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不像感冒,感冒通常可以自愈,而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加重病情。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发烧了的治疗方法,帮助缓解病情。
1.温水浴
通常泡温水浴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对人体有很多的益处,并且泡温水浴同样可以起到缓解发烧的症状,所以体热的时候泡个温水澡。如果是婴儿得了发烧,那么需要较温的水泡澡,或者用湿毛巾包住婴儿,每隔15分钟换一次湿毛巾即可,效果显著。
2.冷敷
如果发烧了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降温,因为发烧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体温,所以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很方便。首先看冰箱中有没有冰块,或者其他很凉的东西,拿出来敷在四肢上或者额头上就可以了。
3.热敷
如果发烧的体温没有超过39度,就说明不算是高烧,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来退烧。只需要准备一盆热水和干毛巾,用干毛巾浸泡在热里,然后用热的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和四肢,使身体散热,反复擦拭几次,直到退烧为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体温超过了39℃以上,就不要再使用热敷了,而是应该用冷敷的方法处理体温,以免继续升高。
4.吃药打针
如果普通的降温方法都没有太大的用处,就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诊治了。病人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退烧药,严重时配合打针治疗,这样才能好的更快些。
发热快速退烧方法有多喝水、物理降温(包括擦浴、冰袋、头部冷敷等)、药物退烧等。
1.多喝水:发热过程中,身体会消耗一定的水分,患者应多喝温开水,促进皮肤出汗以加快散热,从而达到退烧的目的。
2.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洗澡或头部冷敷等,高热寒战、四肢末端厥冷病人可用32~36°C温水擦拭,可擦浴的部位有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解除外衣或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但是物理降温的方法近些年不是主流的退热方法,如果使用物理降温后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则可以采用,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则不必采用物理降温。
3.药物退烧:一般使用非甾体抗炎类的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更新时间:2021-01-26
*重要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发烧是小孩常见疾病症状之一。如果小孩发烧低于38.5℃,妈妈注意给孩子物理降温,如果超过38.5℃,应注意吃退烧药,避免高热惊厥。如果小孩反复发烧不退或高烧,则需要带孩子立即就医。
宝宝病毒感染发烧怎么办
1、物理降温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有些专家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2、药物治疗
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腋温超过38.2度或者因发热情绪低落有明显不适时,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推荐使用儿科应用最广泛的布洛芬(如: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两者均是安全有效的退热成分,能够帮助宝宝快速退热。另外,由于婴幼儿体内水分比重大,发烧时很容易发生脱水。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多喝开水。
3、日常护理
家长应该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对孩子的食物要严格把关,餐具及玩具要经常消毒。天气转凉后,进食生冷食物要慎重,水果饭后半小时食用为宜。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发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4、饮食疗法
为减轻消化道负担,饮食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如小米粥、大米粥、面糊等。腹泻停止后,可给孩子补充因腹泻损失的营养。对于体质差的孩子,采取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也可以减轻腹泻症状,增加机体的耐受能力,缩短病程。
3岁宝宝发烧怎么办
宝宝的体温在36.2℃-37.5℃为正常,低烧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烧时体温在39℃以上,若超过41℃为超高烧。连续发烧两个星期以上为长期发烧。当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宝宝发烧期间,多留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注意其体温变化。一般来说,宝宝发烧低于38.5℃,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即可,切勿滥用药物;若宝宝发烧高于38.5℃,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现介绍宝宝发烧时的家庭护理方法:
①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上。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②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③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2、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3、饮食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如菜粥、汤面等。
4、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5、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及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亲友探视,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利于宝宝休息。
小孩半夜发烧怎么办
小孩半夜发烧,家长们往往会显得惊慌失措。其实小孩由于身体机能还未完全成熟,发烧发热都是正常的病症,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进行处理。
1、测量体温。 孩子晚上发烧家长们不要惊慌。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用体温表给孩子测试体温,看看孩子发烧的程度,然后再采取应对措施。
2、物理降温。 孩子体温在38.5度以下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帮助宝宝降温。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水,要喝温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度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6℃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温室法。
(5)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6)冰敷:可以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宝宝头部或者大血管位置冰敷或者冷敷。但一定要注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冻伤宝宝的皮肤,而且6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宜冰敷。这种方法的利弊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冰敷弊大于利,因为冰敷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更不能用冰敷。
(7)酒精擦浴:这种方法已经被摒弃了。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体温会更高。
3、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家里面应该准备一些适用于儿童、临床安全性较高的退烧药。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处理,宝宝的体温还是超过38.5℃,此时就要选用药物退烧。如果孩子吃退烧药后仍不退热,而且精神状况也不好,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以免耽误宝宝的病情,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孩子发烧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冬季,气温昼夜变化大,加上孩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适就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要是遇上流感爆发期就更糟糕了,家长想要淡定应对,少不了在家中或出行的包包里常备退烧药,以防不时之需。但退烧药有很多种,并不是随便备着哪种都可以,给孩子吃的退烧药一定是要适合符合他们的器官生理功能及药物代谢特点的,所以建议常备专业的儿童退烧药物,布洛芬(如: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都可以,两者均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儿童退热成分,能够帮助宝宝安全有效且快速退热。
引起发烧的病因主要有:细菌、病毒入侵,引发呼吸道、肠胃感染,导致发烧。特别要提醒爸妈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宝宝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由于孩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适就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爸妈使用空调不当或宝宝喝水喝得少,不适应高温天气等都会引起反复发热的情况。
为什么宝宝感冒发烧会反复? 宝宝发烧怎么办
宝宝发热,可能会连续好几天都没什么食欲,看着宝宝憔悴的小脸蛋,妈妈心急如焚,应该怎样调整宝宝的饮食,才能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呢?
1、宝宝发热会食欲减退
宝宝发热的时候,身体内可是正在上演激烈的战士大战入侵的“敌人”,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撑。由于能量都被集中用于对抗“敌人”身上了,所以,这就会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对能量的吸收,导致胃液分泌减少,胃口变差。
2、宝宝发烧时的饮食原则:多补充水分,高能量、易消化
宝宝发烧时,新陈代谢会加速,水分和营养物质消耗都会增加。此时,应给宝宝多补充水分,以及选择高能量、易消化的含水分丰富的食物。
首先要多喝白开水,同时应该选择松软、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米汤、少油的肉汤、新鲜果汁等,以提供足够的水分、维生素和能量,建议少食多餐。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一般饮食以奶为主。若是纯母乳喂养,则应该坚持。因为母乳中含水量达87%,可以补充水分。若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冲奶时可以合理增加水的比例,这样既补充了水分,也更利于消化、吸收。
3、宝宝发烧后的过渡饮食原则:宜增加优质蛋白,不宜进补过猛
宝宝体温下降后,身体正在恢复,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所以不宜进食过猛和过多补充营养,否则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恢复。
此阶段饮食建议少食多餐,可以选择比较稀软烂,且易消化、易咀嚼、含粗纤维少的食物,比如肉末粥、碎菜粥、挂面汤、馄饨、面包、蒸蛋羹等,有利于宝宝摄取优质蛋白,便于身体恢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宝宝,别勉强其进食,应该遵循孩子的意愿,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要注意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儿童发热
对于发热的原因,常见医学上的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就是感染的病毒、细菌,或者其他支原体、病原体,它侵入到宝宝体内,宝宝身体产生抵抗,这是一种防御反应,然后出现发热。常见的病毒细菌感染部位是鼻咽部,刚才说的感冒、发热、发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都是我们跟外界沟通的门户,是第一道防线,是最常见的感染,但病毒和细菌感染不止感染我们的喉咙和气管,它还会进一步深入到肺炎、脑膜炎这些就是感染性发热。
导致非感染性发热的疾病有结缔组织变风湿热红斑狼疮等,但这种发热通常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是烧一下又停一下,或者持续烧了一段时间,这种发热相对来说是比较长期的。另外还有脱水热、药物热、暑热。脱水热,就是小孩,在夏天里面出汗多,喝水又少,就容易产生脱水热。药物热就是跟药物有反应引起的发热。还有就是暑热。另外还有肿瘤、白血病,甚至颅脑外伤,中枢无法调节而引起的发热都是非感染的。非感染就不是由病毒、细菌等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发热我们称之为非感染的发热。
退烧栓
发烧的话可以使用退烧栓,那么退烧栓多少度可以用呢?
人的正常体温多在37℃以内,一般体温超过37.5℃的时候才认为发热。人的身体有自身保护机制,38.5℃以内的体温不用特殊处理,超过38.5℃以后才考虑降温。
发烧一般先应用物理降温,常用的方式有:多饮水、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当采取上述措施后体温还在继续上升到39℃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用退热栓剂了并且用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量。用量过多以后会导致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甚至休克、电解质紊乱,于身体不利,所以用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度。
36.8度算发烧吗
人体体温是有一个正常范围的,超过了就是发烧,如果小孩36.8度算发烧吗?
小孩36.8度不算发烧。因为发烧是小儿时期非常常见的症状,所以家长们对这个事情特别紧张和关心。通常来讲儿童的正常体温是36-37℃,当然体温每个人有个体差异,人在一天当中的体温波动大概是1℃,比如有的孩子的正常值就是36.2-37.2℃,也就是说都会波动1℃。有的孩子高一些,有的孩子就低一些,平均水平36-37℃。
一般来讲儿童37.4℃以上算发烧,发烧以后一定特别着急,也不一定。体温一天当中是有1℃左右的波动,体温轻度偏高一些,37.2-37.3℃多见于剧烈运动以后或者吃完饭以后。
36.9度算发烧吗
有些大人36.9度已经有头晕身热的感觉了,那么大人36.9度算发烧吗?
大人36.9度不算发烧。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到37摄氏度左右,成人体温36.9摄氏度属于正常范围。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也略有差异,常常受到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
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年轻人。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一般体温大于373.3摄氏度,我们就要考虑有发热,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引起发热的原因。
37.1度算发烧吗
像水银体温计是测量腋下的温度的,那么腋下37.1度算发烧吗?
正常成年人如腋下测量体温为37.1℃,不算发热,通常腋下测量温度在36.0-37.3℃都属于正常的情况。口腔测量温度时较腋下测量温度低,通常为35.8-37.0℃。肛门测量温度时较腋窝测量温度高,通常正常值为36.5-37.6℃,为正常温度。
但也有女性在排卵期间,体温较正常值高0.3-0.5℃,也就是此时腋下测量温度时在36.5-37.6℃也属正常范围之内,不算发烧,但是有些老年人基础体温偏低、基础代谢率低,所以腋下测量温度在37.0℃以上,都算轻度发热。如果患者有不舒服的状态,建议多喝水,多穿衣服,盖好被子,多休息,进行调整。
37.7度算发烧吗
发烧是有标准的,有些儿童测量体温有37.7度,那么儿童37.7度算发烧吗?
严格的来讲,不同的部位测量的体温是不同的,对发烧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取腋窝给孩子测量体温,腋窝正常的体温是36℃-37℃,如果采用腋下测量体温的方法,37.7℃就算发烧。
首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或者用温湿的毛巾擦孩子的手心、脚心、腋下、大腿根,通过这些方法降温。给孩子在额头上贴退热贴,也可以降温。另外也可以给孩子多喝点水,都可以降温。如果在肛门给孩子测量的体温,肛门测量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5℃-37.7℃之间,如果采取肛门测量的体温,37.7℃就不算发烧。所以,在不同的部位给孩子测量体温,发烧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2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血管硬化怎么办(血管壁发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