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苹果养生 2023-06-03 10:47:22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出自:

《素问•脏气法时论》。

译文:

五谷是用来营养身体的,五果是用来作为辅助营养品的,五畜之肉是用来补益身体的,五菜是用来补充食物营养不足的。

解析:

所谓的“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玉米、小米和黄米等五谷杂粮;“五果”就包括人们吃的桃子、李子、栗子、大枣、杏等一些水果;“五畜”就是人们吃的猪肉、羊肉、狗肉、鸡肉等肉类;“五菜”就是人们吃的各种各样的蔬菜,它们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可以说,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可以帮助消化;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五菜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

养生智慧: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长命百岁的重要保证

现代人习惯大鱼大肉,却忽略了各种蔬菜和水果,结果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避免危害的发生呢?这就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把各类食品合理搭配,才能满足人的生育、生长、发育和生活劳动的需要。

主副要平衡。如今人们餐桌上副食的比例大大增加,人们的饭量却越来越少,主食不主,会引起能量代谢失衡。如果主食摄入太少,就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副食太少则会造成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因此,主食和副食比例适当才是平衡营养的重要前提。

荤素要平衡。科学的饮食结构应该是以素食为主的混合组合,完全素食很难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面需要,但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则是引发文明病的主因。一天的膳食中,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植物中的纤维素可降低消化系统的患病率,这种荤少素多的食品结构能够平衡人体营养。

多吃膳食纤维食物。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包括通便、降血脂和降血糖等。膳食纤维不足可导致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便秘等。富有膳食纤维食物主要为植物性食品,如谷类食物中像麦麸、米糠、玉米、红薯等,蔬菜食物像芹菜、青菜、荠菜、菠菜等。

注意饮用足量的水。水占人体的比重最大,人体对水的需求甚于食物。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至少喝8大杯水,帮助排除体内毒素。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三餐安排要合理,进餐要定时定量。一般情况下,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安排在11:30-13:30,晚餐安排在18:00-20:00进行为宜。早餐要吃好,营养要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少。

温馨提示:

无论是五谷、五果,还是五畜、五菜,这些食物放置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因为食物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变质,可能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另外,食物中还可能含有或混入各种有害的病菌,如致病微生物、寄生虫以及有毒化学物质等。只有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才是防止食源性疾病、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

为什么中国人饮食上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注释:病在表者,发而散之,或散(发散)、正气不足贵在收敛,或收(收敛)、杀伐太过,贵在缓和,或缓(缓和药性)、阴液不足,贵在坚固,或坚(保存津液)、症瘕积聚贵在软坚,或软(软坚散结),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

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扩展资料

1、背宜常捶升阳气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背正中的脊柱是督脉必经之地,脊柱旁是膀胱经,有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但是,当人体逐渐衰退时风寒之邪,最易侵入人体伤及阳气,往往背部首当其冲。

背部若受风寒之邪,易致心肺受寒邪,可诱发冠心病、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由于背部受寒也可引起腹痛、腹泻等,还可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

用保健锤来敲打后背:从上到下,反反复复,每次20~30分钟即可,促进血液循环,经络通畅,消除疲劳,宁心安神,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体宜常动莫大疲

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说明运动的益处。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合谐,气血周流,形神兼备,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适度运动,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之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太过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所以,运动强身强调进行适当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段,才能收到健身效果,同时也煅炼了意志和毅力。其健身的方式,与个人爱好、身体状况来决定。如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散步等,只要达到健身目的,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3、皮肤干浴通毛窍

陶弘景《养性延命·导引按摩篇》云:“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干浴的作用与按摩类同,能疏通气血,健皮壮肌,调和荣卫,防病祛病。《精景按摩经》认为“使人精和血通”。

《万寿仙书》中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干浴后使人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与灵感。浴感者到精力充沛,思想敏捷,这是一种营养性的自我锻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