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1-2-7
文/一生所爱帮老乡大将搬家。在整理一堆旧书籍的时候,大将蹲在地上呜呜大哭起来。大将打开的是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日常开支,一笔一笔,清晰到一块钱的早餐,三块钱的午餐。稍后,大将给我讲了关于他和父亲的一段往事。大将的家在徐州乡下的一个村子里,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徐州火车站附近打短工,难得回家一次。大将考上西安的一所大学时,父亲从银行取出一包钱,一张一张沾着口水数,数了一次又一次。大一的时候,大将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网吧里。他虽然感觉到有些虚度光阴,但身边的同学们都差不多,不是打球,就是看电影,或者上网打游戏,大将也就释然了。暑假回家,大将在村里待了几天,感觉特别无聊,就忐忑地对父亲提出,想去他那里玩几天。至少那里有网吧!父亲竟然破天荒地答应了。远远地,大将就看到父亲等在火车站的出口。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大将第一次感觉父亲在人群中是那么扎眼――衣服破旧,还宽大得有些不合身。他提醒父亲,衣服太旧了。父亲说,出力干活的,又不是坐办公室,穿那么新干吗 他又说,那也太大了啊。父亲又说,衣服大点,干活才能伸展开手脚,不然,一伸手,衣服就撕破了。写在过往日子里
让大将没有想到的是,在2003年,月入就有四千多元的父亲,竟然住在一栋民房的阁楼里,只有六七平方米。除了一张铁架床之外,还有个放洗脸盆的木架子,那个多处掉瓷的搪瓷盆上,搭着一条看不出本色的旧毛巾……大将一直以为,父亲在城里过的是很舒服的日子,没想到竟是这样清苦。
父亲把大将带回住处,就说:“你坐着,我要去忙活了。”说着,就咚咚咚下楼走了。大将坐不下去,就悄悄地关上门,下楼,跟在父亲身后,他想看看父亲是做什么的。七弯八拐,大将跟随父亲来到了徐州冷库。那儿聚集着十多个跟父亲差不多的人,有的推着推车,有的拿着扁担,大将看到父亲从门卫那里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车。正在这时,一辆大货车进入大院,父亲和大伙一起,跟在车后拥了进去。几分钟后,大将看到了父亲,他弓着腰扛着大大的纸箱,走几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处的毛巾擦额头的汗,再前行几步,把背上的纸箱放到手推车上,接着又奔向大货车,几秒钟后,又弓着腰扛来一个纸箱。如此反复七次之后,父亲推着那辆车向冰库走去,弓着腰,双腿蹬得紧紧的,几十米外的大将甚至看得到父亲腿上的青筋。原来父亲赚的是血汗钱!大将惆怅不已。他向门卫打听,搬一次货,能有多少钱 门卫告诉他,五毛钱一箱。大将在心里算了一下,父亲一次运了七箱,赚三块五毛钱。写在回忆中
大将当天下午就回了家。他不再想着上网了,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父亲暴着青筋的腿。他还算了算,自己在网吧浪费了多少父亲的汗水。大将返校的时候,父亲又从银行里取出厚厚的一沓钱,数了又数,交给大将。大将数了一下,说,“这学期时间短,有两千就够了。”说着,分出一半,留给父亲。这一天,大将下决心做个好儿子,做个好学生。但他的这种想法,很快成为过眼云烟。当那些旧日的玩伴又吆喝着去网吧,当他有意无意地看到魔兽游戏图案,他内心里总是忍不住躁动。终于,他又一次走进了网吧。国庆节的时候,室友们组织去K歌,去酒吧,还去洗了桑拿。从家里带来的两千块钱,到十月底就没有了。大将给妈妈打电话,说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带来的钱花完了。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大将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大将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身上背着一床棉絮。大将把父亲带入校园里,才小声问他:“你怎么来了,我给妈留了账号,你把钱打入那个卡上就行了。你跑这么远,还背着这个东西,又辛苦,又浪费钱。”。父亲讨好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 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天冷了,这是你妈妈用自己种的棉花给你做的棉胎。”大将嗫嚅着说:“已经……好了……”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父亲说:“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不影响你。”大将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正想说带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父亲又说了,“再有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吧 我这次给你带了三千块,你刚生病,要吃好点,把身子养壮点,才能有精力上好学。”父亲止住脚步,“你回去吧!”大将知道父亲的脾气,就不再说什么。他走出不远,回头的时候,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朝他挥手。他想起读高中的时候,每次父亲送他去县城的学校,都是这个场景,泪就溢满了眼睛。干瘪的钱包终于鼓了起来,一周不见的魔兽又在呼唤大将。晚饭过后,大将又去了校外的网吧。五个小时的凶猛厮杀之后,大将要回宿舍了。和往常一样,他又来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树下,从那儿翻墙进校。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大将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哭了好一会儿,大将又接着说:“后来我妈告诉我说,我爸听说我病了,就不顾一切地要来看我,买不到座位票,又舍不得买卧铺,站了二十多个小时来到西安。为了省下住宿的钱,在我们学校的墙角下蹲了一夜……我在电话这头就哭,在妈妈告诉我之前,我一直装作不知道。因为我知道父亲的固执,我那时就是叫醒他,他也会坚持着在那里。我悄悄回了宿舍,可我的心里却一直疼着,想到他裹紧衣服的动作,我就心疼。我连夜把所有的关于游戏的账号全部删掉了。写在思念里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进过网吧,再也不浪费一分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准备了这个记账本,开始把以前落下的学业一点点补回来。”“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他命不好,没有享受生活的福气。经过那件事情,我才知道,不是他没有福,而是他习惯了把一切享受给予他儿子……他从十七岁开始在那个冰库做事,一直做到去年春天。”大将说不下去了。我知道,大将的父亲于去年春天去世了,给大将留下了三十七万元的存款。大将的父亲是许多贫困父亲的缩影,深沉而又无私的爱。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墙角的父亲,而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墙角里的爱。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夜读散文|我和“武大郎”的爱情(原创)2010台湾最感人公益短片 母亲的勇气原创夜读散文|邂逅深夜(原创)原创散文精选:而我,就是远嫁的那个女人(原创)
原创原创散文|既见天池,不负清秋原创散文精选:母亲(原创)聆听|散文朗诵:金黄的大斗笠原创散文 | 《一棵梨花带雨的树》(原创)
原创原创散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微信号 :aishangsanwenba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
扫码关注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一对很平淡的夫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不管是我在或者不在,当然,我不在的时候他们也不存在甜蜜的话语是我猜测的。我的父亲剃着板寸头,眼睛很有力,不说话或者说话时总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他喜欢望天,一望就是好长时间,母亲每次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望着天空,他都会说天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他喜欢安静。然后他就让母亲与他一起看天,母亲是不想看的,因为她还有很多家务没有做,但母亲从来都不会拒绝父亲的,她望着父亲,笑呵呵的说?好啊。?父亲和母亲坐在躺椅上,不说话,就这样望着天,有鸟飞过,有风刮过,有金黄的尘埃落满他们的肩头,好像一眨眼许多的岁月就溜走了。父亲喜欢母亲留长头发的样子,所以母亲从来不剪短头发,她总是长发飘飘的,像个少女。
父亲时常跟母亲开玩笑,?我都已经很老了,你却还是这么年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在拐卖未成年人呢。?母亲笑着?那是因为我福气好啊,可以找到一个比我大一辈的人让我依靠。?父亲每到晚上就会与母亲坐在小院里嗑着瓜子,聊着天,他们聊着今天干过什么事,见过什么人,以及明天要做什么饭,是不是又该为我量量升高了,因为我或许又长高了。父亲有时也会握住母亲的手,看看母亲的手上是否又添了新的伤口,那是下田除草被镰刀割破的,但母亲很仔细,所以伤口并不多。父亲一握就是好长的时间,母亲就任由他握着,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握那么久,我也不去问,因为我看到母亲眼里闪耀的光,就和天上的星星一样,母亲是开心的,如果就这样握一辈子,他们也就会快乐一辈子的。
那些已经是父亲和母亲年轻时候的事了,现在的他们已经老了。父亲的头发花白,却依旧爱看天,母亲每次都是与父亲躺在轮椅上看的,每次看天的时候他们都很安静,这点和他们年轻的时候一样,好像时光从未走远,两个人,就在躺椅上摇啊摇,摇一个下午,摇到黑丝变成白发,父亲依旧握着母亲的手,望着母亲手上的伤痕,不说话。父亲喜欢母亲长发的样子,所以母亲为他留,现在父亲已经不喜欢了,所以母亲为他剪,母亲剪去长发的时候没有说什么,我问母亲?舍得吗?都留了大半辈子了。
?母亲还是什么话也没说,我知道她是舍不得的。我心疼母亲,我对父亲说?你有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声音有些失控。父亲望着我,眼睛已没了年轻时的力量?如果留着长发你的母亲会开心,我会让她留着的,可你的母亲现在已经不开心了,年纪大了,头发留不得了。?这句话我一直没有理解,什么叫?年纪大了头发就留不得了??只是当母亲留着短发时,我觉着母亲好美,好年轻,好像她年轻时的样子。
父亲从小就吃尽了苦,在家中他是长子,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弟妹六个。爷爷死得早,父亲十六岁就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到离家很远的铅锌矿矿场里上班,开始了他的工作生涯。
每天早上,父亲在天刚刚蒙蒙亮就得去单位上班,得走几十里的山路,风雨无阻。晚上就回到家里,他不爱住单位,宁愿下了班拖着疲惫的身子走那么远的路,也要回家来帮母亲做些事,与我们姐弟欢聚一堂。他爱家爱儿女,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总让我们经常大饱口福,别人家的孩子吃不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吃到。那时我们很盼望父亲下了班回家,因为他一回家我们就好玩了。父亲很少打骂我们,除非是犯了大错,太让他伤心了,他才会教训我们。有时一家人还会开些玩笑,笑成一团,那时我们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有,却好幸福好幸福!
两个姐姐因为种种原因书读得不多,父亲就把希望寄托在我和弟弟的身上。我们姐弟两人要什么他就会满足我们,尤其是对弟弟,严中有爱,看到弟弟有点画画的天赋,他就专门买来了画板、颜料规定弟弟每天练习半天,玩半天。那时,哪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条件啊!弟弟总是不听话、不体会父亲的苦心,学画不用心,读书也不用心,还要捣蛋。父亲望子成龙,心想让弟弟到他的单位上的子弟学校读书,会对他有益些,就把弟弟转到了那里。省吃俭用的父亲为弟弟买了自行车,父子俩星期天就骑自行车回家。他更加舍不得花钱了,吃剩下的饭菜,几近变馊了还在吃。弟弟呢,玩得更开心了,吃的、用的是一般农村孩子达不到的。父亲的爱心却换不到回报,弟弟又不听话,到处生事,在子弟学校呆不下去了。父亲又把他转到老家的中学,读了两年就辍学了。我呢,曾经成绩挺好,老师同学都喜欢,在学校小有名气,这让父亲挺欣慰。读初三那年,我对父亲说要请老师吃饭,请了老师吃饭,老师就会更重视些。父亲本来就很尊师重教,听我一说就同意了,买来很多菜弄了满满一桌,让老师们吃得高高兴兴地走了。可是没过多久,因为数学成绩的下滑,我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加上听说去广东打工很好玩,我不愿读书了,私自跑回来。星期天父亲回家,见我死活不肯去学校,他没有打骂我,只是无奈的说:“一腔热血化成了冰。”后来一说起我和弟弟,他就老喜欢感叹:“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腔热血化成了冰”之类的话。我们让父亲伤心透了,我们永远对不住他!
长大成人后,在外打工的我到了恋爱成家的时候。男孩是远乡人,家境不好,人也不高大。我把他带回家,父亲其实并不同意,可他并没有驱逐男友出门,没有冷落他,让男友难堪。他无奈的成全了我们,极力主张我们婚事从简,尽量少花我们的钱。他知道男友家境不好,节约用钱对我们好些。遇到这样的岳父,老公应该是很幸运的。
两个姐姐结婚了,孩子们也相继出生了。弟弟也成家了。一家人聚到一起,满满一圆桌,父亲爱儿女,儿女也都依恋父亲。姐姐、姐夫在自家住不了几天就要回来一趟。父亲每次都像招待贵宾一样,搞一桌菜,还不停地倒酒,劝菜。在他的眼中,女婿与儿子都是一样的。逢年过节我们住娘家的日子多,住婆家的日子倒还少些。因为父亲母亲总把你服侍得舒舒服服,让你吃得酒足饭饱的。家里笑声不断,父亲有时也开些玩笑,又爱与女婿们闲聊,又喜欢逗孙子和外孙玩,大家从来都不觉得拘束。很多时候队里人都羡慕我们一家子的幸福快乐。父亲的爱也还是换得了回报,大姐夫和二姐夫在父亲走后都失声痛哭,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姐夫的眼泪不正是伤心的见证么?
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善良的心永远都是那么豁达、明理、体贴人心。他知道我们姐弟家境不好,所以从不在我们面前叫苦、叫穷,说需要什么缺什么。给他钱花,他总是不要;给他买东西,他撒谎说自己有。他经常说什么都不需要,只一心盼望我们把家庭搞好,早日致富。他总是怕花我们的钱。那年秋天,母亲病危,他都不打电话告诉远在他乡的我和二姐,他是怕我们一来一回耽误了生意,来回的路费又要花钱。善良的父亲怎么不知道女儿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对父母是永远不会吝啬花钱的啊。
母亲在世时,逢年过节我们把钱给母亲,顶多也只是一百元,父母总说我们家境不好不肯收下。我们执意要给,他们才会收下。那年正月回家,我给父亲一百元钱,父亲拼命拒绝收下,他说我们日子不好过,不能要我们的钱。见他执意不肯要,我假装听话不给了,回去的那天早上,我还是要给父亲,几经推辞,父亲只好收下了,等我快上车了,他又把50元钱塞给了我的女儿。我趁姐夫送我上车的一刹那,又把50元钱托他给父亲。一百元钱,在父亲的眼里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觉得收下这一百钱就对我们不住,他不知道区区一百元对于我们来说,那是羞于启齿的一个小数目啊!因为白手起家,条件不行,只能给一点点略尽孝道,可是他却不肯收下。他不知道女儿远嫁他乡,一年难回几次家,对父亲,在饮食起居上没能照顾他,在物质上也没能让他享受过什么,我已经在心里很愧疚了;如果不是因为债台高筑,别说给一百元,就是给一千元也应该啊。他觉得收下我的钱他会不安,难道他不收下我的钱,我就不会难过吗?
父亲很少到我家,因为路途遥远,他又没什么空。以前母亲在世的时候,他要服侍有病的母亲,没机会出远门。在我的孩子满周岁的那天,他来过一回,还有一次是与奶奶、姑父到我家玩了几天。母亲去世后,我见他孤零零一个人,要他到我家来住上一段日子。电话催了几回,父亲才坐叔叔的车来到了我家。我知道父亲除了喜欢抽烟喝酒外,其他的都不喜欢吃,虽然我家开了小店,零食有的吃,可父亲都不爱。我尽量地把菜搞得丰盛些,让父亲把酒喝好,饭吃好。弄了鸡肉、墨鱼炖瘦肉、猪肚片,我觉得还不够,听说鸽子肉肉美汤鲜,我四处打听哪里有买,问这个说鸽子太小,不买;问那个又说鸽子在孵崽,也不能买。我到底还是没有如愿让父亲吃上那样的 美食 ,这成了我的一大遗憾。其实父亲那时根本没什么食欲,因为母亲去世后,他整个人也变了,精神状况大不如从前。住了两天,父亲说家里约了人在等他回去,不能再住了,执意要回去。我再三挽留他,也无法留住。没想到这是父亲最后一次来我家,从此他永远也不会再踏进我家的门槛了。直到父亲去世,我才知道其实那次他执意要回家,也并不是约了什么人见面,而是他怕花了我的钱,才撒一个这样的谎找借口要回家。这就是我那善良的父亲,永远都替别人着想,生怕麻烦了别人,连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
母亲走后丢下父亲孤零零一个人,让他饱受寂寞之苦。饮食起居也没了规律,孤单的父亲经常是一个人坐在大门口,吃着粗菜淡饭,过着很潦草、很苦涩的日子。没有人陪,他就到别人家串门闲聊,有时干脆坐在大门口发呆。大家都看不下去了,都要父亲找一个老伴。那年四月,父亲终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人。我回去了,一来是看看父亲的老伴,二来也是看看病中的姑父。见到那个陌生的女人,我心里并没有好的感觉,只觉得很难受,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前痛苦了一场。我不希望别的女人走进我家来取代母亲在家中的位置。父亲知道我不高兴,不接受那个女人。他向我解释这个女人如何如何好,还说我再怎么哭,也哭不回来母亲了,他耐心地劝我不要伤心,希望我能接纳她。表面上我没再反对,内心却是排斥的。那天晚上我不想住在家里,要住到大姐家去,第二天我就回去了。后来那个女人不知什么原因走了,就再也没来过,父亲从此再也不愿找老伴了。现在想起来,我那时为什么要让父亲伤心呢?为什么不理解他呢?不为他找到老伴而欣慰,反而难过呢?虽然父亲没有怪我,但我将永远活在忏悔中,因为孝顺的女儿是应该替父亲着想、知道父亲一个人过日子的苦,继而理解并鼓励他找人陪伴过日子。我是不孝的、自私的女儿。
2004年九月二十八是母亲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回到家中,看到日益衰老的父亲,我心头一酸,我知道父亲是孤苦的,也改变了以前的想法。可惜再也没有合适的人与父亲安度晚年了。这一次回家我也没到大姐家住。大家都知道父亲渴望女儿们住在家里,可以陪他说说话、解解闷。说到母亲,父亲总是泪水涔涔,泣不成声。其实他并没忘记与他患难与共三十多年的母亲。就是那一次回家见到父亲,没想到竟成了永别。从那以后虽然经常与父亲打电话,却再也没见到他的人了。正月没回家,原本打算接父亲来住,他又没来;自己想回去看他,也因种种缘故没回去。再见父亲,他却永远合上了那双叫人永远也忘不了的眼睛。
很少买过什么礼物送给父亲,他喜欢抽烟喝酒,以前也买过几回,后来想,买这些东西给他也是害他,便没再买了。买过两套西装,但并不是很昂贵的那种,父亲却很喜欢。知道父亲因为长期在矿井下工作,落得一身风湿病,常常痛得要命,身上到处贴满了膏药,连床上的被子都有一股药味。我急在心头,一心想买一种治疗风湿的特效药给父亲,为他解除痛苦。我为此在心里盘算该怎样筹到钱后去购买。老公说电视里打广告的那种金钱白花蛇药酒挺好,买几瓶给父亲喝,他这样一说正合我意,于是我盼望日子快点过,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我就打电话给堂妹,要她从华容赶到我家帮我把两瓶药酒和一条青鱼带回家给父亲。我怕他不按说明喝得过多会对身体产生负作用,又打电话一再叮嘱他要按说明上的来定时定量的喝。没想到这两瓶药酒父亲还没喝完就走了,看着那一瓶没喝完的药酒,我心似刀剜。值得欣慰的是听奶奶说父亲喝了这一瓶药酒风湿病就好多了,本来他也不打算喝剩下的那一瓶了,他说留给奶奶喝,因为奶奶也有风湿病。
2005年正月初一的早上,我拨通了电话准备向父亲拜年问好,他不在家,说是出去给别人拜年去了。没过多久父亲又打来了电话,电话里他倒还向我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他祝福我们财运好,要我多多体贴我的老公,脾气要好一点……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姐弟四人要加强修养,勤俭持家,孝敬对方的父母。有时姐姐与姐夫吵了架,他不管谁对谁错,总要说姐姐的不是,总要姐姐脾气要好一点,从不偏袒他的女儿。我没想到这是父亲最后一次教育我,至今他语重心长的叮咛、温暖人心的话语依然在我的耳边回荡。
我盼望着,盼望着父亲能再来我家住。很早我就与邻居约定,在我父亲来后的那天买一只土鸡给我,炖给父亲吃。我想我还要买更可口的菜给父亲下酒。我等待着父亲的来临,于是我经常打电话回去催父亲早日来我家。父亲开始答应了,后来又因为有事缠身没能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令他非常满意的老伴,还说不久就会摆酒设宴招待亲朋。我正是想回去看看。弟弟从江苏打来电话向我诉苦,说生意不好,想到广东去打工,我劝他不要冲动。他要我放心,还告诉我父亲要与老伴去四川做酒生意。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大吃一惊,我说我怎么不知道呢。我放下电话,又接着打给父亲,正好他在家,他告诉我是准备去四川,等二叔家办了喜事再走,还说如果我堂弟近期不结婚,他就不等了,把他自己的事办了就去四川。我告诉他弟弟的情况,要他问问小叔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事给弟弟做。父亲说不管弟弟了。我知道他在说气话,因为弟弟太不争气,不听话,在外做生意一年了,回来了什么也没有,父亲说仅仅只抽了弟弟给的两根烟。正月初四那天二姐家办喜事,弟弟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让父亲难堪,已经伤透了他的心。没想到一句气话竟成了真话,父亲真的不管弟弟了。他这一走,丢下不谙世事、没受过苦的弟弟独自支撑门户,从此无依无靠,处处受苦,一夜之间成了无爹无娘的人,再也没有比父母对他更好的人了。电话里我与父亲的老伴聊了几句,问她与父亲去四川身体是否吃得消,她说没问题。我说我就在近段时间回去看望二老。与父亲打过好多次电话,没想到这一次竟成了最后一次。第二天一早婶婶就在电话里通知我父亲病危。再见父亲,他已经不能说话,双目紧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再也不能去拨那个最熟悉的号码,去聆听他的问候与叮咛,让自己在挂下电话后感觉见到了父亲。阴阳相隔,只有在梦里,父亲的声音才会传到我的耳边,让我感受那短暂的父爱!
父亲,您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的记忆里!
我的爸爸是一个很聪明,很搞笑,也很好学的人。
老爸有宽宽的前额,不怎么大的眼睛,短短粗粗的眉毛,长得一般般的鼻子、嘴和耳朵。眼睛小这没关系,安又琪的歌里不是说小眼睛,大明星吗?可最不能让妈妈容忍的是爸爸那深深的眼袋和大大的啤酒肚。妈妈总是说:你的眼睛有多少个呀?眼袋多深呀!你的肚子怎么减不下去呢?好大的肚子!人没有到,肚子就先到家了!
有人说智慧的头上不长毛,老爸虽不是秃顶,但头发也不多,所以老爸聪明。你别看他对语文一窍不通,但一把数学题那给他看,他顿时就来了精神。小学、初中的题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解题还会上瘾呢!明明题已经解出来了,他还要翻来覆去地看,最里不知在说些什么。小学的时候,一次老爸帮我讲一道题。他把题放下后,盯着这道题看起来。眉头紧皱着,那架势好像做不出就不睡觉似的`。过了一会儿,他一拍茶几,大叫到:晓得了!然后给我讲解:你看,你先把这些算出来,然后把可以约分的放到一起,就变成五十乘以九十九分之一,等于九十九分之五十,是不是?听到这儿,我豁然开朗,原来这道题这么简单呀!
老爸很搞笑,也很爱笑。那哈哈哈的声音会让你不寒而栗。
老爸在电脑打字是非常快的。几个键就能打出一串文字,我想我是永远做不到的,因为老爸用的是五笔,但我是记不住那么多的字根的。最近,爷爷把手机给了他。第一天,老爸说:手机有什么用嘛!我又不是去什么好远的地方!可是第二天,他就把手机打开,问我:怎么发短信呀?我把进入的方法和键盘上的笔画告诉他,这样一来,老爸就学会打字了,可以发短信了。可是他虽然学会了,却不罢休,继续打字:9+4=力,3=建。天哪!老爸又上瘾了!
怎样?我的老爸是不是一个好老爸呢?
我的父亲王明达是位农民,事实上他并不是纯粹的农民。父亲二十岁就高中毕业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高中毕业生意味着诸多机会和进步。但是作为木匠的爷爷非常保守,阻止父亲当兵和到外地工厂工作。在完全依靠推荐读大学的年代,毫无势力的王氏宗族,义无反顾地断送了父亲的前途。一年后,母亲顾凤英下嫁王家,父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中渐渐失去了光泽。母亲先后生下六个儿子(其中一子在四岁时出麻疹夭折)。1978年分田到户的时候,家里需要劳动力,那时我和哥哥开始读小学,弟弟们也刚刚离开手脚或呀呀学语。父亲不想让大量的责任田荒废,于是和母亲没日没夜伏在土地里劳作。等到哥哥和我离家到十里之外的镇上读中学时,弟弟们也开始在本村小学读书了,尽管当时学费非常低,但要为五个孩子交学费也是家庭一年中最为沉重而庞大的开支。为了补贴我们读书,父亲在母亲的劝说下到淮南姑母家学习生豆芽。那一年父亲四十六岁。这么大的年纪重新学习一门在农村最为艰苦的行当,需要比别人加倍吃苦耐劳才行。父亲年轻时身体不是很好,现在过度劳累落下了胃气疼的病,每年午、秋收时节,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力,父亲要卖豆芽又要割麦种地,总是热一顿冷一顿饥一顿饱一顿,这样,父亲的病也就不断加重了。可怜的父亲在发病时,瘦小的疼得缩抖成一团,吓得我和兄弟只会放声大哭。
我知道父亲拼命劳作的动力在哪里,那就是让孩子们摆脱当农民的命运,成为有体面有尊严的人。为了让孩子们有前途,他和母亲竭尽全力供我们上学。我初中毕业时,大哥已经在临泉师范读书,弟弟小学即将毕业,对于五个孩子读书的父亲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了。当时我想辍学打工,可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父亲坚持认为,只有把书读到肚里才会有出息,在农村才不被人轻视,第二天晚上,父亲在给豆芽泼过水后坐在院里对我说,你要打工的想法我知道,只是现在不是时候,人生最重要的时候就在这几年,只要我们一家相互鼓励,我相信不久一定会就有转机的;听说过咱庄有地主卖地卖房的,谁听过卖肚子墨水的?听说有丢钱丢物的,还没有听说丢字(知识)的,也就是说,把知识学到心里学会运用,就像做生意有了本钱。
父亲那一晚上对我说的话我一刻也不敢忘记。
很小的时候,我记得父亲在大生产队当记工员,生产队分粮食时,父亲就在粮堆前写上户主的名字。父亲读书时很刻苦,能写一笔很好的文章和毛笔字。那时乡村异常闭塞,对外交流只能依靠书信往来。由于父亲为人和善并乐于助人,村民的信件书写基本上都由父亲代笔,有时家里写信的人来得多,父亲就让我和哥哥为他分担,一来可以检验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从小乐善为人和被尊重的感觉。每年临近春节时,父亲还要为邻居或邻村人写春联,大都写到深夜,第二天父亲还要带着我和哥哥去镇上写村联赚些钱买年货。记忆最为清晰的是,每次父亲在黯淡的豆油灯下写信写村联,他的的脸上总会泛起一些光泽,他一边写春联一边告诉我们如何抬体、压题、运笔等等基本知识,为我们以后写字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父亲是位乐毅容达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下,我很少看到他愁眉不展。一九八六年我参加中考,当时我的数学成绩很不好,没有考入重点高中。父亲打听到在河南淮滨的一位长辈供职县教育局后,便一大早上骑车去探问我读书的事。我和母亲在家里等着他的消息,直到深夜。父亲回来时天已大亮,结果也不明朗。那天早上,父亲的脸色始终沉郁,我记忆中几乎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消沉。下午我和父亲下地给芝麻浇水,父亲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日头快要落下的时候,父亲说,孩子,天无绝人之路,就是再难,挺一挺都会过去的,人人肩上都有灯;‘光棍收心饿死狗’,只要不要灰心,哪有走不出的黑夜?!父亲的话对我鼓励很大,大约就是那次,我自觉继承了父亲“天无绝人之路”的思想和“光棍收心饿死狗”的说法。
从那以后,无论我受到多么严重的挫折和挑战,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和沉郁的表情总会在我即将懈怠时激励着我,并让我不惮落伍并咬牙爬行。
哥哥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本镇的乡下中学教书,对于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的他来说,做梦都想着有机会继续深造,可是因为带着弟弟们在身边读书,那么一点儿工资,总是入不敷出,根本无法向外发展。我读高中阶段,哥哥希望我能够为他报名参加高考,父亲知道后,很认真地对哥哥说,好好读书是大事,对你(们)来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着更好的发展,你是兄弟中最大的,带好头就好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这件事给我很大震惊,没有想到父亲对一个已经捧上“铁饭碗”的儿子,还有这样的栽培意识和付出心态。1990年我参加高考时也为哥哥报了名,哥哥没有高中学习的背景,参加千人挤“独木桥”的心里明显脆弱。7月6日,大雨滂沱,父亲担心哥哥心理压力大应考不好,就和哥哥赤脚步行50公里到县城陪考,当时看见父亲疲惫的样子,我放声哭了。从此,我对父亲更加敬重了,这种敬重远远超过了伦理感情和德孝范围。这是对一个有着坚定志向,意志坚定,勇于牺牲精神的穷人所能产生的最高敬意。哥哥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但是父亲的行动让他和弟弟们更加卖力地读书了。2002年6月,阜阳电视台、《阜阳日报》和阜阳人民广播电台为我们一家做了节目。当时已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并供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哥哥对记者说,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很幸运有这样开明的父亲,在多舛的命途中,他朴素的思想支撑我们一家不断努力,我们在他带领下,忍受卑微、黯淡的生活折磨和灵魂锻造。我不知道该如何准确表述父亲对我们的影响,但父亲牺牲的精神会让我们努力工作,珍惜生活。
1994年我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当时哥哥在阜阳教育学院进修,供弟弟们读书的担子自然有一部分落在我得肩上。那时父亲五十多岁了,农村都是土路,生出的豆芽雨雪天无法运出村子,母亲筛豆子把眼睛也看坏了。父亲便改行收起破烂。乡下很穷,为数不多的破烂也不值钱,父亲每天的收入也就十元八元,很难支撑弟弟们读书的费用,我对家庭的支持让父母有些过意不去。春节回去,我买些礼物给父亲,他总是跟母亲一样,再三再四地叫我下次一定不要买了。有一次我从青海回来给父亲买了几瓶“冬虫夏草”,父亲泡水喝后,满脸露出的苦涩的样子。父亲说,冬虫夏草好是好,就是对他不太适应,以后千万不要买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值得。我以为父亲真的不喜欢,此后就没有再买过类似的东西给他。几年前,弟弟们都大学毕业了,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也有了不少的改变。有一阶段父亲吃了弟弟们买来的保健品,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母亲对弟弟说,你二哥(我排行老二)买来的冬虫夏草,你父亲每天都泡茶喝,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当时你父亲说不适应他就是怕你二哥以后再给他买。去年冬天在东北工作的三弟给父母买了几件皮衣,父亲坚持不穿,他说烧身子,不舒服,最后在母亲劝说下,父亲还是穿上了,并流露出惋惜的色彩。
我和哥哥虽然工作有年了,因为工作地点都在外地,几乎没有对父母尽过孝心。我大学毕业时当时想到老家上班,可以多给父母一些帮助。父亲说,锅台离家近,有什么出息呢?我要是想留下你们在身边,当初就不会让你们上学。男儿立志在四方。这也是我们兄弟毕业后都选择外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民历来都以在自己的土地上造房建舍为荣,我的父亲也不例外,但父亲终究也没有建造一所像样的房子。我出生的三间茅草房是1967年父母自己动手建造的,1999年家乡下大雨,三十多年的草房被雨水毁倒,父母才从草房搬出来住进厨房。父亲在厨房边上搭了草棚作厨房。当时村里人说父亲只会秾秾棚棚,不会建造房屋。母亲把这话告诉我时,我非但不惭愧,相反更加深深敬佩父亲并且为他深感骄傲。我是1978年开始读书的,在这代人中,一个极度贫穷地区的农民家庭有五个孩子并且都在读书,虽然不一定是前所未有,但是一定是非常罕见。父亲卖豆芽时,由于不堪负重,胃气疼比以往更加严重了;收破烂天天骑车,引发了前列腺炎,有时在车上疼得难以忍受多次摔倒,可是稍微好一点,他又要干那些需要迸发所有力气的苦活。父亲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农民那样造出一栋值得炫耀的房子,甚至也没有像别的农民那样好好大吃一顿。父亲的血汗钱都给了家庭和五个孩子,他从来为自己的无限付出遗憾过。父亲常说,他培养我们兄弟读书做人是应尽的义务。我常想,如果父亲像其他农民那样不让我们读书,今天我的命运会不会和我同村的同龄人那样为谋求生活而颠跛南北呢?
父亲今年六十八岁了,他像淮北大地上的小麦一样平凡无奇,似乎碌碌无为,可是他用卖豆芽收破烂的钱抚育我们,并给每个孩子提供着尽可能多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兄弟五个如今都做着体面地工作,活得比父亲体面得多。去年弟弟结婚,接父母到北京看看。父母住了十天就坚决回去了,他说城里容易迷路,没有人可以叙话,也不想耽误大家的工作。临走那晚,父亲说,现在大家过的好了,要学会珍惜,不能浪费时光,有空多看看书。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观念激发了他和母亲对孙子们学习的极度关心。父亲以大半生的牺牲、奋斗和挣扎,为自己造就了一颗顽强吃苦,从容受难的高贵灵魂。
我一直为我的父母骄傲,我的孩子也为他的爷爷奶奶骄傲。可是,我却很难有能力好好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做一个像父亲一样内心从容,品格高贵,勇于牺牲,无怨无悔的人,也让我的孩子为我骄傲。这一点,我能办到,也一定能办到。我想这是父亲的希望,更是父亲渴望得到的最好回报。我相信,父亲会看到的,正像会看到这篇他的儿子为他写的文章一样——一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6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岁月词四首
下一篇: 夜读散文|最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