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半夏止呕化痰用处多,不需吃药的健康疗法

苹果养生 2023-06-03 05:20:03

半夏止呕化痰用处多,不需吃药的健康疗法

半夏是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块茎,较为多产量的地方在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采挖,挖出后晒干做药,制作出的东西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他得味道味辛,性温,有毒,归肺、脾、胃经,具有较好的燥湿化痰和降逆止呕的效果,所以医药学者称之“为燥湿化痰要药”和“降逆止呕要药”。现在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半夏块茎当中富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生物碱等,用水煎出汁液拥有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效果,可以很好的抑制住呕吐中枢而止呕。半夏过量可引起中毒,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痹,故临床上内服常用炮制品,外用生品适量。

化痰要药

半夏辛温而燥,善燥湿而化痰浊,为燥湿化痰要药。并可通过化痰以收消痞散结之效,长于治脏腑湿痰诸证。

湿痰阻肺之咳嗽气逆,本品配既可理气健脾又可化痰的陈皮,如著名的二陈汤。

痰热结胸之心下痞满不适,本品常与清化热痰、消痞散结药之瓜蒌、黄连等配伍,如小陷胸汤。

寒痰咳嗽,症见胸闷不适,痰多清稀,半夏须与温肺化痰药之干姜、细辛等为伍,如小青龙汤。

痰蒙清窍之头痛眩晕,可配化痰息风之药天麻、白术等配伍,如半夏白术汤。

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觉咽喉中如有梅核状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可与行气化痰利咽之药的紫苏、桔梗配伍,如四七汤。

痰气积聚之瘿瘤累疬痰核,本品可与消痰散结药之昆布、海藻配伍,如海藻玉壶汤。

止呕要药

半夏这种要拥有止呕之效,为止呕的药物。通常与生姜一同食用,相使而相畏,能够让止呕的效果数倍增加,且毒性减弱,如《金匮要略》中的小半夏汤。

胃中积热之呕吐,本品宜与清热和胃止呕的竹茹、黄连配伍,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胃气虚弱之呕吐,可与补益脾胃的人参、蜂蜜同用,如大半夏汤。

胃阴虚弱之呕吐,宜与益胃养阴生津之麦冬、石斛等配伍,如半夏加益胃汤。

妊娠呕吐,宜与健脾益气,扶正安胎之品白术、竹茹等药同用,如七味白术饮。

由于半夏长于燥湿,姜与半夏长期一同服用能够抑制止呕,半夏还可以有助于化痰消食,竹沥半夏有助于清热化痰,生半夏有着毒负作用所以建议外敷。

制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制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制半夏的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它的作用主要有:用于湿痰、寒痰症,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阻肺之咳嗽、气逆;痰多窒息者,常常配伍橘皮同用,如二神汤;治疗湿痰眩晕则需要配伍天麻、白术以化痰熄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那么半夏的功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半夏的功效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溼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溼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溼,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溼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药用价值
  1、《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2、《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5、《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6、《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溼,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半夏的型别
  1、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2、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溼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溼困、痰饮内停之证。

  3、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溼较轻者。

  4、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溼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5、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乾,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6、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效。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做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由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组成,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溼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本方证缘于脾溼生痰,溼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溼。方中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溼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溼化饮。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总结篇]

清半夏的功效【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清半夏的作用

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禁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反乌头。

清半夏介绍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清半夏的图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