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柴望

佚名 2023-06-05 22:17:58

柴望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由此触怒朝廷,被逮入狱,得临安知府赵与筹救助。出狱后自号“归田”,隐居故里三十余年。咸淳后期蒙古军三路攻宋,望心忧国难,多次致信督师荆襄制置大使李庭芝,进御边退敌策略。德祐二年(1276),陆秀夫等拥撤退到福州的宋恭帝之弟赵昰为帝,改年号景炎,继续抗元。望不顾65岁高龄,奔赴福州,以迪功郎衔任国史编校。不久,因时局艰危,与堂弟随亨、元亨、元彪一同辞官归隐。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
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的拼音是什么


chái
【名】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同本义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柴,小木散材也。——《说文》
树枳棘与薪柴。——《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
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汉书·沟洫志》
又如: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
枯枝,老木。如: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



chái
【动】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
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
柴于上帝。——《礼记·大传》
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
注:“柴,祭天告至也。”

chái
【形】
[方言]∶干瘦,皮包骨。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柴草
cháicǎo
做燃料用的草、木;柴禾
柴达木盆地
CháidámùPéndì
青海省西北部的内陆盆地,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西部有许多低山和大片流动沙丘。“柴达木”蒙古语即盐泽之意。盆地中央有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还有煤矿、铅锌矿和石油
柴刀
cháidāo
伐木打柴用的刀
柴火
cháihuo
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
柴鸡
cháijī
腿上无茸毛、雌性所生的蛋缺乏光泽的鸡
柴门
cháimén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柴米
cháimǐ
烧柴与稻米
柴米夫妻
柴米油盐
cháimǐ-yóuyán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
柴油
cháiyóu
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一种燃料油,挥发性较润滑油高,较汽油低
柴油机
cháiyóujī
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


zhài
【动】
编木维护四周
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淮南子》
又如:柴护(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
覆盖
掘新井而柴焉。——《管子》
阻塞;闭塞
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抱朴子》
又如:柴门(杜门,闭门);柴路(堵塞道路);柴塞(堵塞)


zhài
【名】
通“寨”。防守的栅栏篱障
羽(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三国志·吴志》
又如:柴栅(栅栏);柴楂(木栏,栅栏);柴篱(木栅栏,藩篱)
也指村墅
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唐·王维《辋川集序》
另见chái

柴在百家姓的那句

柴在百家姓的一句是:“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百家姓》有第三佰二十五位“柴”。“柴”姓的历史来源:

1、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2、也与林姓同宗。原因一说是隋末林士弘称帝失败,易林为柴,今龙岩有天子地一带,其柴姓为宋郑王之后,即后周皇帝之后,尊文财神比干和林士弘,这些柴姓人至今只认林坚为祖。

历史上的柴姓名人

1、柴望

南宋时“柴氏四隐”之首。(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望工诗,着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编,均巳佚失,今存秋堂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2、柴成务

字宝臣,《宋史》作曹州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明天启《衢州府志》作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人。宋太祖干德六年(968年)戊辰科,35岁的柴成务状元及第。是大宋王朝第一位浙江籍状元,也是衢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刑部尚书。柴成务着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苏武的诗词《结发为夫妻》注释和赏析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释


  ①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


  ②嬿婉:欢好貌。


  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


  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⑤参(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这句是说星星都已隐没,天将放晓了。


  ⑥行役:赴役远行。


  ⑦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滋:多。


  ⑧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扩展阅读:苏武的人物评价


  李陵:“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班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欧阳修:“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得其正始。”


  陈杰:“伸脚踏沙迹,开口吃汉天。见天不见雪,况辨雪与毡。环观不敢杀,谓是不死仙。汉庭方求不死该,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毡夹雪。”


  柴望:“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徐钧:“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属国,耻随李卫老戎旃。”


  陈普:“伏匿穷庐煖意回,子卿一夜梦阳台。归来不与曾孙议,未必麒麟生面开。”


  文天祥:“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


  王世贞:“自汉通匈奴,宋通金虏,建节衔命,无岁无之。至于渝沙轶漠,候月占星,劳饥空乏于酪毳之乡。流离偃蹇于丁零之区。邻死不渝。岁寒不雕。惟苏子卿、洪光弼称焉。”





   扩展阅读:苏武的生平故事之《归汉封官》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柴是不是多音字吗?有一个音?

柴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hài ?和 ?chái 。

读做?chái ?时,意思是:

1,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

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例:农村人家家里做饭都烧木柴。

这么小的孩子就被指使着劈柴真让人心疼。

2. 烧柴祭天:“~于上帝”。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

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

柴于上帝。--《礼记·大传》

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

3. 瘦,不松软:~鸡。~心儿。

例,女人做月子可以炖柴鸡吃,营养很好。

4. 姓。

柴姓,源于炎帝的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读作 ?zhài ?时,意思是

1,【动】 编木维护四周〖fence〗 〖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淮南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