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入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药家,评价甚高。其味苦微寒,其性辛而散。质轻气薄,入肝胆三焦心包经,有红柴胡、白柴胡、银柴胡之分。言老临证立论,擅长调理肝脾,疏方遣药,常以“四逆、“逍遥”、“补中益气”等方加减,使用柴胡既广泛又灵活。
柴胡为肝经主药,小柴胡汤为少阳百病之宗方,柴胡疏肝散以疏肝气,逍遥散以解肝郁,清肝饮以清肝热,龙胆泻肝汤以泻肝火,痛泻药方以搜肝风,四逆散以理肝脾,均将柴胡列为主要防邪,由表入少阳,领邪自少阳转表而出,引药入少阳之经,透达膜原之邪,更是非柴胡不可。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木火刑金,女子冲任不调,热入血室,柴胡也绝不可少。李东垣制补中益气汤去柴胡质轻气薄而选入补气之剂,以达升阳举气之目的,东垣可说是识柴胡而又妙用柴胡者,由此,柴胡之用,又别开生面。
中西医结合以来,柴胡广泛用于治肝、治胆、治胰腺、治内脏下垂、治一些热性传染病、治妇科病、治喉科病,使用更为广泛。
柴胡的功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柴胡能出表入里,转动枢机,散寒泻热,透达膜原,疏泄肝气,调理气血,升阳举气,引经入药。红、白柴胡大同小异,可互为通用,唯红柴胡入血分,主里,白柴胡疏肝气,走表。银柴胡不同于红、白柴胡,专攻清虚热。言老常言:“柴胡为医家之宝,肝家之要,选用有方,其功难得。”
柴胡用量:作为升举药、引经药给3-5g便可。其余用途,均可给10~15g。
柴胡劫肝阴之说问世,对后世影响颇大。清代温热病家也力主柴胡劫肝阴,致使不少医家不敢大胆使用,甚至忌用柴胡,弃宝为废,故柴胡劫肝阴之说,确有澄清之必要。
言老善用柴胡,认为本品按正常剂量使用,无论使用久暂,均无劫肝阴之弊。非但不劫肝阴,反能助养肝阴之品疗补肝阴不足。如《医宗己任编》所出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均系六味地黄合柴胡加柔肝之品。主持劫肝阴之说者认为,柴胡系纯阳之品,久用阳能伐阴。言老认为决不可离开肝的特点而论肝。肝喜条达,得柴胡疏泄,气行郁解,气血畅达,肝血调顺,肝阴何以会被劫?再则,柴胡质轻味薄,并非攻伐之品,具升散之功,而不备伐阴之力。受劫肝阴之说而忌用柴胡者可放胆施用。当然,肝阴不足之体,使用柴胡时,切忌辛燥之品。柴胡虽为医家之宝,仍应根据其功用,有适应证再投药,且中病之后,也当适可而止。如无柴胡之证,恣意用柴胡试之,徒然也!
相关文章: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痛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小柴胡汤的组成,方歌,加减运用,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4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分析
柴胡桂枝龙牡汤加减治疗更年心40例临床观察
大柴胡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详解与验案分享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为少阳专药,气质轻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从外解,故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柴胡的功效和作用和解少阳
本品苦凉,入少阳经。《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珍珠囊》则曰:?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稍子不能除。?《本草经疏》又去:?柴胡,为少阳经表药。?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为少阳专药,气质轻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从外解。故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小柴胡汤证,用柴胡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此乃邪在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所致。以柴胡轻清升散,薁桨透表,用黄芩清少阳相火,佐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汗出而解?(《伤寒论》)。
舒肝和胃
本品苦辛凉,入肝胆三焦经,《神农本草经》目:?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李杲则说:?柴胡泻肝火。?故有舒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心腹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胁痛腹胀。
升阳举陷
本品性轻清,主升散。《本草纲目》曰:?治阳气下陷。?《本草正义》亦曰:?约而言之,柴胡主治;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返其它而中气自振。?故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用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证,常与黄芪、人参等补气升阳之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舒肝解郁
本品味苦性凉,入肝经。《四声本草》曰:?主痰满,胸胁中痞。?《滇南本草》云:?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痉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药品化义》则曰:?味微苦,主疏肝。?故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可用治郁证,经水不调,热入血室等证。
若肝郁气滞胁痛,可与香附、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用治肝郁血虚所致的胁痛、月经不调等症,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如逍遥散。
清泄相火
本品苦凉,则能清热泻火,入肝胆三焦经,则能清泄相火。常用于头痛、眩晕、目昏障翳、耳鸣耳聋等证。
祛风除痹
本品为风药,风为百病之长,风去则湿去。《名医别录》载:?除湿痹拘挛。?故有祛风除痹之功效。若症见肢体重着,肌肤顽麻,或肢节疼痛,痛处固定,阴雨则发,此乃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而以湿邪为甚的痹证。可选用柴胡,祛风胜湿而除痹。
苦泄辛散,疏散退热
用治感冒发热,可与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本品尤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用治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常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应用,如小柴胡汤。
柴胡的副作用 若用量过大,苦寒疏泄太过则会产生强烈的全身倦怠、白日嗜睡、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浮肿、以及便软、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活动障碍症状。吃多了柴胡会导致身体倦怠、白天爱打嗜睡、反应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会降低、严重影响食欲等不良现象,这些在工作中或者是在学习中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适量的服用柴胡。
柴胡的炮制方法 1、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3、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柴胡的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柴胡治病验方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钱,炙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柴胡劫肝阴」之说,自温病大家叶天士之后,虽时有各医家论述,却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近期,笔者遇一例服柴胡后引发口大渴的临床案例,乃感前世医家论述之精准。兹总结与诸同道分享。
病案举例
袁某,女,62岁,既往有高血压3级高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骨性关节炎等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但仍常反复发作头晕。近因家事繁忙,午后受凉后出现头晕加重,站立不稳,自服姜汤后未缓解,于2015年2月2日以「反复头晕15年,加重伴乏力1天」为主诉来诊。刻诊:头晕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睁眼则旋转加重,站立不稳,伴怕冷,乏力,口苦,颈腰部及膝关节酸痛,二便正常,纳呆,寐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给予常规补液、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头晕稍缓解,但不明显。建议配合中药口服。
辨证:患者年过花甲,气血已虚,复感外邪,寒邪郁表,枢机不利,寒饮内停上泛,蒙蔽清窍,导致头晕目眩,如坐舟车,站立不稳;疏泄失职,胆汁不循常道而上溢,故口苦;枢机不利,阳气被郁,故怕冷;邪滞经脉,经气不利,故循行所过部位酸痛;舌质红,苔薄黄,皆为肝郁胆热之象。病位在脑,涉及肝脾,病性为脾虚肝郁,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治则:和解少阳,畅达气机,健脾化饮,降逆止眩。
处方: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加减:柴胡18克,黄芩12克,法半夏9克,太子参12克,炙甘草6克,泽泻20克,白术10克。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5年2月3日):次日查房,患者诉服用第一服中药后即出现口大渴,饮水不解,夜里多次渴醒,含漱后方稍微缓解,然晨起头晕、颈腰部酸痛较前明显减轻,已无视物旋转、恶心、欲呕等症,但口大渴。嘱其停用原药,另予减少柴胡剂量为6克 ,加用柔肝养阴之白芍15克,并加大太子参的剂量为30克。患者煎服后,口干症状明显缓解,继服5剂后诸症基本消退。
按:患者服用柴胡剂后出现口干渴、烦躁、不寐等,即古人所说「劫肝阴」之症。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能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清燥之品。
临床运用柴胡,多取其三大功效:一是解退和热,以柴胡为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方剂,如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治疗寒热往来,要达到退热、宣解外邪目的,根据发热程度及患者体质强弱,临床柴胡用量一般在15~30克左右。二是疏肝解郁、调和脾胃,以柴胡为主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疼痛、口苦目眩、两侧头痛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的剂量选中等即可,用量一般在6~10克左右,如用过量,则易使肝气疏泄太过,适得其反,且可能导致阳气受伤和或肝阴被劫。三是柴胡与人参、黄芪同用,具有升举阳气之效,方如补中益气汤,柴胡用量宜少,一般用3~5克即可。
总之,对于柴胡的应用,一是不宜单用,应在经方复方中按比例应用,则不致耗阴;二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大量应用;三是临证应善于思考,区别对待。
柴胡功效与作用
柴胡是一种中药材。也许其成名小柴胡颗粒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对柴胡原始的药材却很陌生。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吧!
一、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用于解热、退热作用较好。
2、镇静、镇痛的作用,一般比较适合用于胸闷胀痛,调经。
3、消炎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结核杆菌具有明显效果。
4、抗肝损伤作用。
5、抗病毒,预防治疗感冒。
6、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7、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
8、对胃肠的调节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的功效,使胃蛋白酶活性减低。从而对肠胃具有双向调节的功效。
二、柴胡的食用方法
1.柴胡汤:可以驱寒,预防感冒等。
2.柴胡鳖甲汤:可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适合体质弱者进补。
3.柴胡疏肝粥:一般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
4.柴胡青叶粥:适合心血管不好的老年人服用。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等。
三、柴胡的注意事项
1.柴胡的服用量不能过量。
2.孕妇儿童慎用。
【别称】北柴胡、竹叶柴胡、黑柴胡。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厘米。主根粗壮,长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质坚硬。茎直立,单生或丛生,实心,表面有细纵棱,叶互生,单叶;叶片倒披针形或条状宽披针形,长3~11厘米,顶端渐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叶边缘全缘,有纵向平行叶脉七~9条,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常有白霜;无叶柄;茎顶部叶同形,但较小。九月开花,花鲜黄色八~十月结果,双悬果,长圆形或长圆形卵状,有果棱,成熟果实的棱槽中油管不明显。
【生长环境】北柴胡分布在山东、浙江、湖北、四川、山西、西藏、吉林、辽宁、河南等地。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
【性味功效】味苦,性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验方精选】第一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月经不调,经来胸腹胀痛。第二方:柴胡6克,党参12克,黄芪15克,升麻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子宫下垂,脱肛。第三方:柴胡12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姜制半夏6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呕吐。第四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栀子10克,板蓝根15克,夏枯草15克,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无黄疸型肝炎(气滞型)。第五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青皮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郁胸肋脐腹胀痛。第六方:柴胡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神经衰弱,烦躁,心悸。十一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6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地龙的作用与功效
下一篇: 妊娠恶阻的中医辨证论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