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宝宝在1岁半到2岁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即使是夜晚熟睡之后,他们也会醒来告诉妈妈"我要撒尿",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可是有些宝宝三四岁了还在尿床,有的甚至一个月要尿床好几次,这就不正常了。特别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如果再经常尿床,很容易造成他的性格缺陷,所以要尽早治疗,不要听之任之。小儿尿床不宜用药物治疗,那样会带来副作用;相比之下,按压气海穴和关元穴效果较好。
取穴气海穴在孩子的小腹部下方的骨头正中和肚脐连线中点略上的位置。关元穴在他的小腹部下方的骨头正中和肚脐连线中点略下的位置。
手法每晚临睡前,家长用掌心同时按住这两个穴位,逆时针按揉5分钟。因为这两个穴位在孩子的腹部,注意按压时不要让孩子受凉感冒了,可以隔着薄薄的内衣按。
小知识
气海穴和关元穴位置很接近,者下腹部;作用也相近,都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经常按压这两个穴位,可以清除肚子里积存的废气,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给小儿经常按压,对他们的成长发育也有好处。
治疗小儿尿床的其他穴位小儿尿床还可以用太溪穴来补膂气。
取穴太溪穴在孩子的脚踝附近,内踝尖和脚正后方肌腱连线的中点。
手法家长用拇指点住孩子的太溪穴,按压1分钟。可以反复经常按压。专家点评一般经过以上这些穴位的按压剌激,孩子能睡得很香,不会再有尿床的事情发生。
特别提醒
如果在小儿尿床的同时还伴有尿次频繁、尿痛尿急,则有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如果尿床不分昼夜、不分觉醒或睡眠,则可能是小儿先天发育不全或脑病后遗症所致。这几种情况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査。
配合按摩
每晚入睡前,家长可用力揉搓小儿的足底部,使其达到发热的程度,然后将双手搓热,按压小儿的腹部,也要使其达到发热的程度。这种方法对受寒引起的小儿尿床有效。
小护士
尿床和小儿的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要时常鼓励孩子,加强他们的信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晚餐的菜中少放盐,少喝汤水,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避免给孩子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避免孩子的内裤太紧。
临睡前要督促孩子排空小便再上床睡觉。
夜间按时唤醒孩子排尿,使他逐渐养成自主排尿的习惯。
平时宜常进食具有补肾缩尿之功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龟肉、猪膀脫、猪脊骨等。也可以吃加了山药、芡实、莲子、米仁、金樱子等中药的药粥。
1 气海的准确位置图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取穴:取仰卧位,先取关元穴,于脐中与关元连线之中点取穴。
2 按摩气海的功效作用气海归属任脉,为人体强壮要穴,气海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此穴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补虚固本之效,具有升阳补气,补虚固本之效。
3 按摩气海的好处
4 按摩气海主治病症气海为人体强壮要穴,具有大补元气,补血填精,益气固脱之功,主治中风脱症,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遗精,阳痿,带下,淋证。
气海穴归属任脉,有补肝肾,调冲任,理气血之功,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恶露不止,胞衣不下,不孕症。
气海穴还用于治疗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腹胀,便秘,水谷不化,泄泻,痢疾等症。
很多糖友,还在为整天吃药、打胰岛素而恐慌!其实,人体自带降糖穴,在家揉一揉就能控糖、预防并发症……
一、降血糖——然谷穴
【位置】然谷穴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学称之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功效主治】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具有助消化,化血糖。治疗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咯血,咽喉肿痛;消渴;小儿脐风,口噤不开;下肢痿痹,足跗痛。
二、提高胰脏功能——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于在脊椎的两侧,系上皮带时,皮带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线连结左右腰骨最高之处。这条线,正好经过第四腰椎的骨凸。从此,往上第四个凸块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个凸块则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则位于这两个凸块中央,往左右二指宽之处。
【功效主治】此穴与肾脏相通,具有疏经益气、补肾益精的功效,还可治疗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以及背痛症状。
三、补肾气——气海穴
【功效主治】 气海穴偏于补肾气、精元之气,糖尿病患者的肾通常不太好,可以用气海穴来治疗。
四、缓解烦渴——鱼际穴
【功效主治】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应注重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五、控制食欲—内庭穴
【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功效主治】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应注重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牙、胃火牙痛等。
六、缓解尿多—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功效主治】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这时应注重滋阴固肾,按摩关元。关元穴是任脉起始穴,也是至阴的穴位,将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七、泻热利湿——意舍穴
【位置】意舍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功效主治】脾、胃、脊背等疾患,如脘腹膜胀、饮食不下、呕吐、黄疸、肠鸣泄泻、消渴、身热、咳嗽、腰脊酸痛等。
不过,对于糖友来说,还是应该穴位按摩与西药配合使用,而不是单独使用穴位。
因为穴位降糖虽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根本病因的调整有益,但相比西药来说,摁揉穴位降糖的速度较慢、降糖能力较弱。
而且,穴位降糖是一种配合西医治疗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自我治疗的生活习惯。
八、除脾湿——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属性】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就可以除脾湿。
【功效主治】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九、健脾利尿——漏谷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属于足太阳脾经的穴位。
【功效主治】对腹胀,肠鸣,尿路感染,下肢麻痹,及腹中热,心悲气逆,小腹胀急,小便不利,失精,厥气上头癫,足踝肿痛,有治疗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4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土茯苓的副作用,注意土茯苓的用法
下一篇: 服用红杜仲要小心其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