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真武汤对各型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4例典型病例列举。结果真武汤加减治疗各型水肿效果满意。结论真武汤治疗各型水肿进行辨证论治,效果均佳。
【关键词】真武汤;治疗水肿;探讨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太阳病过汗伤及肾阳或少阴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内停,泛溢全身,是温阳化气行水之剂。其病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肢体浮肿。②脾肾阳虚,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③慢性肾炎,慢性肠炎。④现代医学心衰引起的水肿,其中显著的强心利尿作用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求平衡,促进肌体的循环。⑤水饮与里寒合而咳嗽。⑥损伤大量汗液后,引起的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原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摘自《伤寒论》)。方中药物:附子辛热温肾壮阳,使肾阳复而水有所主。白术健脾燥湿,使脾土健而水有所制。生姜宣散水气,佐附子助阳,是于主水之中有散水之意。茯苓淡渗利水,佐白术健脾,是于制水之中有利水之用。芍药敛阴和营,既可制附子刚燥之性,使之温经散寒而不伤阳,又可于大队温阳利水剂中起到固护阴液的作用,以免过利伤阴。此外,芍药尚能活血脉,利小便。笔者将真武汤治疗各型水肿的经过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0例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8岁至75岁之间。肾阳虚者水肿12例,脾肾阳虚而至水气上逆凌心者水肿14例,脾肾阳虚者4例。
1.2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真武汤为主加减治疗,并将其中的典型4例列举如下,请同道斧正。
1.2.1肾阳虚者水肿(现代医学:肾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证见:水肿不消,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迟细等一派虚寒脉证。此为病久,肾阳虚衰而不能温阳化水,而致三焦气化不利,水湿潴留,不能排出,用峻烈的利尿剂而损伤肾气,治标不治本。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为扶正祛邪之法。
典型病例1:
张某某,女,55岁,二年前周身浮肿,高血压,尿中蛋白(+++)经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而尿中反复出现蛋白(++),有时下肢轻度水肿,腰酸腿困。脉沉迟而弱、舌淡、苔白等症。反复时好时坏,持续两年。给予真武汤10剂,之后以真武汤为主配为药丸,服20天后肿退,尿蛋白(+),又服用1月,尿蛋白(±),又服药15天,尿蛋白(-),其后随访一年未复发。
1.2.2脾肾阳虚而至水气上逆凌心者水肿。(现代医学心源性水肿)证见: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脘痞纳差,怕冷,面色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此为脾肾阳虚衰微,气不化水,水邪泛滥则面浮,肢体尽肿。尿少,水饮上凌心故心悸,脾阳虚衰,健运失职则脘痞纳少。阳虚血瘀则面唇青紫。舌胖,脉结代或沉虚数,苔白滑为阳虚之证,用真武汤温肾健脾,化饮行水治疗,同时辅以红花,益母草,北五加皮,赤芍化瘀行水效果佳。
典型病例2:
王某某,女,71岁,五年前经内科诊断为慢性心功能衰竭。经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无劳作能力,严重时不能下地活动。就诊时面浮,下肢肿,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脘痞纳差,怕冷,面色青紫,脉沉虚数,舌胖质黯,苔白滑,给予真武汤加用红花,益母草,赤芍,北五加皮服药1周,水肿基本消退,心悸明显好转,可少量进食而未诉腹胀。之后给予真武汤为主配为丸,服药2月,可以在家中生活自理,近两年以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较轻。且每次发作时服本药效果佳。
典型病例3:
患者张某某,男,60岁。4年前因头晕、全身无力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时查:胸片:左心室扩大伴右心室扩大合并肺淤血;心电图: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各盗联低电压;心脏彩超:左心室明显扩大,二尖瓣、三尖瓣收缩期关闭不全。4年来病情渐加重,起初可做较轻微的工作,尤以近1年以来,无劳作能力,还出现全身浮肿。到我科就诊时:精神差,面色晄白,怕冷,全身浮肿,肢冷无力,脘痞纳差,尿少,舌胖,苔白滑,脉沉虚结代。此为脾肾阳虚,病久气血不足之症候。给予真武汤合用生脉饮治疗15天后,肿消,肢软好转。精神、饮食均有明显好转。随后真武汤为主配为丸,合并生脉散服用,效果极佳。1月后复诊,患者生活可自理,可自己锻炼行走,精神可,脉较前明显有力。
1.2.3脾肾阳虚者水肿(现代医学生理性水肿)证见:双下肢水肿,尤以站立久者为著,以水肿反复发作为特点,多数患者水肿不甚,休息或口服利尿剂好转,之后又易复发。到医院检查无病理性改变,诊断为生理性水肿,而此类病人以有“手足不温,脉迟缓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微清凉。”属中医的脾肾阳虚之证。
典型病例4:
赵某,女,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晨起后减轻,反复发作,持续3年,服用利尿剂后变轻,但易复发,此患者就诊时观之:唇淡,手足不温,脉迟缓无力,给予真武汤为主配丸剂治疗1月,双下肢水肿消失,又服用2周,未复发。
2结果
应用真武汤治疗各型水肿收效明显,尤其对笔者列举的4例典型病例更是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3体会
3.1真武汤治疗水肿,以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证,效果均佳,尤以治疗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中的尿蛋白阳性的患者,效果佳,有时患者出现手足温暖也可用此方治疗,不过需加大白少量或加少许黄芩,以缓和附子的燥热。
3.2真武汤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作用,心衰时,强心作用更显著,治疗心衰患者多伴有血瘀,加用活血效果更佳。本方利尿作用,从而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衰竭心脏功能改善,所以脾肾阳虚而致水凌于心者,每用此方均有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苗润田.伤寒论教程.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P237.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1、真武汤,出自《伤寒论》。
2、组成:茯苓三两(9克),白芍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炮附子(去皮,破八片)一枚(9克)。
3、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4、功效:温阳利水。
5、主治:脾肾阳虚水肿。全身浮肿,四肢沉重,小便不利,恶寒肢冷,腹痛下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
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87%。可见经方之类肾系水肿病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四类药为主组方的。
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
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泛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导,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金匮要略》“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即指此而言。
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6?1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致成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语“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竟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涩保精。
5.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这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乃愈。”是《金匮》治疗水肿的原则。
由上可见,补益脾肾、发汗解表、温阳利水、渗湿利水药再经方治疗肾系水肿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方剂配伍作为一个整体是针对病证的病机,有目的地将群药经过合理配伍,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四者在经方方义中的体现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五苓散,方中以泽泻淡渗利湿为君,辅以桂枝甘温辛通,白术健脾利水,通利膀胱与健脾助运合法,不仅能利小便,通气化而去水湿,也能健脾振奋运化而去水湿,共奏化气、行水、解表之功;再如防己黄芪汤,方以黄芪防己为君,通过补气与祛除风湿合法,使脾气健运,表虚得固,风邪得除,水湿得行,而肿自消;真武汤,方以附子为君药,主以温阳,配以茯苓、白术、白芍兼行散水、利水、燥湿,刚柔通涩相济,共奏温阳利水之功,使阳复阴化水行。
上述三方均由利水渗湿药、温阳药、健脾药组成,均是针对水肿病而设,然其治法侧重点不同,方义也有别。这不仅体现了经方组方用药对疾病病情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也反映了经方在病情针对性基础上的组方完整性和严谨性。这也是经方在把握疾病发展演变规律和配伍用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病—证—症” 的结合组方理论,是治有主次,分进合击的组方配伍思路的体现。
此外,从治疗水肿经方的君药组成来看,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猪苓)、解表药(麻黄、桂枝)几乎占了君药的全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方时代对发汗、利小便治法的推崇。
结语
《伤寒论》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不仅有着完备的理法方药,而且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伤寒论》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肾系疾病如水肿、腰痛、淋证、肾劳,从临床上说,都是属于治疗棘手的病证。本文粗浅地探讨《伤寒论》中的治疗肾系水肿病专方的用药和配伍规律,目的也是为了开拓视野,抛砖引玉,为治疗肾系疾病寻找更深刻的理论渊源,从而拓宽肾脏疾病的治疗思路。
健脾利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