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祛热按摩(如何去除内热上火)

苹果养生 2023-06-03 12:26:24

祛热按摩

面部斑块病程长,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给治疗带来很多不方便。通常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药物、化妆品以及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有关。中医认为面部斑块多源于脏器的损伤,其中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饮食劳倦,伤及脾胃;经血不调、肾精受损等均可致病。由此可见,色斑的出现与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并因此可大致分为胃斑、肝斑、肾斑和原因不明的斑。

祛斑基本按摩法

按摩可整体调节脏腑功能,并能使皮肤基底层内黑色素的分布趋于平均,从而达到祐斑的目的。

按摩方法

推抹鼻两侧(如图1)名指置于鼻侧,从睛明开始,推抹至迎香,反复10~15次。中指和无顺鼻梁之下,再从鼻尖直抹至印堂,反复10〜15次。

按摩耳部穴位:指腹由印堂沿眉骨分推至太阳,再沿耳前推至耳门和听宫。手不离位,轻捏耳垂。捏住下拉,再上提耳尖2〜3次。

按摩头侧穴位:指腹从印堂分推眉骨至太阳按一下(如图2),手不离位,推至耳门按一下,再推至听宫按一下,接着下推,一直沿下颏推至人迎,不按压。

按摩头侧头后:中指、无名指指腹从印堂分推至太阳,按一下,再向后推至率谷,用大拇指指腹推向风池,按住风池,中指按在太阳上。

分别按揉10〜15圈,然后用轻力向后提拉2~3次。

切掐眼眶:用大拇指、食指切掐眼眶的皮肤和肌肉,分上下切掐,先上后下,各切掐3〜5次。

按摩面部穴位:_指点四白(如图3),一指点阳白(如图4),点好后按下,用两手轻揉穴位,先顺时针揉50圈,再逆时针揉50圈。然后用小指点颧髎,点、按、揉三法并用,由慢到快。

切掐额部:用两手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切掐额部5道线3~5次,印堂—神庭(第1道线)、鱼腰—头维(第2、3道线)、瞳子髎―率谷(第4、5道线),手法要轻柔。

如何去除内热上火

多吃水果:
一些水果属于凉性的,所以会有降火,去火的功效。如柚子,猕猴桃等稍寒的水果。这类水果因为稍凉,所以平时不能多吃。

喝蜂蜜水:
可以用浓蜂蜜冲水喝。一勺二勺的蜂蜜兑温开水。平时的时候可以喝一杯。

少食用辛辣食物:
如果感觉自己有火气,那么应该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刺激。例如,麻辣烫,酸辣粉,辣椒,大蒜等等。

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也会让人体烦躁。保持早睡早起,多喝水的习惯。

寻找上火的原因:
如果知道自己的上火原因,那么就要把这件事情想淡一些,放松自己。

人体从头到脚有六个主要穴位,常按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人根据推拿专家的介绍,两个多月来每天对自身从头到脚的百会穴、膻中穴、 气海穴、劳宫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六个穴位进行不定时的按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但心悸、头晕、失眠及胃肠功能有明显改善,而且人也感觉精力充沛了许多。现分享给大家,空闲时可选择性地按摩这几个穴位,或许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可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对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2、膻中穴

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3、气海穴

气海穴也就是常说的下丹田,在肚脐正下方1.5寸(即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气海是针灸保健的要穴,自古就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有温养益气、强壮全身的作用,可双手搓热按摩此穴。阳气不足、虚证患者,可选用艾灸气海,效果更佳。

4、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劳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有强壮心脏的作用。按摩可左右手拇指交叉进行,也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每天2—3次。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6、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尤其对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乏力效果显著。按摩涌泉时,注意稍稍用力推搓,以局部出现微热感为宜。

推拿按摩有哪几种手法?

推拿按摩养生,主要有温、补、通、泻、汗、和、散、清8种手法:

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而且无毒副作用。

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以使用,对脏腑之结聚、气血之淤滞、痰食之积滞应用散法可使气血疏通、结聚消散。

清: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1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