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分析

道医 2023-06-25 11:48:00

【摘要】 目的:探析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诊治的72例月经不调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逍遥散加减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率。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9例,其治疗有效率为47.22%;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其治疗有效率为91.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6,P

【关键词】 逍遥散; 月经不调; 临床疗效

月经不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月经周期和经期出现异常。主要是以月经经量改变为主的经量过少或过多,以周期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先期、先后不定期、后期等。女性成熟的基本标志就是正常的月经来潮,而现如今妇科常见月经不调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色不正常或经期不规律等,重者还会伴发腰酸、胀痛、头晕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及生活[1]。目前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分为中医和西医两种,两种治疗方式各具特色,西医具有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大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在月经不调的治疗方面,多极力倡导中医治疗[2]。本文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诊治的月经不调患者作为临床观察病例,以逍遥散加减方为治疗手段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诊治的72例月经不调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将7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33岁,平均(26.13±0.53)岁,其中患者病程在1年内14例,1~3年11例,其余患者病程均在3年以上。患者病症特点为月经先期12例,月经后期18例,其余患者为月经期先后不规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24.83±1.45)岁,其中患者病程在1年内12例,1~3年间15例,其余患者的病程均在3年以上。患者病症特点为月经先期14例,月经后期15例,其余患者为月经期先后不规律。本次临床观察病例在入院后均经过B超检查并确诊,所有患者均排除盆腔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症特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的西医治疗。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一疗程,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药物配比成分:煨姜6 g,薄荷6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白术10 g,柴胡10 g,芍药15 g,当归15 g。逍遥散加减方中加入柴胡可以起到清热、疏肝的功效,加入当归和芍药可以起到养血的功效,加入茯苓和白术可以起到疏肝的功效,加入薄荷有助于充分发挥柴胡的疏肝气疗效。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还可以适当加减药物或用量,例如气滞者可调整柴胡用药至20 g,并加入香附10 g,枳壳15 g调理,能起到理气调经的功效;血瘀者可加入没药12 g,乳香10 g,丹参10 g和益母草10 g,能起到活血化瘀、调理经气的功效;寒湿凝滞者可加入炒茴香10 g,肉桂5 g,艾叶12 g,能起到散寒祛湿、温经活血的功效;肝肾虚者可加入炒杜仲10 g,川断10 g,能起到养肝益肾、调理经气的功效;气虚者可加入黄氏10 g,党参10 g,能起到益气助运的功效;月经量多者可加入荆芥炭8 g,仙鹤草15 g,煅乌贼15 g;气郁化热者可加入栀子10 g,丹皮10 g,去熟地加生地10 g。每日煎汁服用,3次/d,每次煎汁取450 ml,药量平均分配,分3次服下,每月行经前5 d左右连续服用3剂,连服3个月后月经不调症状能够得以改善。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显效:经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消失,经期小于1周,月经量恢复正常,患者贫血症状得以改善,月经不调症状完全消失,同时停药后3个月内患者经期正常,无复发;有效:月经不调症状基本消失,经期小于1周,但患者经量仍有稍多现象,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经治疗月经不调症状仍未改善,经期不正常且月经不调症状无好转或有加重趋势。根据上述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临床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47.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6,P

3 讨论

月经不调为常见妇科疾病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越来愈大、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减肥药物的频繁使用等因素,致使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女性患者出现的症状为经量多、淋漓不净,经期紊乱,极少数患者为月经量少[4],临床中也将其称为月经失调,主要表现有经期血量异常、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或伴有腹痛等症状。月经不调在中医上属于“崩漏”、“经期延长”、“经量多”的范畴[5]。一般情况下,饮食不规律、过度吸烟、酗酒、情绪刺激、环境因素、性生活频繁等都有可能引发月经不调。较为严重的患者能够引起妇科疾病、不孕、头痛等。导致月经不调的因素有很多,如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生殖器病变或功能出现异常者,肝病、高血压、流产、宫外孕、生殖道感染等[6]。目前中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同,根据月经不调分型的不同,选择正确的中医治疗方式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在《妇科玉尺》中有曰:“经贵乎如期,如来时,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数月一至,或月二三至,皆为月经不调”,中国医学认为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有肾气不足、七情所伤、过度疲劳、肝功失常等,情志不顺易致使气血阻滞,气血阻滞日久则引起血液流动不畅,阻碍脉络,使淤血内停,而致经行紊乱[7]。内伤以思、忧、怒等居多,外感以寒热,且这些诱因一般是在人体机体正气不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引起该病。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便是气血,而脏腑是气血生化的源头,特别是以肝、脾、肾、胃等脏腑功能出现失调最为主要,而在月经的产生中经络具有枢纽和调节的作用[8]。在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曰:“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藏血之脏,并与冲任两脉具有内在的联系[9]。决定着血海的泻溢与满盈,发生疏泄异常便会引起月经不调。脾胃为气血生化的源头,为后天之本,脾胃运行正常,则血海充盈,月经便如期而至,如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便会引起血海空虚,月经不调。肾脏藏精,为先天之本,属于天葵之源,肾气甚,天葵至,任通冲盛,月经便如期而至,如肾气不足,冲任亏虚,则经期延迟或量少。中医治疗疾病必求之本,是其精髓所在。因此,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其根本在于调经。临床上主要的方法是理气、补肾、扶脾等方法。理气是调理气机,不宜使用过香燥类药物,避免耗气损血,最好还是以开郁行气为主;补肾主要是真精补血,再佐以温阳之品,进而使精血俱旺,水充火足,月经便如期而至;扶脾主要是健脾升阳,不使用辛温或甘润类药物,避免困阻脾阳[10]。

逍遥散为调理脾胃的典型方剂,最早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此方剂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加薄荷助柴胡的舒达之力;当归味甘辛苦温,具有养和营血的功效,白芍味酸苦微寒,具有养血敛阴的功效,当归和白芍与柴胡联用具有补肝助肝的作用,使患者血和、肝和,血充而肝柔。木郁不达进而使脾虚不足,因此给予茯苓、白术能够益脾。该方剂主要是在于疏肝理脾、补肝助肝,使得肝气得疏、脾气健旺,气血兼顾、肝脾通调,月经便如期而至。在本研究中,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47.22%,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临床疗效较好,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明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5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35.

[2]郭美英.逍遥散加减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70.

[3]赵洁.逍遥散加减结合心理治疗治疗青春期女生月经不调3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2(12):51.

[4]张帆,冯玲媚.“阴三针”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月经不调100例[J].陕西中医,2008,29(7):800-801.

[5]杨世霞.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4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25(19):81-82.

[6]郭志清.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证举隅[J].医学信息,2012,25(3):551.

[7]靳伟红.132例加减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临床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5):194.

[8]杨可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病临床应用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88-889.

[9]孙欣峰.丹栀逍遥散加减结合手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9):1884-1885.

[10]潘敏.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病验案3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7):115-116.

文章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作者:王曙成

月经不调草药功效,调月经不调的孙医生

草药其实是属于中药的一种了,而月经不调,很多女性都相对来说信任中医一点,希望用中医来调理,因为很多人都说,中医是治根,而西药是治皮,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用中医来治疗,那么月经不调的草药功效有哪些呢?


月经不调草药功效
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一般生用,根入药,女性可用来调经,对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鸡血藤:女性用来调经止痛非常适用,鸡血藤这种药物具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红花来治疗经闭、痛经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孕妇要忌用。


月经是受内分泌功能控制的,受凉,劳累,情绪,细菌感染,药物,疾病等原因,都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异常,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情绪异常、寒冷、节食、抽烟喝酒等均可致月经失调。如果月经不调应该到医院做一下相关的检查,如果是病理原因要进行病因治疗,如果是功能性的建议到中医院进行辩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用药。平时要避免紧张,经期注意保暖,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


处方:勾藤12克,炒山栀9克,炒丹皮10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功效:本方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须在行经期服用。本方是由丹栀逍遥散合加味失笑散组成。丹栀逍遥散是滑肝解郁的名方,为治疗月经提前的主方。加味失笑散是化淤止血名方,为治疗月经过多的主方。两方合用,稍作加减,故能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等病证。其中加入川续断,有一定深意,川续断有补肾助阳、活血调经的作用;月经提前,经量过多者,多与肾虚有关,故加入川续断补肾调经。


药物的种类有哪些呢
拟交感胺类强心药即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拟交感胺类通过兴奋心肌细胞的β受体,激活心肌细胞内腺苦酸环化酶。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心肌细胞内的二磷酸腺苦(ADP)环化,并形成环磷酸腺苦(cAMP),cAMP可进一步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使心肌细胞外的Ca++进入心肌细胞内,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临床上常用的拟交感胺类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此外还有异丙肾上腺素、羟苯心安、吡丁醇及柳丁氨醇等。


双吡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上除洋地黄甙类外唯一口服有效的强心药,它具有正性肌力及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曾被认为是一类有临床应用前途的药物。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偏方,到更年期月经不调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偏方?月经淋漓不尽可能很多女性朋友们都有过,不过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了。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的话有可能是生活习惯不良,过度节食,还有情绪起伏比较大等等导致的。如果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女性朋友们可是得更加注重了,不过月经期间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呢?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偏方?
当归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滋补肝肾。主治月经不调。


偏方组成:当归9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熟地9克(经闭不用),续断9克,制香附9克,炒乌药6克,炙甘草3克,丹参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兼有白带者,加黄柏6克(盐水炒),苍术6克,炒山药9克,芡实米9克,炒扁豆9克,去熟地;先期色紫患者,加丹皮6克,生地6克,炒桅子6克;后期原方倍当归。


地骨皮女贞子


功能主治:养阴凉血止血。主治月经不调(中期出血)。


偏方组成: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于中期出血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5~7剂。


柴胡白芍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主治月经先期、经量血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偏方组成:柴胡6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0克,自茅根12克,香附10克,地榆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量血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者,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阴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调理月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配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冰冻食品,保持营养充足,不要过度节食,同时学会调节释放自己的压力,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等。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女性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防止过度节食,戒烟限酒,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用瘦肉、谷类、深绿叶蔬菜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