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苏轼一生,见过江河湖海,侣过山川风月,笑过王侯将相,尝过苦乐悲欢。他的诗词里,有人生的豁达,有生活的美好,有笑对坎坷的云淡风轻。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所以,当你迷惘焦躁时,不如读读苏轼这个心宽豁达的千古第一文人。读苏轼10句话,足以扫除烦恼,清理尘埃,会感到万物明朗,会发现未来可期。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王安石变法后,因政见不合,苏轼被调任密州太守。他怀旧,他思乡,但与其伤感,不如作诗醉酒,活在当下。世事无常,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愁绪越多怅意越浓。可匆匆百年,也不过三万六千多天,要活就活得酣畅淋漓,诗酒趁年华。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忧,才能在岁月洪流中,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送别友人时所写。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旅程,几经波折而不休,你我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离别呢 不如心胸开阔,浪漫豁达,将离别的压抑愁绪一扫而空。生命中,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始终陪伴一路同行,不必感伤,更不必强求。一路前行,一路随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重游故地时,发现曾经的题字已经被抹去。镜花水月冬春夏,“飞鸿雪泥”了无痕,长路漫漫,我们可能什么也留不住。可是,已经活过,笑过,潇洒过,又何必苦苦执着那些逝去的痕迹呢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不如学会看淡释然,自在从容。4“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一生,就是漂泊的一生,但去读他的诗文,尽是逍遥与乐观。其实,不过是“心安”二字,心安了,人生也就平和了。常言道,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心上若有挂碍,到哪里都是流浪;心性安定,享受当下,才能活出喜乐满足。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唯有内心充实安定,方能从人生的低谷里,修出最高的境界。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忽下大雨,同行人皆狼狈避雨,苏轼始终泰然处之。无论是世事沧桑,还是风吹雨打,苏轼岿然不动,保有一颗洒脱豁达的心。风雨人生路,起起落落是人生常态,困难逆境也是常有。但这世间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人间好时节。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纷飞,春色将近,但普天之下,何处没有青青芳草呢 遇事别钻牛角尖,得不到的别执着,一条路不通,那就换一条。与其苦苦纠缠,不如转身另寻出路,也许下一个路口,就是柳暗花明。人生处处是风景:往东走,是青山绿水;往西走,有繁花似锦。7“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从不为谁而停留。所以,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应该被虚掷和浪费。你耕耘一天,就有一天的收获;你奋斗一天,就有一天的得益。人生路上,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迈一步有迈一步的价值。无论你在什么年龄,不虚度,不放纵,不辜负,就是最好的生活。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缺憾和无常,是人生常态,难以改变。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接纳人生中的不如意,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与其郁郁寡欢、怨天尤人,不如试着随遇而安。该放的放,该忘的忘,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养生。9“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与好友游玩南山时,喝着淡淡的清茶,吃着刚长出的野菜,说出了这句著名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什么 是清淡的欢愉。年轻时,我们追求鲜衣怒马,渴望鲜花掌声,但等我们尝过酸甜苦辣,看过人世繁华,方知:平平淡淡才是真。一蔬一食,一晨一暮,三餐四季,平凡的生活最可贵。10“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看过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深以为然,世间纷扰,清闲难得,但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再苦也要苦中作乐。一份闲心,细品世间百态,是忙碌生活中最好的调剂,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你要做自己的主人,忙时勤努力,闲暇赏风月,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自在从容过生活,便是人生好时节。▼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我想,最好的人生莫过于苏轼一般,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接受命运的打击,好的坏的,都视作风景。不去怨,不去恨,风雨人生路,苦乐自己渡。愿你往后余生,眼里有风景,心中有诗意,处处是清欢。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横批:客分三等。
出处:关于苏东坡的典故
一次,苏轼游完莫干山,来到山腰的一座寺观。和尚见来人穿着格外简朴,冷冷地应酬道:“坐!”对小沙弥吩咐道:“茶!”苏轼落座,喝茶。他随便同和尚谈了几句,和尚见来人出语不凡,马上请苏轼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又吩咐小沙弥:“敬茶!”苏轼继续和和尚攀谈。苏轼妙语连珠,和尚连连称是。
和尚不禁问起苏轼的名字来,苏轼自谦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苏子瞻。”和尚连忙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请上座!”又吩咐小沙弥:“敬香茶!”苏轼见和尚十分势利,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和尚见挽留不住苏轼,就请苏轼题字留念。苏轼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扩展资料:
原文:
北宋元丰二年,东坡守杭,褐拜一寺院,未报家名;方丈曰:“坐,茶”;方丈近观, 秀才,曰:“请坐,上茶”;东坡颌首恭谢;寒喧数语,方丈曰: “尊姓大名”,东坡曰:“ 鄙人苏东坡”,方丈乍惊:大文豪也,“请上坐,上好茶”,别时东坡书写一幅对联赠于方丈: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参考资料:苏轼-
对于苏轼的人生观,有人认为他的思想应属于儒家;另有人认为是道家的;更有甚者,说是儒道两家的合二为一。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先不管东坡居士的思想观念,说到人生的品味,我认为,苏轼还真有自己的一套。吟诗作对自然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大文豪,作诗当然是件快心的事同时也是他发泄内心忧愁的手段,《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便是他的真情流露。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满足于只是吟诗作对,可能是他觉得人生应该丰富点,也可能是他的上进心所致,参加科举考取进士,从此名声更大了。
生活中的苏轼,更能说明他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人。苏东坡虽没有四妾,但有三妻,而且一个比一个好,第三个就是他最喜欢的。在吃的方面,自然少不了苏轼的身影,他亲手泡制的东坡菜迄今流传。苏轼还是一个性情中人,要不然,当他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陈季常之恶妻的行为,为什么会有“河东狮吼”的有感而发呢?
这些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可以知道,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人生是积极的,是一个标准的乐观型。对于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颇有人情味的苏轼是有足够的能力做到的。用自己的才能考取功名,为的是有更大的作为,而儒学的观点也是积极地面对人生的。所以我敢肯定的是,在苏轼经临黄州赤壁之前,他是一个儒家思想的人。
苏轼考取了功名,官也做得越来越大,这表面看起来对他似乎是一件好事,然而却是给他埋下遭人“攻击”隐患。苏轼没有城府,也没有意识到官场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他是个上可以服侍皇帝、太后,下可以与乞丐席地而谈的人。“乌台诗案”之后来到黄州赤壁,苏轼算是“突围”了。在这里,他终于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对于这次的遭遇,他感悟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看透了人心的险恶与官场的黑暗。他在这里写下了《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文章表现的道家意味,又构成了他思想观念的另一方面。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有人要向老子问道什么,恐怕他也只能回答一个字----道。那么,既然有人说苏轼是道家的,他应该对道有所感悟,然而我认为苏轼到此时仍不属于道家思想。
苏轼被贬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做官,对于一贬再贬,苏轼只能表现出忧愁的情感。以前,他喝酒是为了品尝,之后,喝酒是为了消愁,证明他还是想当官,而且想做回到以前的大官。老子,庄子,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很厌倦官场。因为他们认为封建时代的官场十分黑暗,进入官场就使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身不由己,这样是把无限变成有限,把自由变成束缚。学道的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封建时代的官场就和“道”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老,庄,列在生前一直过着穷日子,为的是远离官场以及官场所影响的社会。而苏轼并没有放弃过做官,至于苏轼后期的文章中,包含不少的道家意味,只能说是他本性的发挥。
苏东坡特殊的经历,造成了他特别的人生观,但综合他的一生,我认为应属儒家的人生观。我觉得苏轼属于儒家的思想比属于道家思想更像苏轼,这才与他的为人相配,更能显出他是中国一代的大文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终于收集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