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张瑞图

佚名 2023-06-05 23:03:00

张瑞图

张瑞图,1570年生,1644年逝世,福建晋江人。明代书画家。字长公,号二水,别署果亭居士、芥园居士、白毫庵主等。万历三十五年(1607)廷试一甲第三名及第,天启六年(1626)擢武英殿大学士。谥文贞。崇祯元年(1628)罢官。工书善画。书法奇逸;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齐名,时称“晚明四大家”。他的书法对日本书坛影响很大,被称为“水星”。梁《评书帖》称“张瑞图书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山水画骨格苍劲,点染清逸,亦工佛像。传世书迹有:《杜甫秋兴八首诗卷》、《五律诗轴》、《后赤壁赋卷》、《醉翁亭记》等。《醉翁亭记》书于崇祯丙子年(1636)。绢本,草书。长卷共76行,纵28厘米,横441厘米。首都博物馆藏。草书是明代书家的拿手戏。张瑞图则更谙此道。他那磅礴的气势,娴熟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向来为人们所称道。此作品是他晚年赎身为民,家居极为痛苦、彷徨时期的作品。书写此作时,虽在纵向奔流的气势中,特别强调横势的笔法和结构;在以中锋使转为传统技法的草书中,特别强调直入平出的侧锋和锐利方便的折笔。整幅作品中,大小错杂,奇姿百出,粗头乱服,一任自然。笔尖随着感情的波澜自由跳荡,使古法为之一变,而成为他自己的独特面目。他还汲取了章草的优点来充实自己草书的艺术成份,从而使他的草书得以在书史上有一席之地。

◇作品赏析◇

张瑞图的书法有收藏价值吗?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张瑞图也从帖学入手,只不过崇尚的是“狂草”派书风和讲求厚重力度的“苏体”笔法。 清·梁巘《评书帖》曰:“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王铎)、张(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行草这个书体的高度成熟而蔚为大宗,是以王羲之《兰亭序》出世为标志的,其用锋变化之丰富、微妙,早已成为经典。自他之后,除陈、隋·智永《真书千字文》略守祖法外,只有唐·孙过庭的《书谱》和宋·米芾的不少书作,仍然强调了这个重要的技法。 综观隋、唐、宋、元、明、清的历代行草大家,固然在用锋上各有特色,却均有简练(或称简化)这个技法的趋向,而把精力投注到对不同程度的“新理异态”追求上去。他们的用锋方法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均是顺应着毛笔“尖、齐、圆、健”的天性而作各自的用锋动作的。 张瑞图不满足这种传统而“常规”的写法,却是以一种生拗的意趣作导向,使用笔只在露尖的侧锋上作横截翻折的动作,从而造成一种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拓展了用锋的新变化,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曰:“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 倪后瞻也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 张瑞图还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曰:“张二水,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这些人历史地转移了时代的审美风气,然而走得最远的,无疑是张瑞图。他们抛弃中和、优美的姿态与规范,结体支离欹侧,以丑为美;笔墨随兴而运,打破“藏头护尾”、“平正安稳”等形式美规律,肆意挥洒,棱角毕露;布局不求平衡和谐,而是纵横交叉,散散乱乱。 这种以丑怪、狂狷为美的书风,在明末清初风行一时。张瑞图作为其中一员,不仅在“晚明四家”中独标风范,在这一行列中也堪称佼佼者。近人张宗祥《书学源流论》评述:“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为黄石斋(黄道周),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一为张二水(张瑞图),解散北碑以为行、草,结体非六朝,用笔之法则师六朝。此皆得天独厚之人。” ?

张瑞图的现代

1、《张瑞图草书后赤壁赋》: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碑帖经典》中的一册,收入张瑞图草书《后赤壁赋》。此贴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该帖笔势矫键跌宕,锋芒凌厉,方笔多于圆笔,一扫元、明俏媚书风,虽未入神,已属不朽之作日本人视《草书后赤壁赋》为珍品,称张瑞图是“伟大的章草体书法家”。
2、《张瑞图草书千字文》:文物出版社。
3、《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华夏出版社。
张瑞图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为主,《草书千字文》是其宏幅钜制。卷末署款:“天启癸亥(天启三年,1623年)书于都中,张长公 瑞图。”
《千字文》是南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编次的,为我国古代启蒙读物。它由一千个不同的字组成,成为历代书法家甚感兴趣的书写内容,纷纷以一体、二体或四体、六体书写《千字文》。其用意:
一是作为他人学习书法的范本。明·陈淳《自书千字文·跋》曰:“书《千字文》往往有人,非人好书,人欲书之耳。盖《千字文》无重字者,人谓书学尽于此矣。”一是作为书家展现个人风貌的载体。如宋·董逌《广川书跋》曰;“后世以书名者,率作千字,以为体制尽备,可以见其笔力。”
张瑞图此卷《草书千字文》,当属后者,以显现个人独特的书法笔力为宗旨。张瑞图书此卷时五十四岁,尚未入内阁,书法风格已趋成熟,然仍保留学孙过庭和苏轼的某些笔法。
全篇字与字之间连笔不多,而运笔之气贯通,以显示其放逸之势。各字大小变化下大,主要靠结体的欹侧反正、紧密开张、左右轻重、上下错落,来显现起伏跌宕;字姿呈方形的整体结构,又时出奇险之态,点画通过粗细、乾溼、疏密、方圆的变化,表现出跳荡之势;全幅呈字距紧密、行距宽疏的布局,然紧密字距中,时用舒缓的笔法和揖让的结体来调节,宽疏行距中,又时以出格之字和破直之势来调节,从而达到了密而不窒、疏而不空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张瑞图的典型书风。
然此卷笔法多用圆润中锋和厚重笔道,少劲利峻峭之势;转折处多婉转,并非每转必折,每折必劲,也少侧锋偃笔;在奇异结体中仍时见潇洒秀丽之字,狂放而未失於怪诞。这些特点表明孙过庭书法所具的流润和法度之影响尚未完全消褪,苏轼浑厚凝重的笔法仍在起作用,北朝碑学之痕迹尚不显著。
因此,这卷《草书千字文》反映的是张瑞图转变时期书风,对了解他的书法发展演变轨迹具有重要参证价值。
4、《中国书法全集(55)——张瑞图》:荣宝斋出版社。
5、《中国名家法书系列——张瑞图》:天津美术出版社。
6、《学书范本精华——明人草书(祝允明、张瑞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7、《张瑞图墨迹大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8、《张瑞图、祝枝山书法选萃》: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1月。
9、《中国历代名家墨迹精粹——明·张瑞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1月。
10、《张瑞图自书诗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1、《新概念字帖丛书——集字古诗张瑞图》: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2月。
12、《明张瑞图感辽事件六首卷》:西泠印社,2004年6月。
13、《明张瑞图行草杜甫诗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此卷行草书是张瑞图书作中的精品。
14、《明张瑞图行草前赤壁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1月。
15、《明张瑞图行书论书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
《行书论书卷》由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卷作于天启四年(1624年),时张瑞图54岁。该卷基本具备张瑞图的书法特点,代表他中年的水平,很难找到与之风格相近的前人之作。
从中,似乎能够窥见孙过庭《书谱》、《景福殿赋》、《草书千字文》和苏轼《醉翁亭记》的一丝痕迹,但他却已从古人的约束中挣脱出来。如其结体奇崛的变化,虽横扁之形出于苏书,但却左颠右倒,不求平衡;变使转处为直快方折,点画之间抵牾揖让,左错右浇,笔势劲挺,节奏明快,流畅中寓直转,飞动中有停顿,强调激昂的动感,给人笔调奇险、真气弥满的感觉。
16、《明张瑞图行草诗轴》: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

张瑞图作品现在价值多少钱

  明代张瑞图书法作品《心经》手卷价值千万元。
  张瑞图 行书七言诗 立轴 3507.5万 2011-12-03
  张瑞图 1622年作 草 1634万 2011-05-31
  张瑞图 1623年作 草 1456万 2010-06-05
  张瑞图 1622年作 行 1131.2万 2009-12-15
  张瑞图 1627年作 行 1035万 2011-05-20
  张瑞图 草书后赤壁赋 手 1012万 2013-09-28
  张瑞图 草书后赤壁赋 手 920万 2011-06-07
  张瑞图 行草书《言志书》 920万 2013-06-04
  张瑞图 书法 对屏 897万 2011-12-05
  张瑞图 书画合璧册 册页 694.4万 2009-11-22
  张瑞图 癸酉(1633年 690万 2013-11-16
  1627年作 张瑞图 行 667万 2013-07-14
  张瑞图 行书韦元旦诗 立 632.5万 2011-11-17
  张瑞图 草书《桃源行》 627.2万 2010-06-03
  张瑞图 草书七言诗 立轴 604万 2013-11-25
  张瑞图 草书七言诗 立轴 575万 2013-06-04
  张瑞图 1622年作 草 540.5万 2013-06-03
  张瑞图 1626年作 草 540.5万 2014-06-04
  文徵明 祝允明 张瑞图 517.5万 2012-06-0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