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
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
你创造,从东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钱!
1973
诗人多多,当代最有名望的抒情诗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2004年回国后被聘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0年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做驻校诗人。猜你喜欢:
多多《常常》
多多《依旧是》
章平《有一片枫叶飘来我的手里》
艺术歌曲,在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以其高品位、高情趣、优雅、含蓄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朵芬芳美丽的鲜花。在我国过去的岁月中倍受风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些人极端片面地认为艺术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尽是些封建、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个人情感与无病呻吟,和无产阶级是格格不入的。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更使艺术歌曲雪上加霜,许多优秀的中外艺术歌曲作品被加上种种罪名禁演、禁唱,进行批判。此后,艺术歌曲一直倍受冷遇,处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在严冬中封闭了近半个世纪使得今日艺术歌曲的欣赏者、创作者均出现断层,艺术歌曲的真正含义已鲜为人知了,年轻朋友们更是如此。
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基本上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但一经出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突出地显露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并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至今仍盛行不衰。
艺术歌曲在欧洲盛行初期,作曲家们对这一初生的歌曲艺术形式,在词、曲创作内容与技法方面,很快就形成了一些相对严格、固定的艺术要求,而明显区别于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民间歌曲、群众歌曲· 通俗歌曲等其它种类的歌曲艺术形式。
经过一系列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实践,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定指意便迅速、明确地确定下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歌曲的概念应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才可称之为是纯艺术歌曲。
首先,歌曲的唱词必须是著名文学家、诗人所写的诗句。如德国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菩提树》、《听,听,云雀》均出自文学大师海涅、谬勒、莎士比亚之手。其次在音乐上,要求曲调必须与富有诗意的唱词有着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反映出诗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难以言表,高雅向上的艺术境界,艺术情趣和艺术志向。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应该是高境界的文学诗词与完全按照诗词内容恰当运用音乐创作技法配于曲调的一种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曲调,包括演唱声部与伴奏声部一般为钢琴伴奏,这种伴奏声部的意义并非完全只是对演唱声部荷花绿叶般的衬托,而是运用音乐艺术上的多种表现手法将伴奏与演唱完美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音乐曲调织体,来共同塑造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德国作曲家舒柏特的《鳟鱼》、波兰作曲家肖邦的《愿望》均是在音乐中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创作意图。
除上述歌曲外,早期典型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还可列出舒伯特的《野玫瑰》《慕春》《到哪里去》《最后的愿望》,莫扎特的《渴望春天》、《紫罗兰》,贝多芬的《我爱你》、《思故乡》,舒曼的《致太阳》、《当暖风吹过大海之滨》,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春天》,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玫瑰与夜营》等一系列可供朋友们欣赏的菜单。
艺术歌曲在内容上涉及的题材相当宽广,有表现爱情的《你好像一朵鲜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有表现乐观、欢快的劳动生活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玛依拉》、《岩口滴水》还有表现山河风光与爱国抗战的《长城谣》、《嘉陵江上》。可以说,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祖国风光、山河的赞美对生活,人生感触的惆怅、思考还有爱情的喜悦、兴奋、怨叹、忧伤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恨、谴责等在艺术歌曲中都有反映。
在音乐艺术表现上,艺术歌曲也有着可调动各种音乐创作思维、创作技法、音乐语言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广阔空间。根据不同词义内容,或以丰富多变的音色来表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或用多种和弦和调式准确、细腻地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均是其它歌曲种类无法比及的。概括而言,音乐创作技法上的浓妆淡抹与表现心理情感上的委婉含蓄是艺术歌曲艺术表现上的两大特征。
聆听艺术歌曲对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和艺术鉴赏力均有着速成性的极大帮助。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具有绕梁三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艺术歌曲在演唱形式上以独唱居多。但声部运用较为广泛,有女高音独唱、花腔女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男高音独唱、男中音独唱,甚至还有男低音独唱、女低音独唱。除此以外,另有合唱及为数不多的重唱。
艺术歌曲中合唱形式的代表作品有德国作曲家舒曼的《茨岗》台湾作曲家村声翁的《翠峰夕照》大陆作曲家黄自的《本事》赵元任的《海韵》瞿希贤的《把我的奶名叫》、《牧歌》美籍华人作曲家陈伯的《春晓》等。
岳重(根子)(1951—):北京3中初三学生,1969年1月和芒克、多多、卢中南等人到白洋淀大淀头插队。1972年以歌手的身份加入徐浩渊沙龙。先后创作了震动沙龙的现代诗《三月与末日》、《桔红色的雾》、《白洋淀》、《深渊上的桥》等。后成为中央合唱团歌唱演员。
姜世伟(芒克)(1950—):1969年初到白洋淀大淀头插队,1970年开始写诗。创作有《心事》(诗集)、《旧梦》(诗集)、《阳光下的向日葵》(诗集),长诗《群猿》、组诗《没时间的时间》。文革中曾一度流传的诗有:《致渔家兄弟》(1971)、《城市》、《十月的献诗》等。芒克后来成为《今天》杂志的主持人。
栗世征(多多)(1951—):北京3中初三学生,1969年初到白洋淀大淀头插队。创作有《回忆与思考》(5首)、《密周》(1972)、《万象》(14首)、《致太阳》、《手艺》(1972—1973)、《教诲——颓废的纪念》(1976)、《同居》(1976)、《感情的时间》(1973—1980)等。1972年加入徐浩渊沙龙。
孙康(方含)(1951—):北京35中初三学生,“二流社”成员。1968年11月到河北徐水(紧靠白洋淀)插队。1969—1970年写有纪念巴黎公社的长诗《唱下去吧,无产阶级的战歌》,1973年写《在路上》。1974年病退回京,继续创作,写有《谣曲》等。
张建中(林莽)(1949—):北京3中学生,文革中转入北京41中,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是白洋淀诗群中坚人物。有诗集《林莽的诗》(1980年出版)。
宋海泉(1949—):北京清华附中高一学生,“二流社”成员。1969年到白洋淀寨南插队。白洋淀诗群的中坚人物,写有《海盗船》、《流浪者之歌》等诗。
白洋淀诗群的重镇是在大淀头,在这个村集中了根子、芒克、多多三个重要诗人。其中岳重在1971年夏写作的《三月与末日》,成为白洋淀诗群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之作。
岳重、多多在1970年冬进入徐浩渊沙龙。岳重的《三月与末日》在沙龙发表后,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当多多坐在北京的马桶上读《三月与末日》时,感到了一种侵犯和亵渎。他评价岳重是“叼着腐肉在天空炫耀”。徐浩渊立即在沙龙中宣称,“岳重为诗霸,岳重写了诗没有人再可与之匹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5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北岛《在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