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雷诺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雷诺综合征,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治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4%。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辩证治疗雷诺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试用。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雷诺综合征;治疗效果
雷诺综合征是由于血管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总结2010年-2014年中医科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原发性雷诺综合征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12-49岁,平均(30.2±5.6)岁。病程3个月-9年。主要临床表现:病人常在受冷或情绪激动后,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发作常从指尖开始,以后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及足趾,伴有局部发凉,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转为潮红,皮肤转暖,并有烧胀感,最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热饮或暖和肢体后,常可缓解发作,一般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色由苍白、青紫、潮红阶段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至为15~30分钟,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或苍白后即转为潮红,并无青紫,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减弱,发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外,无其他症状。18例患者均经临床严密观察,激发试验确诊。
1.2 诊断标准:两侧肢体对称性变色、苍白,遇冷或情绪激动时易诱发,可通过激发试验检查确诊,且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雷诺现象[1]。
1.3 治疗方法:应用中药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处方:当归20g,桂枝10g,赤芍、白芍各15g,细辛5g,吴茱萸10g,干姜10g,附子片10g,鹿角胶20g,川芎15g,甘草6g,大枣15g。上方二煎后将药液混合,分2次早晚服,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避免寒冷刺激,保持手温;同时避免情绪激动和创伤,戒烟戒酒。
1.4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随访3a未见复发;显效:服药15d,症状即缓解,30d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a,未见复发;有效:经15d治疗,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但接触冷水手指仍麻木疼痛,离开冷的刺激则迅速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不见减轻。
2 结果:
应用当归四逆汤共治疗36例患者,其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61.11%;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4%;无效2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5个疗程。
3 讨论
雷诺综合征是指肢体动脉和小动脉出现阵发性收缩状态,常于寒冷或精神紧张时发病,表现为肢体尤其手指皮肤出现对称性的苍白、青紫和潮红的间歇性改变,多见于女性。从中医理论分析,该病的症状表现应属“痹证”、“四肢逆冷”范畴。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此外,情志内伤,冲任失调,造成疏泄不利,气血运行不畅,亦可导致该病的发生。我们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患者素体阳虚血亏,不能温养四肢,复遇外寒,则血寒凝滞,脉行不利,故出现手足厥冷、麻木甚至疼痛。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通草等构成。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以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寒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阳气不足,阴血亦弱,外受寒邪,伤于经络,血脉不利所致诸症[2]。以往有研究报道单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该病[3,4],疗效满意。结合本治疗结果,认为该方确为治疗雷诺综合征之良方。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0:53
[2]俞守艳,杨启发.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治疗肢端动脉硬化闭塞症3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0):553.
[3]吴桂熙.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雷诺病16例分析[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20):1678.[4]张国斌,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雷诺综合征31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9):23.
文章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雷诺氏综合征又称雷诺现象,它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它一般多出现在各种风湿病中。患者自免系列提示有抗核抗体及抗U1 RNP抗体阳性,RF阳性,则提示有类风湿等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血管炎抗体阴性则可排除结节性红斑。治疗原则: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口服或扩张冠状血管、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和轻度抗凝作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制剂,剂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也可以用右旋糖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及扩张血管的潘生丁进行治疗。除了上述这些老药之外,还有新药pentoxifylline,它是目前报导较多而且临床应用已经证明有效的药物,也可试用。2.中药治疗:桂附汤加减(自拟方)——肉桂10g制附子6g丹参15g 当归15g川穹10g甘草10g(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川穹及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也具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作用)。也可用当归四逆汤酌情加减。3.物理疗法4.体育锻炼
当归四逆汤有什么功效,或者在平时生活当中如何利用它,帮助自己治疗和缓解一些疾病,对于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吧?所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介绍一下,当归四逆汤的几个功效,以及面对一些疾病,如何正确的利用它帮助自己进行治疗,减少这些疾病的危害。
1.虚人感冒 用本方加减:当归、白芍、桂枝、细辛、木通、防风、紫菀、生姜、大枣、甘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虚人感冒42例,结果:全部治愈。
2.老年慢性头痛 用本方加减:当归9g,桂枝9g,赤芍9g,细辛3-6g,甘草6g,通草6g,大枣1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白术;肝肾阴虚如以肝阳偏亢为主者则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则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甚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最低60岁,最高83岁,平均65岁;病程8年以上15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18例,6个月以上15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3.肩周炎 用本方去通草、大枣,加葛根30g,鲜姜3片。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用十香暖脐膏(附子、干姜、吴萸、丁香、肉桂等),松香散(松香、姜黄各10g,冰片3g)外贴痛处。治疗肩周炎33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0例)。又用本方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一般服l-3个疗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30例(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有效1例(疼痛轻微,功能恢复稍差),无效1例。
上面就是当归四逆汤的几大功效,以及面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服用方法,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当归四逆汤其实可以有效的帮助缓解,以及肩周炎的问题, 如果说我们的身体存在这种症状,那么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有效的解决。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证的经典方。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冻疮、下肢关节疼痛多例,效果满意,经得起重复验证。
案一:膝关节疼痛验案
患者仇某,男,40岁。2009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3天。患者电话中告知,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外观不红肿,触摸局部皮温不升高;胃纳好,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脉未见,余无特殊不适。既往无关节炎病史。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凝滞经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处方:当归6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通草10g,生甘草10g,大枣5枚。5服,水煎服,日一服。服3服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5服药后疼痛消失。
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其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是本方证关键。从构成本方的药证分析,不难发现本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方中当归可以养血止痛,「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细辛主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可以解表散寒,大凡经络脏腑沉寒痼疾用之可驱;通草用意不太好解,教材谓其通经脉以畅血行,这样解释似乎有假药物功效主治简单堆砌以随文敷衍之嫌,笔者认为可能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局部水肿有关,如冻疮常常见有手背肿胀。综上所述,全身疼痛(头、胸、少腹、四肢),尤其以四肢关节的沉寒痼疾疼痛(如多年关节疼痛,遇冷加重等),或肿胀,脉沉细是本方证特征。此外,日本汉医从腹诊角度对本方证特征进行探索,认为「腹皮拘挛者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且有左侧脐旁天枢(脐左右各一寸)之上下挛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汤、当归建中汤证。在右少腹腰间有结聚者,而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属当归四逆汤证。」
案二:误治「冻疮」医案
患者王某,男,43岁。2008年2月17日来诊。
主诉:双手冻疮4年。患者4年前双手即开始生冻疮,手背胀痛,纳眠俱佳,余无不适,察见患者双手肿胀,按之凹陷不起,颜色苍白微青紫,手背冻疮较多,手凉,耳边有冻疮,舌淡红,脉沉细。正处方之际,患者诉说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无力症状,不能长时间举重物,无肩颈酸楚疼痛不适,曾于当地医院检查颈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期间未做任何治疗,后自行缓解。目前上肢无力症状基本消失,再查:颈椎活动度基本正常,双侧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旋颈试验均为(-),双上肢肌张力无明显异常,肌力无明显减退,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引出,霍夫曼征:左(+-),右(-)。笔者未加考虑,认为是冻疮末梢循环差导致双手无力,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当归30g,桂枝15g,白芍10g,细辛6g,通草10g,炙甘草6g,小红枣5枚。五服,水煎服,日一服。
2008年5月家人电话告知患者断断续续服药,改善不明显,亦未重视,4月份出现左半身麻木而前往医院就诊,查头颅CT、颈椎CT均未发现异常,5月份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查颈椎MRI诊断为「颈椎脊髓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
按:接诊时笔者未能详查,按照既往治疗冻疮经验断定为当归四逆汤证,且手背肿胀是通草证,沉寒内伏、病程久、疼痛是细辛证,本以为药无虚发,丝丝入扣,切合病情,不料药后改善并不明显,说明方证不对应。与其说本案是经方误治,还不如说是误诊更合适。
颈椎脊髓内肿瘤是发生在颈椎的髓内肿瘤,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很有可能与其它能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功能损害的疾病相混淆。另外,因肿瘤生长缓慢,加上脊髓具有极大的耐受力,且病情时有缓解,致使难以在早期做出诊断,临床误诊率极高。「运动障碍通常是髓内肿瘤第二常见症状。颈椎肿瘤常在下肢出现症状之前,已有上肢乏力的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与位于脊髓中央的肿瘤导致的前角神经元细胞的损害和压迫出现的症状相符……大多数的病人主诉有活动不灵,疲劳和活动能力降低。」在辅助诊断上,「髓内肿瘤在平片所见多为阴性,平扫CT又多不能显示,MRI能清晰显示脊髓的大小及有无形态异常,可确定肿瘤为囊性的还是实性的,多数肿瘤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颈椎脊髓内肿瘤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之所在。
笔者虽然当时考虑到做神经系统相关检查,但还是因为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陌生,所以未能提高警惕,误以为是冻疮所致。从本案中笔者吸取了教训,在明确西医病名诊断的前提下再进行纯中医的诊断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方名】
当归四逆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
【方诀】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化裁】
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附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附注】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痛经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