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

道医 2023-06-25 04:03:44

主治:急性胆囊炎。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郁金、木香、枳壳、大黄、元明粉、茵陈、败酱草、元胡、甘草、山栀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热重加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龙胆草,痰湿内阻加厚朴、苍术、陈皮等;热化伤津去半夏、加生地、玄参、麦冬等;脾虚明显去元明粉,大黄,加党参、白术、陈皮等;气滞血瘀去元明粉,加当归、桃仁、赤芍、红花等;因胆道蛔虫所致者加服乌梅丸;便秘重用大黄、元胡粉;病重加川楝子、炙乳香、没药;呕吐去甘草、加竹茹。

疗效:54例均口服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41例在3~5天内症状明显改善;46例体温在2~4天内恢复正常;7天后白细胞计数仍在10000/mm³以上者6例,加用青霉素肌注4~7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单用中药治疗48例,平均治愈时间为11天,有效率为88%。

得了胆囊炎怎么办?

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输液、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解痉止痛、利胆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部分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药物治疗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轻者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暂时禁食,严重病例禁水禁食,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避免食物及胃酸流经十二指肠时,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应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解痉止痛。可选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肌肉注射。疼痛剧烈者可加用哌替啶肌肉注射。
利胆药物。口服去氢胆酸片或胆酸片、消炎利胆片、利胆片等。
抗生素。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选用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奎诺酮类抗生素。
中医药治疗。用大柴胡汤加减。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包括:
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
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
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急胆囊造瘘术:适用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如胆囊积脓、气肿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等。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的优点,但因易发生胆管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减低胆囊内压力,急性期过后再择期手术,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患者

急性胆囊炎有哪些治疗药方?

(1)西药治疗:疼痛剧烈者,立即注射吗啡10毫克和阿托品0.5毫克,此外口服颠茄酊,同时大剂量抗生素联合静脉滴注,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灭滴灵等。

(2)手术治疗:凡较重的急性胆囊炎,或有胆囊肿大,毒性症状加重(体重升高、脉搏增快、白细胞数增高等);疑有胆囊坏疽或穿孔,腹膜刺激症明显;曾有反复发作,胆囊炎合并结石症者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胆总管探查和T形管引流术。

(3)中医验方:

1.丹参、柴胡各15克,黄芩、枳实、姜夏、大黄(后下)、芒硝各9克,二花30克,连翘1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柴胡、青皮各6克,金铃子、枳实各10克,水煎服。

3.香附15克,乌药10克,水煎服。

4.茵陈12克,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9克,水煎服。

5.口服中成药如金胆片、胆舒胶囊、利胆消炎片等。

【注意事项】

(1)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3)密切观察,注意手术恢复,预防手术并发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5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