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根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清肺益脾的根和根皮都是我国的常见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功效。金雀根的根产自浙江、江苏,金雀根的根皮产自四川。金雀根的根辛苦平,可以入肺肝脾经。金雀根经常用来治疗咳嗽,肺痨。金雀根还有很好的健脾渗湿功效。金雀根还经常用来治疗便溏,和白带等证。金雀根同时还有活血通脉的功效,可用治闭经,关节痛风,跌打损伤。
金雀根用于临床可以清肺益脾降血压
金雀根最早的记载见于《本草纲目拾遗》,金雀根是一种豆科植物锦,鸡儿根或根皮。金雀花根为杂木类之一种。金雀根的枝干如迎春,金雀根的叶子就像槐树的叶子,而有上刺。金雀根在仲春时节开黄花。花的形状非常尖,旁开两瓣,势如飞雀。金雀根作为中药材使用的时候,有清肺益脾、活血通脉的功效。
金雀根的临床应用
1、清肺益脾,金雀根首先具有清肺热、健脾胃的功效,金雀根用于头晕、咳嗽、哮喘、五痨七伤、湿热瘙痒等证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金雀根可以治疗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可以搭配鸡蛋煎服治脾肾虚弱白带、痨伤血虚生风等,可与鸡炖服。金雀根还可以治疗痨症,搭配配猪心同煮。金雀根对于女性白带问题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单用本品与红糖的功效与作用煎水服或配白鸡冠花、牛膝醋的功效与作用炒后,水煎服。
2、活血通脉用于跌打损伤、关节风痛、妇女经血不调等证。金雀根还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女性朋友经常会有月经不调的情况,用金雀根调理效果会非常好。金雀根治跌打损伤,用本品捣汁和酒服;治关节风痛,配猪蹄,酒水各半炖服;治妇女经血不调,可配党参煎服;治红崩,配刺老包根,蒸甜酒服。
3、治高血压,用鲜品或干品水煎服。金雀根还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良药,根据报道,说是有医学上观察了100例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金雀根降血压,总有效率73%。本品与白果叶浸膏合用除有协同降压作用,胆甾醉与磷脂的比例也有改善;与草决明、青木香组成复方应用,疗效有所提高,据64例观察,总有效率达90%。
金雀根用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捣烂外敷,金雀根是人们全年都可以采挖的药材,四川地区的人们平常在采挖之后,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鲜用或晒干用。或再剖去木心,将净皮切段后晒干。我们平常在选择金雀根的时候,可以挑选根皮以内厚,色微黄、完整无破碎者为最佳的。
金雀根是一种药用价值非常高的药材,它的根和根皮同样都可以入药,有非常好的清肺健脾、降血压的功效。很多人平常有脾胃不适、消化不良的情况,吃了生冷辛辣的食物之后,脾胃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金雀根来调理了。金雀根还可以润肺止咳,还可以对女性常见的经血不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金雀根也是临床常用来帮助人们降血压的常见中药材。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就介绍它们的区别之处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食疗作用
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
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但是服用时忌茶。
临床应用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治疗: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6天。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3.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7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50克,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200克、四物汤50克、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8.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结语: 了解了土茯苓与茯苓的不同之处,大家在食用或治疗疾病时千万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哦。
金雀根的功效:清肺益脾,活血通脉。治虚损劳热、咳嗽,高血压,妇女白带、血崩,关节痛风,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治跌打损伤,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②《植物名实图考》:去皮,煮猪心,除痨症。补筋骨。③《开宝本草》:清肺益脾。治头晕,咳嗽,哮喘,五痨七伤,衄血。④《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利尿。 治淋疾,白带。 又可催乳。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胃。 治虚损劳热,阴脱等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0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美容养颜的果汁,这些一定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