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华,男,49岁,工人。初诊:1975年5月30日。反复胃脘疼痛30余年,春秋季症状加重,1974~1975年间曾两次因上消化道出血入当地医院治疗,钡餐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胃舒平、注射止血剂后,症状好转出院。近1个月来胃脘疼痛又作,逐日加剧,饥时痛甚,得食痛减,胃脘嘈杂、灼热,呃气反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属肝气犯胃之胃痛,拟疏肝泄热、和胃理气治之。
焦山栀10g 黄连6g 青皮10g 吴茱萸4.5g 煅瓦楞(先煎)18g 木香(后下)10g 砂仁(后下)10g 草果仁3g 延胡索6g 炒川楝10g 神曲10g 甘草3g
5剂。
二诊:6月6日。上方服后,胃脘疼痛、灼热及呃气均减轻,仍反酸,近因饮牛奶后上腹不适、肠鸣腹泻。苔白腻、舌尖红,脉弦。肝胃气机渐得疏理,但脾运不健较为突出,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佐以疏肝和胃。
潞党参24g 焦白术10g 干姜6g 茯苓18g 猪苓6g 泽泻10g 黄连3g 吴茱萸6g 甘草3g
4剂。
三诊:6月13日。腹泻已止,胃脘仍隐痛反酸,舌尖红、苔白,脉弦。再拟疏肝和胃、燥湿运脾为治。
陈皮10g 法夏10g 黄连6g 吴茱萸6g 乌贼骨10g 草果仁10g 煅瓦楞(先煎)18g 神曲10g 炒麦芽12g
4剂。
四诊:6月20日。胃脘痛消失,反酸减轻,仍守原法,加清肝化瘀之品,5剂后诸症愈。
黄连10g 吴茱萸4.5g 煅瓦楞(先煎)18g 乌贼骨10g 神曲10g 炒麦芽18g 青皮10g 草果仁10g 焦山栀10g 丹参18g
按:胃脘痛一症,首辨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并须权衡轻重缓急。初发实证为多,病在气分,日久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或由气滞渐致血瘀。本例胃痛长达30余年,不惟中气已虚,情志亦受影响,酿成肝郁气结化火,横逆犯胃之证。故胃脘痛势急迫、嘈杂反酸、有灼热感等,舌红、脉弦数亦属肝郁化热之象。首剂以泄肝和胃缓其急迫,黄连、焦山栀配吴茱萸、草果苦湿泄肝胃之火、辛开肝胃之郁,佐木香、砂仁、青皮、川楝、延胡索、神曲理气和胃止痛,再以煅瓦楞制酸、甘草和中。一俟肝胃郁热势减,即针对脾湿泄泻,着手健脾和胃、扶助中气。最后仍以调和肝胃之剂,加活络化瘀之品(久痛入络)而收全功。整个治疗过程,祛实避免峻剂攻伐,以防损脾害胃,补虚忌用壅补滋腻,以免胃气呆滞,且孰先孰后,亦自有法度,不可不察。
胃脘痛单方 [用料]紫砂罐一只(即修锅匠用做熔铁的砂罐)。
[制用法]用上物蘸水磨汁,开水冲服,一天3次。
[功效]胃脘剧痛、呕吐酸水、暖气等症。
八角茴香治脘腹痛 [用料]八角茴香六钱。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极细),每天服3次,每次一钱。水煎3次服也行。
[功效]脘腹急痛。
土木香治十二指肠溃疡 [用料]土木香二至三钱。
[制用法]研末,冲开水服,每天1~2剂。
[功效]主治十二指肠溃疡。
丁香黄酒饮治胃痛 [用料]丁香3~5粒,黄酒1盅。
[制用法]将上两味一同放入碗中,隔水炖10分钟,乘温饮用。每天1~2剂。
[功效]温暖脾肾,散寒化淤,止呕止痛。可治疗胃寒疼痛、呕吐。
桂花酒治胃痛 [用料]桂花60克,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桂花放入白酒中,密闭浸泡,经常混动,一星期后即可饮用。每饮10毫升,胃痛发作时,加热温饮。
[功效]温中散寒,活血散淤。可治疗胃寒疼痛。
苦瓜花粥治胃痛 [用料]苦瓜花1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苦瓜花研为细末,粳米入锅加水煮粥,熟后调入药末,候温服食。每天1剂,2次分服。
[功效]清肝泻火。可治疗胃热疼痛。
芭蕉花粥治胃痛 [用料]芭蕉花2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芭蕉花研为细末,粳米入锅加水煮粥,熟后调入药末,候温服食。每天1剂,2次分服。
[功效]平肝降气、化痰软坚。可治疗胃痛、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等。
生姜萝卜汁以治胃痛 [用料]生姜50克,萝卜500克,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生姜、萝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兑入食盐调匀,即可饮服。每天1剂,2次分服。
[功效]宽中下气,和胃止痛。可治疗胃脘部阵发剧痛,腹部绷紧。
土豆粥治胃痛 [用料]土豆250克,蜂蜜30克。
[制用法]将土豆(不去皮)洗净切碎,入锅加水煮至粥状,服前调入蜂蜜,每天清晨作早餐食用。连服15剂。
[功效]和中调胃,益气健脾。可治疗胃脘隐痛不适。
清炖鲫鱼治虚寒胃痛 [用料]鲫鱼250克,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和味精各适量。
[制用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洗净后留几片放鱼上,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包扎在纱布内,并将药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炖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放入少许味精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主要可治疗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较好疔效。
猪肚胡椒治胃痛久治不愈 [用料]猪肚1个,胡椒10粒,姜5片。
[制用法]将猪肚用醋水反复洗净,纳入胡椒和姜片,隔水炖烂。每天早晚就饭吃。
[功效]温中下气,补脾凋胃。可治疗胃痛已久、身体虚弱、饮食减少、日渐消瘦。
鸡蛋壳炒焦治胃痛 [用料]鸡蛋壳。
[制用法]将鸡蛋壳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每天2~3次,每次3克,饭前用开水冲服。
[功效]消食健胃。治饥饱胃痛、嗳气吐酸水,抽筋麻木等。
文旦鸡下气健胃定痛 [用料]文旦(柚子)1只,童子母鸡1只,红糖、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留在树上的柚子,用纸包好,经霜后摘下,切碎,同去内脏的母鸡共放于器皿中,加入酒、糖,蒸至烂熟。于1~2日内吃完。
[功效]温胃止痛。治虚寒胃痛。
陈香橼健胃驱气止痛 [用料]陈香橼(末)50克,川椒、小茴香各20克。
[制用法]陈香橼焙干,研细末,川椒、小茴香共研末混合拌匀。每服5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行气止痛。治胸闷胃痛。
椒盐火腿治胃寒腹痛 [用料]火腿瘦肉25克,花椒、盐、葱、姜各少许。
[制用法]火腿切成片,加葱末、姜片,水适量,清蒸熟烂后备用。花椒用锅炒焦,加入盐粉再炒,放于小盘内。以火腿肉,蘸椒盐吃,顿食或分顿食之。
[功效]温胃,理气。治胃痛、气滞腹痛、打呃等。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
基本介绍中医学名 :胃痛 发病部位 :胃脘 相关西医疾病 :急慢性胃炎等 其他名称 :胃脘痛 多发群体 :所有人 疾病分类 :内科-脾胃 传染性 :无 名词解释,历史沿革,胃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诊断依据,病证鉴别,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证治分类,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调护,文献摘要,名词解释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的病证。历史沿革1、胃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内经》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还提出寒邪、伤食致病说。 2、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直至金元时代李杲《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3、明清时代进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胃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病因1、外邪犯胃 外感寒湿热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阳而发胃痛。病机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病理性质: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诊查要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1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下一篇: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痞证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