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实就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对于消化不良的人而言是很受罪的。严重的消化不良一般都会有腹痛、恶心、食欲不振、呕吐的现象,但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来调理,清淡的食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1、饮食清淡
嘴巴里面吃进的任何食物都会影响肠胃的健康,尤其是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如果还继续吸烟喝酒、嚼槟榔,那么就会刺激到肠胃。这时应该做到饮食清淡和容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不吃辛辣的食物。
2、忌食胀气食物
我们日常生活钟经常吃的干豆、洋葱、红薯、土豆等都是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吃多了很容易引起胀气,不仅不能够帮助排食,反而还会加重病症;另外鸡蛋黄也是要少吃的,鸡蛋黄也容易引起气胀。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特别浓的茶叶、浓咖啡等都是容易刺激肠胃健康的,辣椒、花椒等也是刺激肠胃的。所以想要缓解并且治愈这个疾病,这些食物是千万不能吃的,否则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4、适当服用西沙必利
这种药物可以起到调节胃动力的作用,恢复胃部的消化工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建议:任何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样对于病情更加有帮助。
5、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在饭后吃是可以及时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健胃消食片对于胃部的刺激很小,还能够起到保护胃功能的效果。
(一)治疗
1.一般治疗一般说来,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一种牢固的治疗关系。医生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取得病人的信赖。经过初步检查之后,应与病人讨论鉴别诊断,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应向病人推荐合理的诊断和检查步骤,并向病人解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经过诊断性检查之后,应告诉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同时向他们进行宣教、消除疑虑,抑制“过分检查”的趋势,将重点从寻找症状的原因转移到帮助病人克服这些症状。
医生应该探究病人的生活应激情况,包括病人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及生活环境有关的事物。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太可能的,应指导病人减轻应激反应的措施,如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
还应了解病人近期的饮食或用药的改变。要仔细了解可能使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和药物,并停止使用它们。
2.药物治疗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太令人满意。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特效的药物可以使症状完全缓解。而且,症状的改善也可能与自然病程中症状的时轻时重有关,或者是安慰剂的作用。所以治疗的重点应放在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采取积极的克服策略上,而非一味地依赖于药物。在症状加重时,药物治疗可能会有帮助,但应尽量减少用量,只有在有明确益处时才可长期使用。
下面介绍一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1)抗酸药和抗分泌药:
①抗酸药:在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中,抗酸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处方药,部分患者服用抗酸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报告抗酸药与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相近。
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在我国常用的有罗内,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铝碳酸镁(胃达喜),复方铝酸铋。这类药物对于缓解饥饿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短,须多次服用,而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②抗分泌药:抗分泌药主要指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很多,药物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主要有西咪替丁,20~30mg/(kg·d),分2次口服;雷尼替丁,5~7mg/(k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0.6~1mg/(kg·d),分2次口服等。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1次/d口服,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抑制酸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2)促动力药物:根据有对照组的临床验证,现已肯定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及西沙必利对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诸症状确有疗效。儿科多潘立酮(吗叮啉)应用较多。
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抗中枢和外周多巴胺作用,同时兴奋5-HT4受体,促进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促进胃排空。儿童剂量每次0.2mg/kg,3~4天,餐前15~20min服用。因不良反应较多,故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②多潘立酮(吗叮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抗药,可促进固体和液体胃排空,抑制胃容纳舒张,协调胃窦-十二指肠运动,松弛幽门,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儿童剂量每次0.3mg/kg,3~4天,餐前15~30min服用。1岁以下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故不宜服用。
③西沙必利:通过促进胃肠道肌层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加强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的推进性运动。对胃的作用主要有增加胃窦收缩,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降低幽门时相性收缩频率,使胃电活动趋于正常,从而加速胃排空。儿童剂量每次0.2mg/kg,3~4天,餐前15~30min服用。临床研究发现该药能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但因心脏的不良反应,故应用受到限制。
④红霉素:虽为抗生素,也是胃动素激动药,可增加胃近端和远端收缩活力,促进胃推进性蠕动,加速空腹和餐后胃排空,可用于FD小儿。
(3)胃黏膜保护剂:这类药物主要有胶体铋,硫糖铝,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等。临床上这类药物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可能与慢性胃炎有关,患者可能存在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减弱。
(4)5-HT3受体拮抗药和阿片类受体激动药:这两类药物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很弱,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原理是调节内脏感觉阈。但此类药在儿科中尚无用药经验。
(5)抗焦虑药:国内有人使用小剂量多塞平和多潘立酮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现对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较之不使用多塞平的患者有明显提高。因此,在对FD的治疗中,利用药物对心理障碍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二)预后
大多通过仔细查找病因,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后,经调整治疗而使症状缓解。
分类: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现在正在寻找有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些药物,希望知情认识告之,谢谢
解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即少进食即有饱感,以致进食明显减少)、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以一种症状为主,有的是一组症状,但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及各种化验却无明显异常,病情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本病属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一)抑制胃酸分泌药,一般适用于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择:(1)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2)质子泵抑制剂,此类药抑制胃酸程度和时间都优于H2受体拮抗剂,如奥美拉唑(洛赛克)每日20-40毫克,有明显疗效,也可选用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
(二)促胃动力药,适用于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用吗丁啉10毫克,一日3次,或西沙必利5-10毫克,一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疗程2-8周。少数人服西沙必利后有肠鸣、腹泻等副作用,减少剂量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副作用可减轻或消失。
(三)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适用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每日0.5-1.0克)、阿莫西林(每日1.0-2.0克)、甲硝唑(每日800毫克),可单独或联合应用,还可配合胶体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
(四)抗抑郁药,不少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轻者可通过心理治疗,消除顾虑,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或氟西汀等,宜从小剂量开始。失眠者可适当服用镇静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3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