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许多的中药药材,但是我们许多的朋友们对于一些药材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我们大家在生活中是需要了解一些常见药材的,以防生活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我们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药材来缓解疾病,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收敛止血的中药药材不是非常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白及
白及这种药材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当然,白及这种药材可以治疗的疾病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白及的收敛止血效果更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人体的一些外伤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千。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紫珠
紫珠,又名白棠子树、紫荆、紫珠草、止血草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根或全株入药,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当然,紫珠既可以内服,也是可以外用的,一般紫珠对于一些外伤的治疗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如果大家出现了外伤出血,烧伤等这些症状,就是可以外敷一些紫珠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收敛止血的中药药材有哪些?上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相信我们大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白及和紫珠等这些药材都是有着非常好的收敛止血的功效的,所以我们大家如果出现了外伤出血等这些症状,那么就是可以通过这些药材来治疗的。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芨是一种味苦、甘、涩,性微寒的一种中草药,白芨有很好的收敛止血的作用,白芨也可以消肿生肌。白芨的用法和用量是取6~15g,或以把白芨研粉以后再取3~6g吞服,白芨也可用外用。
白芨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
扩展资料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白芨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它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 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血液在功能上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而统一的矛盾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在生理情况下既能在血管内不断流通,也能在损伤的局部发生凝固止血。当病理情况下,上述平衡被破坏,或发生血流不止,或形成血栓、栓塞(体内凝血)。
止血过程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三个重要因素。如外伤出血,则见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在血管破裂处凝集,破裂并释放出血管收缩物质及“凝血因子”,而组织液及血浆中的一些凝血固子(因子V、Ⅶ、Ⅷ、Ⅸ、Ⅺ、XII等)也受到激活而参与血凝过程,于是血块形成,出血停止。另外,当纤维蛋白形成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经激活因子(组织激酶、尿激酶)作用而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蛋白分解酶),可使纤维蛋白分解,将血管内的血块溶解,以恢复局部血流畅通。 考试大网站整理
止血是个复杂问题,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管的粗细、血压的高低、血液粘稠度及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等,但最重要的是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现将血凝过程及血块溶解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以图概括。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出血也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故在应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各种出血症的原因,辨证用药,适当配伍。如血热妄行,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阳虚不能温经,应与温阳益气药合用;阴虚阳亢,宜与养阴潜阳药合用;气虚不能摄血,当与补气药合用;瘀滞出血,宜祛瘀止血,以祛瘀止血药配伍活血药与行气药。常用止血药有白及、血余、仙鹤草、三七、侧柏叶、艾叶、地榆、槐花、大、小蓟、白茅根、紫珠草、茜草等;复方有胶艾汤、十灰散、四生丸、止血生肌散、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上述止血方药,已有部分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止血的药理作用如下: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相信大家对于中医和中药都是比较熟悉的吧,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会服用一些中药材的,当然了,很多的中药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很的疾病了,更是有着很好的止血的作用哦,那么哪些药材有止血的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1、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2、大蓟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并且大蓟对于擦伤出血的止血效果是非常好的。
3、地榆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4、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5、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状,适当的服用侧柏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止血。
上面我们就哪些药材有止血的作用这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可以知道,小蓟,大蓟,槐花和地榆以及侧柏叶等等这些药材都是有着非常好的止血的作用了,所以我们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擦伤流血的症状,那么就可以敷这些药物的哦。
原理有凝血和收缩血管,还有就是物理原理和生理原理,侧柏叶,白茅根,它们的原理是生理性的,有的出血是因为血热引起的,它们有凉血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个平衡以达到止血效果,三七的作用原理与肝脏有关也应属于生理性的。白及,它止血的原理应该是物理性的,这跟它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创面能形成一种保护膜和跟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以达到止血效果。槐花的作用原理是减少血管的的通透性。蒲黄,仙鹤草,血余炭,艾叶,地榆,棕榈的作用原理是凝血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7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