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见到许多的药材了,当然了,有些药材不仅药用价值非常高了,并且保健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紫草茸这种药材,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有很不错的美容功效了,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了,那么紫草茸的治病疗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紫草茸的治病疗方吧。
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紫草茸、白芷各二钱,归身五钱,甘草一钱,麻油二两。同熬,白芷色黄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二钱,取膏涂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病症了,那么就可以通过服用本方来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治疮疹才初出,便急与服之,令减毒轻可,紫草茸(去粗梗)二两,陈橘皮(去白,焙干)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无时。乳儿与乳母兼服之,断乳令自服,本方不仅可以治疗疮疹的症状,并且对于缓解便秘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治吐血衄血不大凶,亦不尽止,起居如故,饮食如常,一岁间,或发二、三次,或发五、六次,久必成劳: 紫草茸、怀生地各四两,白果肉百个,茯苓、麦门冬各三两。煎膏,炼蜜收,每天早晚个服用一次本方,记住要在饭前服用,这样效果是会更好。
上面我们了解了许多的关于紫草茸的治病疗方了,我们可以知道了,紫草茸对于治疗小儿胎毒,疥癣等等这些症状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并且还能够缓解很多的血管性疾病了,所以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这些治病疗方记住了,以后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可以服用紫草茸来治疗。
加味四物汤主要由当归、川穹、芍药、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药构成。
一、《济阴纲目》
卷一:
【处方】当归(酒洗)1钱半,川芎1钱半,芍药(炒)1钱,熟地黄1钱,玄胡索1钱,蓬术(醋煮)1钱,香附(醋煮)1钱,砂仁8分,桃仁(去皮尖)7分,红花(酒炒)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经水将来,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血亏挟滞,不能统营气于经,故脐腹疼痛,然后经行。方中熟地补血以滋冲任,白芍敛阴以益肾肝,川芎行血海以调经,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蓬术破气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气,桃仁破瘀血以通经,延胡活滞血以止痛,红花活血生新,砂仁醒脾行气,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血调和而脐腹疼痛无不退,天癸循环无不自如。
卷四:
【处方】当归、白芍药(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术)。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钱,水煎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淇笺:此方以四物生四脏之阴,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热。其加白术者,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卷六:
【处方】当归(酒洗)2钱,白芍药(炒)2钱,肉苁蓉2钱,熟地黄(酒洗)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人参5分,川芎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经前3服,经正行3服,经行后3服。
卷六之一:
【处方】当归2钱,川芎2钱,白术(微炒)1钱半,熟地黄(酒洗)1钱半,白茯苓1钱,芍药(微炒)1钱,续断1钱,阿胶1钱,香附(醋煮)8分,橘红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主血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腹服。
卷七: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柴胡、山栀子、牡丹皮、龙胆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阴户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紫苏汤调下。
卷九:
【处方】四物汤加香附、桃仁、枳壳、缩砂、紫苏。
【功能主治】补血行滞。主妊娠过月不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人参1钱,芍药1钱,熟地1钱,白术1钱,干姜(炮)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之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熟地1钱,香附(炒)1钱,五灵脂(炒,2味另为末)1钱(临服调入)。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4分。
卷十一之二: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白芷1钱,升麻1钱,血余炭(另入)。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产后下血:汪淇,族弟妇产后半月,离蓐过劳,下血倾盆,急以求救,余用此药,1服立止,其效如神。
卷十一之三:
【处方】川芎、当归、芍药、生地、蒲黄、阿胶、蓟根、白芷。
【功能主治】产后血崩如豆汁,紫黑过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白茯苓1钱。
【功能主治】产后阴虚血弱,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盛,加炒干姜;虚烦,加茯神、远志。
卷十四:
【处方】四物汤4钱,龙骨(另研少许,临服入)。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因产用力过多,阴门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阴痛者,加藁本、防风,去龙骨。
卷十四之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1钱,生地黄1钱,甘草梢1钱,杜牛膝1钱,木通1钱,桃仁(去皮尖)5个,滑石1钱半,木香。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诸淋属于热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卷十四之二: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猪蹄旁肉4两,煎汤2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乳房。
二、《济阳纲目》
卷十五: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陈皮、黄芩、黄连、桃仁、红花、麻仁、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火盛,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闭结,加大黄;气虚,合4君子汤。
卷三十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生地(姜、酒炒)1钱,芍药倍用,人参5分,五味子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阳无所依附,上奔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六: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陈皮(带白)、甘草(生用)、桃仁(留尖)、红花(酒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枯燥及妇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8分,入驴尿,以防生虫。
卷三十六之一: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酒炒)、生地黄、牡丹皮、韭汁。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生火,致患噎膈。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闭,加桃仁、红花。
卷五十二: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酒炒)、人参、茯神、麦门冬、竹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阴血不足,烦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四:
【处方】当归、芍药、生地(酒炒)、川芎、茯神、熟地黄、黄连、甘草(炙)、朱砂(另研)少许。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心血虚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朱砂末,食后服。
卷五十九:
【处方】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药(酒洗)7分,山栀子(炒黑)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牡丹皮1钱,元参1钱,知母(酒炒)5分,白术(炒)5分,甘草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呕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身热,加地骨皮、枳实、黄芩各1钱,软柴胡(酒洗)5分;呕吐血,加知母、石膏,以泻胃火;咳血,加茅根、黄芩,以泻肺火;唾咯血,加栀子、黄柏、肉桂少许,以泻肾火;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柏叶、茜根、大小蓟各1钱;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钱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栀子,更加车前子、小蓟、黄连,俱炒半黑,各8分;诸失血久,加升麻、阿胶、人参,入童便、姜汁、韭汁。
卷六十二: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牛膝、栀子(1方加黄连棕炭)。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尿血,小儿血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六十三: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酒炒)、山栀(炒)、升麻、秦艽、阿胶珠。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便血有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过多不止者,加黄连、红花。
卷八十三: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砂仁、沉香炒)、羌活、防风、陈皮、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麻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十四:
【处方】四物汤加黄芩。
【功能主治】血不荣于腠理,身上虚痒。
【用法用量】煎汤,调浮萍末服之。
卷八十九: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姜、酒炒)、山栀子、连翘、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阴血以消毒。主汤火伤,发热作渴,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九
卷九十五:
【处方】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生地(酒洗)1钱,黄芩(酒洗)1钱,黄柏(酒洗)1钱,槐花(炒)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内热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九十六: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脱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热者,加黄柏;兼痢,加槐花、黄连。
卷一0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熟地(砂仁炒)、木贼、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眼出冷泪属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一○七: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酒洗)、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阴虚气郁,牙出鲜血。
【用法用量】水煎嗽口;或服亦可。
三、《金鉴》
卷四十五:
【处方】四物汤加川附子、炮姜、官桂。
【功能主治】寒湿带下,胞中冷痛。
【用法用量】日久滑脱者,加升麻、柴胡举之,龙骨、牡蛎、赤石脂涩之。
卷四十六:
【处方】四物汤加血余、白茅根。
【功能主治】妊娠膀胱血热,尿血。
卷四十七:
【处方】四物汤加炮姜。
【功能主治】产后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致发热。
【用法用量】若头疼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去炮姜,加柴胡、葱白。
卷四十八:
【处方】四物汤加花粉、麦冬。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而渴者。
卷四十八之一:
【处方】四物汤加阿胶、地榆、血余、乌贼鱼骨。
【功能主治】产后败血渗入大肠成血痢者。
卷四十八之二:
【处方】四物汤加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功能主治】产后热邪挟瘀血流渗胞中,小便淋闭,腹胀痛。
卷四十九:
【处方】四物汤加柴胡、栀子、龙胆草。
【功能主治】妇人阴疮肿痛者。
卷五十五: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茅根、蒲黄、牡丹皮、栀子(炒黑)、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儿因努劳吐血,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汤和之。
卷五十七:
【处方】生地(酒洗)、川芎、白芍(酒炒)、当归(酒洗)、连翘(去心)、紫草茸(酒洗)。
【功能主治】痘疮因气行血滞,毒热伏于血分,不能成浆,至行浆时,空壳无浆,根紧而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
【处方】当归、赤芍、荆芥穗、防风、红花、丹皮、牛蒡子(炒)、连翘(去心)、川芎、生地黄。
【功能主治】痘症毒盛血热,痘出稠密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一:
【处方】当归、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黄芩、黄连、地榆。
【功能主治】痘症毒火炽甚,流注大肠,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二:
【处方】生地、连翘(去心)、川芎、当归、赤芍、石膏(煅)、麦门冬(去心)、川黄连(姜炒)、木通。 【功能主治】痘症肺胃热盛,见点后寒战咬牙,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涩,烦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三:
【处方】川芎、当归、生地、黄芩(酒炒)、川连(酒炒)、木香、白芍(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调理气血。主湿热郁于肠胃,致伤气血,痘疮未愈而患赤痢,痘滞黯无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四、《朱氏集验方》
卷九:
【别名】加减四物汤
【处方】当归尾、芍药、川芎、苍术、白菊花、干葛、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斑疮入目;或疮痘收后,目有翳膜。
【用法用量】加减四物汤(《得效》卷十一)。
【注意】忌一切动风毒物,虽愈后忌2-3月方可。
卷十:
【处方】四物汤1帖加橘红半两,香附子半两,元胡索半两。
【功能主治】妇人欲念不遂,心膈迷闷刺痛。
卷十之一:
【处方】四物汤加菊花。
【功能主治】妇人肝血热证,经候不通,口干头晕。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五、《叶氏女科》
卷一:
【处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人参、香附(童便制)、甘草(炙)。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衰弱,形瘦经少。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卷一之一:
【处方】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酒炒)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水亏血少,形瘦多热,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二:
【处方】熟地黄1钱5分,当归1钱5分,川芎1钱,白芍1钱,香附(制)1钱,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禀赋虚弱,血虚胎萎不长。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六、《幼科直言》
卷四: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熟地、白芍(炒)、丹皮。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暑伤血分,坠胀作渴,体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白芍(炒)、熟地黄、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药、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儿单龟胸,气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儿丸。
卷五之一:
【处方】熟地黄、川芎(少许)、白芍(炒)、当归、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元气有亏而作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七、《玉机微义》
卷四十三引《元戎》:
【处方】四物汤加川山甲。
【功能主治】虚人损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一引《元戎》:
【别名】桃红四物汤、四物加桃仁红花汤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腰痛麻木,月经不调,吐衄屎黑,及血肿,下利脓血;血滞经闭,或吐衄屎黑,喜忘,瘀痛及下利脓血;麻木,纯属死血者;妇人内有瘀血,月经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血肿。
【用法用量】桃红四物汤(《金鉴》卷四十四)、四物加桃仁红花汤(《方症会要》卷二)。①本方方名,《医级》作“红桃四物汤”。②《医部全录》本方用法:水煎,空心热服。
八、《万氏女科》
卷二:
【处方】归尾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肉桂1钱,玄胡索1钱,枳壳1钱,香附1钱,槟榔1钱。
【功能主治】产妇胞浆干涩,难产,过2-3日不生,但人事强实,饮食能进。
【用法用量】水煎,调益元散3钱内服。以子生为度。
卷三:
【处方】归身1钱,人参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1钱,麦冬1钱,白芷1钱。
【功能主治】初产之妇,乳方长,乳脉未行;或产多之妇,气血虚弱,乳汁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更煮猪蹄汤食之,则乳汁自通。猪蹄1对,洗尽煮烂,入葱调和,并汁食之。要是入香油炒过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更效。如因乳不行,身体壮热,胸膈胀闷,头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各1钱。
九、《医学正传》
卷四引丹溪方:
【处方】当归身1钱,熟地黄3钱,白芍药7分半,川芎7分半,五味子9枚,麦门冬1钱,人参5分,黄柏1钱,黄连5分,知母3分,杜仲7分半,牛膝3分,苍术1钱。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诸痿,四肢软弱,不能举动,瘰疬,肝血虚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黄,《医钞类编》作生地。足不软者,去牛膝。
卷四引丹溪方之一:
【别名】加味四味汤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煮数次,去皮尖)、牛膝(酒浸)、陈皮、茯苓、甘草、白芷、龙胆草各等分。
【制法】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证。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汤(《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属风,加羌活、桂枝、威灵仙;在下者属湿,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龟版;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姜;血虚者,倍当归、川芎,佐以桃仁、红花。
十、《产科发蒙》
卷二引《胎产须知》:
【处方】四物汤加炒阿胶、炒黑香附、白术、黄芩、砂仁、糯米。
【功能主治】胎气不固,常小产者。
卷四引汪石山方:
【处方】当归2钱半,川芎2钱半,芍药2钱半,地黄2钱半,胡黄连5钱,秦艽5钱,青蒿5钱。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四肢无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热,口干,五心如炙,热炽而脉弦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5盏,煮取2盏半服。
十一、《回春》
卷二: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黄、熟地黄、黄耆(蜜炙)、人参、白术(去芦)、陈皮、白茯苓(去皮)、荆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眩晕卒倒,脉微涩。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乌梅1个,水煎服。饱闷,加香附。砂仁,去黄耆、白术。
【注意】不可艾灸、惊哭叫动,动则乘虚而死。
卷五:
【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黄、黄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荆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栀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血虚阴火冲上,头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二、《会约》
卷六:
【处方】当归2钱(血虚有寒者可多用,血虚有热者宜少用),川芎1钱3分,熟地2钱,白芍1钱半,白芷1钱,羌活8分,川独活1钱,蔓荆子1钱,川乌(制)8分,荆芥穗7分,菊花7分,北细辛3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偏头风,血虚暴痛,将来害目。
【用法用量】速进1-3服。外用生萝卜捣汁。仰卧注鼻,不用枕头睡1刻,3次即愈,又用蓖麻子仁、乳香各2-3钱,捣为饼,左右贴太阳穴。妇人解发出气,否则害目。无萝卜之时,用旱莲草汁代之亦可。有热症者,加生地3钱。
卷十四:
【处方】当归2钱,白芍(酒炒)1钱3分,川芎1钱,熟地2、3钱,陈皮8分,香附(童便炒)7、8分,丹参2钱,丹皮8分。
【功能主治】肝脾血虚,微滞微痛,一切经乱之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术1钱半,茯苓1钱;如血寒,加肉桂1钱半;如血热,加生地、黄芩、青蒿之类;如肝不藏血,加阿胶珠1钱半。
十三、《杂病证治新义》
方出《金匮翼》卷五,名见《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蔓荆5分,黄芩1钱(酒炒),白芍1钱(酒炒),炙草3分,甘菊7分,川芎5分。 【功能主治】养血熄风。主血虚脉空,自鱼尾上攻头痛者。
【用法用量】《杂病证治新义》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论述】《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四物汤补血为主,而其中当归、川芎并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敛和黄芩之清、菊花之轻以平其肝,蔓荆以祛风,甘草合白芍并可缓痛,实为血虚头风痛之良方,如结合现代药理体会,实即具有补血、弛缓神经、缓解头痛之效。为用于贫血性头痛之良剂。
《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羌活、防风、熟地、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牛膝、黄芩、黄柏。
【功能主治】除风胜湿,活血消肿。主瘦人历节,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羌、防除风胜湿,四物汤补血,合桃仁、牛膝以活血消肿止痛,芩、柏以清湿热,此宗丹溪所说瘦人责之于血虚,标本兼治之法也。若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汗多关节红肿颇甚者,有活血消炎镇痛之作用。
十四、《证治汇补》
卷四:
【处方】四物汤加甘菊、蔓荆。
【功能主治】血虚头痛。
卷四之一:
【处方】四物汤和陈皮、红花、酒芩、苍耳。
【功能主治】鼻渣。
【用法用量】加好酒数滴,调入五灵脂末服之。
十五、《洞天奥旨》
卷十:
【处方】熟地5钱,川芎2钱,当归5钱,白芍1钱,白茯苓2钱,生甘草2钱,金银花1两,天花粉2钱,土茯苓1两。
【功能主治】阴杨梅疮,色红,不起不破,作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处方】熟地5钱,川芎2钱,当归5钱,白芍3钱,荆芥(炒)2钱,白术末2钱。
【功能主治】手足麻裂疮。
【用法用量】水煎,调服4剂。
十六、《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川芎1钱,白芍1钱,知母1钱,瓜蒌仁1钱,生地2钱,当归2钱,诃子2钱,冬花6分,桔梗4分,甘草4分,兜铃4分,生姜1大片。
【功能主治】生产半月后,干嗽有声,痰少者。
《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大熟地1两(九蒸),白芍5钱(酒炒),当归5钱(酒洗),川芎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粉丹皮3钱,元胡1钱(酒炒),甘草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补肝之血,通郁散风。主妇人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寒热往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阴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用甘草、白术、元胡以利腰脐而和腹疼。入于表里之间,通乎经络之内,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响也。
十七、《妇人良方》
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引张声道方,名见《观聚方要补》卷九引《选奇后集》:
【处方】四物汤加吴茱萸。
【功能主治】妇人百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阳脏,少使茱萸;若阴脏,多使茱萸。
十八、《产乳备要》
《产乳备要》:
【处方】当归1两,地黄1两,芍药1两,川芎1两,柴胡半两,黄芩2钱半。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不调,脐腹疼痛,月事入时不来,及冲任太过,致使阴阳不和,或发寒热,渐减饮食,欲成劳病;冲任虚损,月水不行,肌肤发热如瘵状。
【用法用量】《御药院方》本方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乌梅半枚,同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后温服。
十九、《麻症集成》
卷四:
【处方】当归、白芍、生地、柴胡、酒芩、干葛、力子、连翘。
【功能主治】麻症后一切血虚。
二十、《喉科家训》
卷二:
【处方】蒸熟地、杭白芍、西归身、真川芎、生甘草、黑元参、剖麦冬、白桔梗、制香附。
【功能主治】阴虚液少,午后咽痛喉燥,舌干无苔,一切贫血症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一、《女科万金方》
《女科万金方》:
【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1两,枳壳5两。
【功能主治】新产血虚血晕,败血冲心,昏迷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枳壳用量,《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作“二两”。
二十二、《家庭治病新书》
《家庭治病新书》:
【处方】桃仁1钱5分,红花1钱5分,大黄1钱5分,川芎1钱5分,山楂肉2钱,当归3钱,白芍3钱,生地4钱。 【功能主治】跌扑伤损,气厥血瘀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三、《嵩崖尊生》
卷九: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枳壳、玄胡。
【功能主治】胃脘痛自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属血者。
【用法用量】重者,加桃仁、厚朴,大黄,甘草。
功效:祛腥膻增味道,祛除寒气,发汗清热透疹。
作用:和胃调中,治疗感冒。
不会对精子不利。
1、和胃调中。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2、治疗感冒。身体壮实、体质较好、偶尔感冒的人却可以用它来治疗感冒。
3、祛除寒气。香菜性温,脾胃虚寒的人适度吃点香菜也可起到温胃散寒、助消化、缓解胃痛的作用,可在煮粥时放入消食理气的橘皮、温胃散寒的生姜,在即将出锅时撒入香菜末,做成香菜粥来喝。
4、发汗清热透疹。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5、祛腥膻增味道。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
/iknow-pic.cdn.bcebos.com/1ad5ad6eddc451dae8e058f9b8fd5266d0163289"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1ad5ad6eddc451dae8e058f9b8fd5266d016328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1ad5ad6eddc451dae8e058f9b8fd5266d0163289"/>
香菜可促进精子活力,提高生育能力;香菜和羊肉或狗肉同服可激发性欲,提高性能力。患风寒外感者、脱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
扩展资料:
香菜根煮水的功效:
1、香菜根煮水可有效排毒:无论大人或小孩,患了麻疹可尝试服用香菜根煮水。可取香菜(连根带叶)煎水,熏蒸并擦洗全身大约10分钟。或者将带根的香菜洗净加水煎煮,随后用香菜根水洗脸。这样可以有效调节皮脂分泌,加速因红疹子感染愈合后引起的老化角质及黑色素的剥落。
2、用香菜根煮水,可以有效加速小儿退烧。妈妈们可以试一试。香菜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排汗退烧。而且它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小孩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脾胃功能较弱才会导致发烧反复,喝香菜根汁也许可以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可选将香菜根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六七百毫升左右水一起煎煮。待水煮至原来的1/3左右时,捞出香菜根。宝宝可一天喝两到三次,喝下后发烧便可缓解甚至退去。
/health.people.com.cn/n1/2016/0712/c21471-28545881.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健康网-香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香菜食用禁忌你知道吗?">人民健康网-香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香菜食用禁忌你知道吗?
中医学认为,蜂蜡味甘、淡,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毒、止痛、生机润肤、止痢止血等功效。《神农本草》中曾这样描述:“蜜蜡味甘、微温,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本草纲目》中称:“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得非厚于此必薄于彼耶?蜜之气俱厚,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肺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很久以前我国就将蜂蜡列为医药上品。蜡疗在蜂产品医疗保健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挫伤、扭伤、挤压伤、术后粘连、腰肌劳损、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开放性闭锁性骨折、关节疾患、皮炎和皮肤感染等多种适应症由较好疗效。蜂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理疗、内科、外科、美容以及药品包装、制剂、润滑剂、培养剂、栓剂和牙科模型等,蜂蜡用作中药丸剂的外壳,可使中药保存很久不发生质变。
蜂蜡的医用价值源自蜂蜡的功效成分。蜂蜡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一元醇所合成的酯类、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等,其中,包括单脂类和羟基类,含量为70%—75%;游离酯肪酸类含量为10%—15%,饱和脂肪酸为9%—11%;碳氢化合物含量为10%—16%,饱和烃以15-31碳原子链最为显著;还含有脂肪酸胆固醇脂、着色剂、W-肉豆蔻内脂、游离脂肪醇和少量水、矿物质、芳香物质等。
白蜡以虫白蜡为好,是由白蜡虫雄幼虫群栖于白蜡树或女贞树枝条上,分泌的白色蜡质经加工而成的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因其具有密闭、绝缘、防潮、防腐、防锈、润滑、着光、熔点高(81-85℃)、凝结力强和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是 国防、军工、电子、轻工、化 工、医药、食品、精密铸造、纺织印染、工艺品 、高档家俱和高级建筑等行业的原辅材料;治病,疗疮、伤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虫胶(lac)
紫胶虫(Laccifer lacca)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又称紫胶、赤胶、紫草茸等。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和紫胶色素。紫胶树脂粘着力强,坚韧,光泽好,对紫外线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耐高压电弧,兼有热塑性和热固性,能溶于醇和碱,耐油、耐酸、对人无毒性和刺激性,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粘剂、绝缘材料和模铸材料等,广泛用于国防、电气、涂料、橡胶、塑料、医药、制革、造纸、印刷、食品等工业部门。紫胶蜡又称虫胶蜡,是一种黄色硬质天然蜡,硬度大,光泽好,对溶剂保持力强。可作为巴西棕榈蜡的代用品,用于电器工业、抛光剂和鞋油等。紫胶色素是一种鲜红色无毒粉末,可作为良好的食用红色素。
概况 紫胶的使用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印度梵文经《阿闼婆吠陀》已有关于紫胶虫、紫胶和紫胶用途的记述。中国在3世纪时有关于紫胶的记载,已知是昆虫的产物,可用以染絮物。1514年意大利人曾报道泰国、缅甸的紫胶产销情况。印度从17世纪开始向欧洲出口紫胶。19世纪紫胶(色素)染料作为胭脂红的代用品成为一项重要商品,但在苯胺染料出现后渐失去其重要性。紫胶树脂则日益受到重视。近20多年来,紫胶树脂的改性研究取得了进展。
印度和泰国是世界紫胶的主产国,1956~1957年两国共产原胶 7.5万多吨,后来产量逐渐下降到2~3万吨,1985~1986年约有1.5万吨左右。其他生产国家有中国、越南、缅甸等。进口国多达120多个,以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和英国进口较多。中国的主产区是云南。1956年昆明设厂用土法加工紫胶,1966年改用溶剂法和热滤法生产。以后又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发展原胶生产和加工。
紫胶原胶生产 紫胶原胶是指从树上采集下来初步除去树枝等杂质的胶块。它的质量和产量与紫胶虫的品系、寄主植物的种类以及放养条件密切相关。
紫胶虫 属同翅目胶蚧科,多分布在东经70°~120°、北纬8°~32°,特别是北纬19°~26°之间。雌雄异型。雌虫为不完全变态,经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雄虫为完全变态,经卵、幼虫、前蛹、蛹和成虫5个阶段。在幼虫阶段,雌虫有3个龄期,雄虫只有两个龄期。1龄幼虫雌雄区别不明显,2龄起雌雄个体可用肉眼区分:雌成虫末期为囊状物;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
从幼虫涌散(幼虫从母体孵化腔向外爬行的现象)到下一代幼虫开始涌散,为一个世代。中国主产区一年完成2个世代,因此可放养、收胶各2次。一般4~5月放养至9~10月收胶为第1代,即夏代;9~10月放养至翌年4~5月收胶为第2代,即冬代。每个雌紫胶虫怀卵200~500粒,多的可达1000粒以上,90%以上均可孵化。雄虫交配后死亡,寿命比雌虫短2~3个月。也可孤雌生殖。幼虫群体从涌散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称为涌散期,也是紫胶生产中的收胶放养期。涌散后的幼虫在寄主枝条上选择嫩而多汁的部位定居,用口针插入枝条韧皮部取食,称为固定。这时幼虫体壁上的胶腺开始泌胶。泌胶量随虫体生长而增多,并在虫体外形成胶壳。每个胶壳有两个臂孔,一个肛突孔,是胶虫呼吸、排泄和交配的通道。紫胶原胶主要靠雌成虫分泌。虫体上有许多蜡腺泌蜡,蜡丝有防止孔口被胶堵塞的作用。肛突孔的排泄物味甜而形似露珠,称蜜露。
寄主植物 寄主树种及其生长情况直接影响到紫胶虫的生长发育、泌胶量和胶的质量。中国已发现紫胶寄主树约290种,分属45科,131属,其中以蝶形花科最多,桑科次之。生产上常用的有30多种,较好的有7~8种,如钝叶黄檀(Dalbergia obtusifolia)、南岭黄檀(D.ba-lansae)、火绳树(Eriolaena spectabilis)、木豆(Ca-janus cajan)、夜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气达榕(Ficus glomerata var.chitta gonga)、哈氏榕(F.harlandii)等。印度放养的紫胶虫有两个主要品系:库斯弥品系的主要寄主树是久树(Schleichera oleosa)和儿茶,蓝吉尼品系的主要寄主树是紫铆(Butea mono-sperma)和滇刺枣 (Zizaphus mauritiana)。泰国的最佳寄主树是雨树(Samanea saman)。 紫胶虫放养 根据紫胶虫的生物学特性,冬代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放养;夏代宜在背阴坡或海拔较高处放养。放养前要修剪寄主植物,剪除病虫害枝、过密枝、细弱枝等。预先准备好的优良种胶(供放养下一代胶虫的带胶枝条)宜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用马蹄口绑种法或钉种法将其固定在皮薄汁多的嫩枝上。二者的接触面应尽可能大些,以便幼虫涌散时容易爬上嫩枝。胶虫涌散后,应及时收走空胶壳,防止其成为胶虫害虫的取食场所和传播中心。不作种胶的胶枝应在幼虫孵化前 7~10天以内砍下收胶。砍口宜平滑,以利新枝萌发。采得的胶块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切忌日晒雨淋。原胶不宜久藏,否则会逐渐胶结成硬块,影响加工。
紫胶加工 原胶先加工成半成品粒胶,再进一步加工成各种产品。 胶粒生产 原胶破碎后,通过筛选除去大部分虫尸、树枝、泥沙等机械杂质,然后在洗桶中加水搅拌和漂洗。通常在后期加入少量助洗剂,如纯碱或硼砂加烧碱,而以加后者的产品颜色较好。如用高锰酸钾助洗,最后应用少量硫酸除去二氧化锰,产品得率可比用前两种助洗剂提高5%。漂洗干净的粒胶,离心脱水后用干燥机烘干。
片胶 由热滤法或溶剂法制取。热滤法的主要设备是热滤釜。在粒胶中加入砂子8%,草酸0.1%,置热滤釜内密封,在夹套中通入压强为0.4~0.6兆帕的蒸汽使胶熔化,同时用0.4~0.5兆帕的压缩空气加压过滤,滤出的熔胶用压片机压成薄片。溶剂法是用酒精溶解粒胶,经过滤或离心分离除去杂质后,在蒸发器中回收溶剂,最后也压成薄片。若采用脱蜡和脱色技术,则可制得脱蜡和脱色片胶。也可以原胶用溶剂法直接制造片胶或脱色片胶。紫胶颜色有碍于使用时,可加工成漂白胶。先将粒胶用纯碱溶液溶解,过滤后用含有效氯3%的次氯酸钠溶液漂白,然后再在稀酸中从稀释过的溶液中把胶析出,洗净、烘干后即为普通漂白胶。漂白前经脱蜡处理的为脱蜡漂白胶。漂白胶含结合氯,在贮存过程中会析出氯化氢,使树脂老化变质。
紫胶虽有许多优良性能,但用作涂料时,也存在韧性不够理想,抗热、抗水、抗化学品、室外抗候性较差等缺点。如用合成树脂(如丁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丁基尿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等)改性紫胶,则可改进质量,扩大利用范围和提高使用价值。
紫胶色素 有两种提取方法:①从原胶洗涤水中提取。收集生产粒胶时的洗涤色水,用稀盐酸调节其pH至4~4.5,然后静置4小时以上,抽出上层清液,再用稀碱液将pH调至5.5~6,加入适量澄清的氯化钙溶液,使色素沉淀。静置后,取其增稠的沉淀物中加盐酸,使pH值调至0.5~1,再过滤,使溶液静置结晶。结晶体用蒸馏水洗3次,滤去水分后烘干至含水15%以下,磨碎、包装即为成品。②从虫尸中提取。因紫胶色素主要集中在虫尸中,虫尸经湿润和碾碎后,用水逆流萃取可得浓色浆;然后加入电解质和稀盐酸后静置,使蛋白质等杂质沉淀,再经过滤,在滤液中加浓盐酸至不再有色素结晶析出为止。结晶体同前法一样进行水洗、干燥、磨碎、包装成成品。
紫胶蜡 溶剂法生产片胶的滤渣中含蜡35%左右,是制造紫胶蜡的原料。回收蜡的方法有:①碱水煮提法。用纯碱水溶液和含蜡滤渣一起加热煮沸,蜡质熔化后,浮于水面,取出后用水冷却即为粗蜡。再经硫酸中和、水洗、加热熔化、过滤、成型即得精制蜡。②溶剂萃取法。用120号汽油在50~60℃萃取后,经溶剂回收,脱除残余溶剂,过滤、成型即为精制蜡。是常用的方法。
紫胶组成 原胶含树脂70~80%,蜡质5~6%,色素1~3%,水分1~3%,其余为虫尸、木屑、泥沙等杂质。虫尸和树脂中都含有色素。 紫胶树脂是羟基脂肪酸和羟基倍半萜烯酸构成的酯和聚酯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1000左右,每个平均分子有5个羟基,稍多于1个羧基,1个部分结合、部分游离的醛基。紫胶树脂中能溶于乙醚的称软树脂,约占30%;不溶于乙醚的称硬树脂,约占70%。硬树脂主要是由4个分子紫胶酮酸、1个分子紫胶壳脑醛酸和3个分子壳脑醛酸构成的聚酯。软树脂中有多种脂肪族紫胶酸和萜烯类紫胶酸的单酯。
紫胶色素是蒽醌类化合物,已分离出5种水溶性的紫胶色酸和3种不溶于水的色素。
紫胶蜡主要由C28到C34的偶数碳原子脂肪醇和脂肪酸组成,其含量相应为77.2%和21%,说明其中有不少游离醇存在,蜡中的少量碳氢化合物主要是C27和C29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处“麻”要小心,竟是疾病先兆
下一篇: 百会穴位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