻苔------湿热内蕴,痰热互结; 绛舌焦黄苔------邪热深重,肠胃热结; 舌质绛红苔黑而干燥------热极伤阴; 舌质绛红无苔------热入血分,阴虚火旺; 舌青紫苔黄燥------阴血枯燥,虚火内燔; 舌质青紫苔白润------阳衰寒盛,气血凝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19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