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痢疾吃什么,涩肠止痢的调理(儿童痢疾吃什么药)

祝由网 2023-06-28 18:54:08

含有痢疾的话,要注意及时的就医,以免更加严重的肠胃疾病会出现。如果出现了腹泻的话,一些涩肠止痢的食物调理的方法要知道哦。你知道应该如何去调理的吗,下面的这些涩肠止痢的调理方法来看看吧。

热量:急性期患者腹泻伴肠发酵胀气,为减轻肠道的负担,需低能饮食,由于食欲减退,糖类也较正常饮食减少。如果是腹泻的话要补充热量,可以选择低热量的食物摄入,这样的话可以有减少肠胃负担的作用。

蛋白质:急性期低蛋白饮食,且禁用牛奶、整鸡蛋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蛋白质要选择低蛋白的食物,这样的话很容易消化和吸收,对肠胃有好处。

纤维素:急性期均宜无渣饮食为宜,恢复期改为少渣饭菜,但在痢疾刚恢复的初期,仍不宜采用菜泥和多渣水果等有刺激、难消化的食物。

适宜食物

主食及豆类的选择:急性痢疾原则上应短时禁食,也可少食藕粉、糯米粥等食品或少量半流质面食等。涩肠止痢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作用,可以选择吃豆类的食物会比较好一些。

肉蛋奶的选择:急性期原则上禁肉食,亦可选瘦猪肉、牛肉等烧汤去油,只食汤,脱脂奶、蛋花汤等也利于消化吸收,较少引起肠蠕动。腹泻的病人要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哦,以免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

腹泻吃什么呢,下面的这些涩肠止痢的调理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吧,这些小常识要注意起来了,要吃一些低蛋白低热量的食物,这样的话好消化好吸收,可以起到涩肠止痢的作用,对于调理肠胃也是有一定的好处和功效的。痢疾吃什么,上面介绍的含有热量纤维素等等的食物都要补充,对涩肠止痢的调理有帮助。

儿童痢疾吃什么药

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加强疗效。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氢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强地松20mg及0.25%普鲁卡因10ml,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1)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
(2)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
(3)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3000~5000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4)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医中药治疗: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刺激,不留针。

得了痢疾可以吃的食物

急性期为减少肠道刺激,使肠道乇底清理休息,发病1--2天首先应禁食,必要时应从静脉补液。如症状严重禁食时间应延长,使肠道完全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开始进食时应给以清流,最好的食物是米汤、稀藕粉,可每日6--7次,并适当饮用盐开水。大便次数再减少可改为流食食物。除米汤藕粉之外可增加蒸蛋羹、蛋花汤、果汁、过箩菜汁、杏仁霜等。病情再进一步好转可改为低脂少渣半流。食物要易于消化吸收,忌用胀气及具有强烈刺激性调味品。可用白米粥、细挂面、薄面片、烤面包、烤馒头片和少量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肉、鸡肉末等。恢复期可用少渣软饭。但在病人大便恢复正常之前暂不用粗粮、豆类及含纤维高的蔬菜和水果。如欲食用可制成菜泥、果泥、果汁等。牛奶不宜应用。有报道茶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收敛作用,大蒜亦有杀菌作用。每日可饮浓茶2--4次,或大蒜2--3次。

慢性痢疾应根据个人病情和耐受情况,多数采用少渣软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8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