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众所周知,“盗”有偷盗的意思,这个名词的解释听来颇有一些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症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地泄出来。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小儿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人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汗。
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拘楼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拘楼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小儿常见的盗汗形式一般都是生理性小儿盗汗以及缺钙引起的盗汗,对于这两种盗汗,建议家长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泥鳅塘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
制作泥鳅鱼汤的方法和我们平时做鱼汤的方法没有差别。取泥鳅一条,重量在200——500克左右,用温水洗去鱼体黏液,去头尾、内脏;上锅加适量菜油,油热之后放鱼煎至金黄色,然后加适量的清水,小火慢熬至约有半碗汤,放少许食盐,关火即可。最后给孩子喝汤吃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33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按摩穴位可以缓解孩子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