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属于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之证者,治以疏肝和胃为法。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的作用,肝气条达能舒畅全身气机,如精神抑郁,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症见胸胁胀满、喜长叹息、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等。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白芍、枳实、川楝子、香附、陈皮、白术、甘草。方中柴胡疏肝散结,枳实宽中下气,枳实与柴胡同用可以调理气机,消除胀满;白芍敛阴柔肝,甘草缓肝之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芍药与甘草合用,可以调理肝脾,肝脾得和,气机流畅,挛急可缓。
凡疏肝之药,不宜温燥,因肝为刚脏,即内经所谓“将军之官”。怒伤肝,肝郁化火,阳易亢,阴易亏。但滋阴药又碍脾,脾为土脏喜燥恶湿,肝气犯胃,每多化热伤阴,故用芍药以柔肝抑肝,平肝之阳以益肝之阴。肝气平则脾不受侮,《本草纲目》所谓“土中泻木”即指此而言。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本草载入肝胃小肠经,性味苦寒。“泄肝止痛,治热厥心痛”。《中药学》谓:“川楝子有毒,成人一次服6~8个即可引起头晕、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心跳、震颤、痉挛等症。”而张老在临证中以川楝子为主配合治疗肝气犯胃作痛,常重用至30g(砸碎煎)。不仅未见有中毒反应,而且每获卓效。香附、陈皮疏肝和胃;白术健脾胃,合之为治疗肝胃不和之有效方剂。
奥美拉唑,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希望可以帮你缓解疼痛。1.精神胜利法 胃痛发作时一定要稳住。努力忍住疼痛,镇定地坐在椅子上,然后缓慢地调息,慢慢把气吸到不能再吸,然后再慢慢吐气,如此反复10到20分钟左右,疼痛就减轻或停止。 2.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3.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4.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5.穴位疗法 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6.运动疗法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重要提示:以上方法只适合用于胃病比较轻或偶有胃痛的患者,也只能暂时摆脱胃痛的困扰,不能用于胃病的治疗。胃痛发作尤其是胃痛巨烈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
下一篇: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