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浮萍酒的做法,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症

终南道医 2023-06-03 05:15:16

浮萍酒的做法,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症

药酒大家并不是很陌生吧,平时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用中药材来泡酒喝。药酒是很好的养生食物,平时适量的饮酒对于身体的好处也是很多的。浮萍是很好的药材,我们也可以使用浮萍来泡酒治病。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浮萍酒的做法。

浮萍酒的做法

【配方】

鲜浮萍(洗净)60克,醇酒250克。

【制法】

将上药细捣烂,用酒浸于净器中,5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用法】

取适量涂擦患处。

【主治】

风热性瘾疹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皮肤问题,如果不想通过药物治疗的话,就可以自己泡制一些浮萍酒来帮助缓解症状,浮萍酒对于治疗风热性瘾疹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没有副作用。此外,有皮肤瘙痒问题的人群也可以用浮萍酒涂在痒的地方,每天涂几次,涂几天效果就会非常的明显,而且可以让肌肤变得更加的滑嫩。

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

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

3、猪蹄骨汤治瘙痒

取2—3个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

上述就是浮萍酒的做法以及它的功效和作用,看了上述的知识以后,大家知道浮萍酒该如何制作了吧。其实浮萍酒的做法是很简单的,只要将材料都准备好,制作起来是很快的。浮萍酒是属于中药酒,所以大家在喝的时候一定要适量。

服用浮萍有哪些药用价值

  浮萍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熟悉的,实际上浮萍的药用价值是很强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浮萍来治病养生,这样对我们健康也会有一定的好处,那么既然浮萍很不错,具体的治病功效有哪些,一起看看浮萍的药用价值。

   治疗糖尿病和解毒

  服用浮萍对我们健康很有好处,首先浮萍的功效与作用里面有一个就是治疗消渴症,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我们可以通过浮萍来降血糖。如果糖尿病本身比较严重的话,我们大家还是要积极治疗的。当然用它煎汤喝是最好的,一般来说两周为一个疗程,如果效果不是很理想的话,我们大家就要考虑用别的药物进行控制了。还有一个就是它可以治疗皮肤的一些疮症,类似丹毒、烫伤和疮藓都可以用它来外敷治疗,这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解毒,这样对于我们常见的一些皮肤问题来说,都可以通过浮萍来解决。

   生毛发和祛风行水

  我们不仅可以服用浮萍,实际上浮萍还可以用来外敷,效果同样不错,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促进毛发的生长,所以如果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外用的话,可以治疗脱发。当然如果患者本身毛发就比较稀少的话,也可以用它来进行治疗。不过如果要让药物的效果更加好的话,那么沐浴用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些得病之后出现水肿现象的病人,大家可以用浮萍来消肿。当然有的病人会感觉身上很痒,那么用浮萍来祛风止痒也是很不错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可以通过浮萍来解决的,效果很不错。

  浮萍的药用价值是很强的,我们可以通过服用浮萍来治病养生,对于我们常见的一些不适问题,都可以通过浮萍来解决,首先浮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糖尿病等问题,是降血糖的好选择,同时浮萍还可以促进毛发生长,对我们健康也会有好处。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处方:当归、知母、苦参、紫草、凌霄花、牛蒡子各8克,防风、生地、丹皮各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5克,槐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型。发病多急而进展快,肌肤灼热,皮肤瘙痒较剧,遇热加重,得凉痒减,可见抓痕、血痂。全身症状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此为风热相博,客于肌肤所致。 专家点评: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临床上将只有瘙痒及瘙痒所致的继发性损害,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称为瘙痒症,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分为全身性(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与多种疾病或皮肤衰老有关,发病随年龄、季节化而不同,常见于中老年人,发于老年者,又称为老年皮肤瘙痒症。 处方:牛蒡子、白芷、桂枝、海桐皮、徐长卿各8克,茵陈、防风、秦艽、稀莶草、地肤子各10克,淡竹叶6克,荆芥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祛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风寒型。病程较久,局部皮损色淡而于,或见少许鳞屑,或轻度增厚,纹理加深,痒甚无定处。全身症状有恶风、肢凉怕冷、倦怠无力,舌质淡,苔少或薄白,脉沉无力或浮紧。此为正气不足,复感风寒之邪,凝滞于肌肤所致;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茵陈、白鲜皮、苦参、紫花地丁各8克,徐长卿、土茯苓、地肤子、石菖蒲各10克,黄连、木香各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多见于继发感染的患者,或见于肛周、外阴等处,皮损处表现为阵发性瘙痒,色红灼热或红肿,或见脓疱、破溃、糜烂、渗液,或伴疼痛;日久皮肤肥厚。全身症状有口苦身热,胸闷不舒,食欲不佳,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此为湿热博结,蕴蒸肌肤而发。 处方:当归、夜交藤、天门冬、熟地、麦门冬各10克,黄芪、生地各12克,升麻、白蒺藜、郁金、枳壳、浮萍各8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补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虚风燥型。老年人多见,一般病程较久,可见局部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或皲裂,疼痒剧烈;伴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四肢酸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或濡。此因血虚肝旺,化燥生风所致。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土方法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作时皮肤瘙痒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民间流传的许多土方法,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土方法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慢性荨麻疹的土偏方   1、肚脐拔火罐:小时我常起荨麻疹,后听人介绍用拔火罐拔肚脐可治。母亲给我试用,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两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过病。

  2、荨麻疹久治不愈,老中医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至今未复发。

  3、小儿荨麻疹偏方: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4、生芝麻180克。捣烂,装于薄布袋中,频擦患处。鲜桃树叶适量,反复摩擦患部,至愈为止。

  5、白杨树皮30克,白矾6克,水煎,洗患处。每日2-3次。

  6、苍耳子、浮萍、侧柏果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7、浮萍、防风、蝉蜕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泡15分钟,煮沸20分钟。每日1剂,2次分服。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8、生石膏、地肤子各30克,知母、白僵蚕、粳米各9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9、地肤子100克、水煎2次,混合液缩浓至400毫升。成人每日1剂,2次分服,小儿酌减。同时,将药渣用纱布包好,趁热涂擦患部。3天为1个疗程。

  10、地肤子、何首乌各30克,益母草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每次加红糖15克,热服避风,取微汗。

  11、验方:食醋20~30毫升。加水5000毫升洗澡用。可治疗慢性荨麻疹。

  12、蜂糖30克、黄酒60毫升。合匀炖温,空腹服,每天1剂,治愈为度。可治疗风寒型荨麻疹。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三个小秘方   一、香莱根治慢性荨麻疹: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鲜丝瓜叶治慢性荨麻疹:摘鲜丝爪叶在疹块处反复搓擦代替用手抓挠解痒,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发作时用鲜丝瓜叶搓擦,连续搓擦了10多次。

  二、韭莱汁治慢性荨麻疹:用鲜韭菜汁外涂。每日两次,连续外涂一周。将鲜韭莱切碎压出汁后,用容器存于冰箱内可使用数日。

  三、小白菜治慢性荨麻疹: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紫荆树花茎煮水治慢性荨麻疹:可用紫荆树(春天未长叶前,先开紫花)的花、茎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两天即愈。

  慢性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1、食物。无论动物性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羊肉、奶制品等,还是植物性食物,如菠萝、蘑菇、蚕豆、大蒜、草莓、番茄等均可引起荨麻疹,但以动物性食物和奶制品诱发荨麻疹为多。食物中的添加剂,如孩子们常爱吃的冷饮、汽水、雪糕、糕点、巧克力等食品,因其广泛含有食物添加剂,常是慢性荨麻疹的不可忽视的诱因。

  2、药物。约有14%的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可见药物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及青霉素类,其次为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痢特灵、阿司匹林等退烧药,镇静安眠药,无论内服还是静脉或肌肉注射,均可诱发荨麻疹。

  3、感染。各种感染,尤其小儿患各种感染常合并荨麻疹,如化脓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脓皮病、牙疼、齿槽脓肿,上感、咽炎、肝炎、寄生虫病,胃肠炎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4、理化因素。如寒冷、炎热、日晒、挤压、摩擦、搔抓和潮湿等常常引起荨麻疹。

  5、吸入或接触物。如花粉,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动物的皮屑及羽毛、虫咬、穿的化纤织物等。

  6、输血及血液制品。各种抗毒血清、球蛋白、白蛋白等。

  7、精神因素。如过度紧张、失眠等。

  8、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1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