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中医理论多将“抑郁症”等同于“郁证”;将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进而可以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因实致虚等病机变化;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胸闷太息、倦怠乏力、入睡困难等体征;现代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方法。笔者多年来依据中医理论,采用四逆散合汤加减临床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汤中“桂枝”与“芍药”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炙甘草”振奋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诸药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古代没有抑郁症之名,但从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许多与本病临床表现近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种疾病及其证候与抑郁症有诸多相似之处,故相关内容散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等病证的记载之中。当代医家则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实践。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四逆散合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54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份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中风后肝郁脾虚证患者108例病历资料,男70例,女38例,年龄48-79岁;临床上以情绪低落、绝望、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易激惹等为主要表现;随机将入选的病例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抑郁量表评定总分等资料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保护脑细胞及活化脑代谢的药物、抑制血小板凝集剂、脑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5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四逆散合汤加减,组方:桂枝6g,白芍12g,炙甘草6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大枣各30g,生姜3片。兼有郁热或阴分不足者,减桂枝用量,加白薇20g、麦冬20g、石斛20g;心悸不安者,加茯苓15g、甘松15g;阳郁甚或阳气不振者,加巴戟天10g、炮附子10g、淫羊藿10g;兼有阴郁化热心火旺者,加丹参20g、莲子心20g、黄连20g;兼有痰热者,加青礞石30g、黄芩20g、半夏20g、陈皮30g。1天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对照组5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优解20mg,每天晨服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
按HAMD总分的减分率评估疗效[1]: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
4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进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54例中,显效55%,好转40%,总有效率95%;对照组54例中显效38%,好转46%;总有效率84%。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5讨论
中风后肝郁脾虚证,中医认为该病属“中风、郁病”之合病,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严重者可引起自杀。神以阳气、营卫等为功能活动的基础,而营卫循行、阳气消长与天阳盛衰变化密切相关,这恰是生命活动有周期性变化的基本机制。若营卫循行失度,则阳气消长也会发生变化。神由阳气所主,阳气的变化会导致人体神机的失常。所以,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宣阳开郁、振奋阳气、调畅神机。四逆散合汤剂中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益阴,桂枝可防芍药阴柔滋腻,芍药使桂枝温通而无发散太过之虞,二者相配,共奏宣通心阳、调和营卫之功。桂枝配炙甘草可振奋阳气而不伤阳,故二者相配之意在于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芍药配炙甘草,既可养血滋阴,又可酸甘化阴,益阴和营。桂枝与炙甘草可温振心阳、鼓舞气血、温通血脉,合龙骨、牡蛎则动中兼静,动以通阳,静则安神,四者相辅相成,使通阳与安神相得益彰。
在《内经》“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抑郁症发病原理,创立宣阳开郁,振奋神机之证治大法,形成抑郁症证治的基本思路。“疏肝解郁”是抑郁症证治关键。“阳郁神颓”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神形兼病,神病为主,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症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不出神形兼病之范围,并且主要表现为功能活动呈现出抑制性的变化,其中神机颓废是其特征性的改变。而阳气郁痹,生发异常是抑郁症之病机核心。阳气郁痹,则生发之机抑遏,表现为功能活动减弱。功能活动减弱的特征是昼不能精,且至夜则不能寐。进而提出畅达阳气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方法,通过畅达阳气以求达到舒畅气机,鼓舞脏腑气化,振奋神机,宁神定志之目的。心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藏神明,又为人身精神心理活动之总司。因此,通阳可以治心,治心可以调神。调神是抑郁症证治的重要内容,调神首先要疏通阳气,阳气宣达,神机才能振奋。当然,强调治疗抑郁症应当重视畅达阳气,振奋神机,并非否认其它病机的存在与治法的应用。相反,在此基础上,同时应当重视审察兼夹证病机,适当给予治疗。其次,需要重视阴精的谧藏,察其阴液之盈亏,阴液充足者,振奋阳气为要;阴液不足者,养阴为先,阴亏者神无所藏,安神必以养阴为基础。治疗中,重视大便通畅与否。便秘是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保持大便通畅是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临床内容。大便的排泄以阳气的鼓舞推动为动力,阳明胃肠的传导下行是大便排泄的基本脏腑器官,因此,抑郁症的便秘以宣畅阳气,畅达气机为首务,不可一味苦寒泻下,虽可求得一时畅快,日后反而越发秘结,甚至连一泻也难得。抑郁症病程长,易于复燃,因此,需要坚持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5-46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
治疗
1.西药治疗: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增加胃肠道蠕动,抑制胆汁反流入胃,常用的有:吗丁啉、莫沙必利。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伤;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黏膜,以减轻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思密达,为胃黏膜保护剂,有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生胃酮,能促使胃黏膜分泌黏液,从而保护胃黏膜;吉福士,有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愈合作用。
2.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按此辨证结果对症下药,效果比较理想。
3.饮食调养: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4.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饮食调养: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辨证分型 根据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一般可将慢性胃炎分为5个证型:脾胃虚弱型(含虚寒)、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但各医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又有不同认识。绍沛〔2〕 将本病分为5型。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方用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泄热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气交阻型,治宜理气化痰畅膈,方用启膈散加减。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方用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杨德明〔3〕 认为本病可分为4型。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药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药、茯苓、砂仁、海螵蛸、瓦楞子、大黄等。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药用:党参、白术、干姜、木香、砂仁、香附、半夏、海螵蛸、瓦楞子、败酱草、酒大黄等。胃阴不足型,治宜滋阴养胃,药用:沙参、麦门冬、石斛、玉竹、白芍药、海螵蛸、瓦楞子、酒大黄等。气滞夹湿型,治宜行气除湿,药用:郁金、香附、枳壳、枳实、法半夏、苍术、苏梗、茯苓、海螵蛸、瓦楞子、苦参、败酱草、酒大黄。邵荣世〔4〕 将本病分为6型。胃火上炎型,治宜通胃泻火、通腑泻浊,药用:代赭石、姜炒竹茹、炒枳壳、姜半夏、五灵脂、黄连、木蝴蝶、制大黄。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利胆、和胃降逆,药用:炒柴胡、白芍药、炒枳壳、郁金、姜半夏、陈皮、制香附、佛手、金钱草。胃阴不足型,治宜滋养胃阴,药用:南沙参、北沙参、麦门冬、石斛、法半夏、白芍药、乌梅、甘草、芦根等。寒热错杂型,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饮伏中焦型,治宜辛甘通阳、温化寒饮,药用:桂枝、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姜半夏、陈皮、干姜、吴茱萸等。胃络瘀血型,治宜活血化瘀、和络护膜,药用:蒲黄、五灵脂、刺猬皮、九香虫、制乳香、制没药、炙大黄、三七、白及等。
基本方加减 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特别是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的治疗大法,并随症加减,可提高本病疗效。王美 用自拟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药用:柴胡、枳壳、白芍药、苏梗、党参、白术、陈皮、姜半夏、代赭石、黄连、吴茱萸、甘草。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8%。李战平 用自拟升降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6例。药用:党参、代赭石、白术、茵陈、升麻、柴胡、枳实、黄连、煅瓦楞子、海螵蛸、甘草。并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82例,好转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李素娟〔7〕 采用抑胆清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0例。药用:柴胡、郁金、陈皮、半夏、竹茹、黄芩、代赭石、大黄炭、甘草。水煎服,日1剂。结果:显效74例,有效3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8.3%。骆天炯 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每日1剂,早晚分服,3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5%。张晓明 采用柴芩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药用:柴胡、黄芩、陈皮、姜半夏、竹茹、黄连、吴茱萸、白芍药、白术、枳壳、白及、三七、甘草。结果: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5.33%。
2.3 中成药治疗 戴益琛等采用邦消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结果:治愈l4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70%,有效率为80%。钟毅等采用胃肠舒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结果: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86.7%。许光林 采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肖章红 采用胃力康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4例。结果:总有效率88%,临床症状好转率91%。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从肝胆入手兼顾脾胃的治疗方法,同时联合西药促进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二者合用可取得标本兼顾之效。王观秀等 采用自拟疏肝平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8例。药用:柴胡、枳壳、陈皮、佛手、黄芩、黄连、吴茱萸、大黄、白芍药、甘草等。日1剂,早、晚饭后服。同时联合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饭前口服,4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李常海等采用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8例。药用:柴胡、枳实、黄连、吴茱萸、白芍药、厚朴、郁金、佛手、半夏、旋覆花。日1剂,饭后服。同时合用吗丁啉20mg,每日3次,饭前服;铝碳酸镁颗粒1包,每日3次,饭前服。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8%。黄朝阳 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2例。呕恶明显加旋覆花、代赭石;烧心泛酸重者加煅瓦楞子;热重加蒲公英;气虚加党参、黄芪。每日1剂。合用硫糖铝1.0g,每日3次,饭前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服。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总有效率为95.2%。
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其证多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或因脾虚,营血不足,肝失疏泄而致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手足不温。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等配伍组方。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逍遥散方: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者各一两 甘草微炙赤五钱,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方义:此系治因受不如意的刺激,郁郁不乐,迁延日久,不能痊愈,且影响了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常度和充分供给,从而引起一切病变之方也。逍遥散证就是古人所谓“肝郁脾虚”或“肝火旺,肝血伤”的证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5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丙肝102例
下一篇: 四逆散合六磨汤治疗痔瘘术后便秘7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