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原来这就叫“空船理论”

食养人 2023-07-27 08:30:31

空船,虚己以游世。

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有时候,你生气仅仅是因为对方“竟然这样”、“竟然有这样的人”,而非仅仅是那个人对你造成的伤害。

可这世界上偏有各种各样的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如果碰到一个奇葩,就要生一顿气,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空船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把别人看成一个“空船”。

你被同事绊了一跤,就要想,他一定是无意的。

当你被一些垃圾人伤害的时候,不要想着去报复,更不能沉溺于痛苦之中。

要把这一次的伤害当作一次空船事件,你是被一直空船撞伤了,而非是一个人有意开着船撞你。

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地从愤怒和痛苦中走出来,尽快完成创伤后的自疗自愈,也才能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这与空船的故事如出一辙。

空船,虚己以游世。

庄子说,对面一条船过来了,船上的人没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这时你很可能会生气。

但是如果那条船上没有人,是个空船从上游飘过来,你还会生气吗

庄子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

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

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己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

例如,在一个门口,你和一个人撞上了。

你开口第一句就是,“你眼瞎 干嘛撞我”对方也会勃然大怒,因为他感到你的自私自利和不可理喻。

就像你被一艘有人的船撞伤。

如果你开口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您没事吧”。

结果就会完全相反。

因为这时候,对方感觉到的是一个空船,船上没有一个自私自利、不明事理的人。

这样就不会有争执,更不会有伤害。

从世俗角度讲,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如果有“空船心态”,则人生会少些纷争,人就少生闲气。

从修行的角度讲,庄子说,虚己以游世。

就是要虚己、外己、忘己,忘掉自己的私欲、忘掉偏见,这样才能不被伤害,不害物亦不害于物,不伤人亦不伤于人。

最终走向大道。

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名家小说)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庄子设想了几种船相撞的情况?

庄子被誉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我觉得庄子最不同于其他各类大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就在于他的“消遥”之说,他主张人心灵的彻底解放自由,达到消遥自在之境。让人虽身在凡尘,心却是神仙之境。
庄子的思想不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他是实际修炼到了消遥自在的境界,所以读他那看似怪诞的文字,着实有一种带人入境之感,他用一个个巧妙的小故事就轻轻破解了困扰人心的各种难题,让人豁然释怀,宛然一笑。
所以,读《庄子》不仅长见识,还可解忧疗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空船理论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山木》中的“方舟济河”,说是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侯,前面一艘船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接着就开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
结果发现撞上来的居然是一艘空船,这时侯刚才怒火冲天的人一下子气就消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了要生气的对象,想生气也生不起了。所以看来,真正让我们生气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个让我们生气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开解自已,不被外境所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让自已心生所烦恼的人和事,比如,你好心对人,但那人却不知以礼相待,还会以怨抱德,无理取闹。这时,你会一肚子的委屈和愤怒,无处申诉。这时,就可运用“空船理论”来对治。
所谓“空船”,就是船上没有主人,所以它会毫无章法的横冲直撞,对于这种情形你与它又有何理这讲,何气这生呢。
纵观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大多数时侯都处于“空船”的无人驾驶状态,何谓“无人驾驶”,就是所行所为均不过大脑,都是以身体本能的条件反射在行事。
按照佛法理论来说,就是处于无明之中,被自身习气所控制,随着自已的习性随境而动,比如脾气大的人,一触即怒,遇事根本不踩刹车,正如无人掌舵的“空船”一般,任意撞车而不知。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无法理喻之人与事,就可以把他当作“空船”看待,大可不必与之计较与伤神,因为他根本不在线,你与之理论,只能是徒费口舌和精神。
其二,时时警醒自已,莫让自已也成“空船”状态。现实中,别人就是自已的一面镜子,当我们看到别人“空船”状态时的不可理喻,那就要警醒自已随时避免处于无人驾驶的“空船”之境。
避免空船,就要提起正念,看住自已的起心动念,做到诚心真意,心与意就是我们这只船的主人翁,要让他时刻当家坐班,看好方向掌好舵,这样,才不会让我们身心这只大船偏离了航道,走错了方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人生就是一场航海旅行,身体就是我们的渡海的船只,而灵明之心才是这只船的真正主人,我们只有时时让主人清明而觉醒,才能顺利完成此次生命之旅,让它带我们驶向幸福的彼岸!

心态放平,一切安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空船理论,这是一篇极富道家哲学的寓言,故事是出自庄子的《山木》中的“方舟济河”,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

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你驾驶一只小舟在河中游走,有一只空船撞到了你,虽然你脾气不好但是不会生气,但如果有一个人在那船上,你就会大声呼呵他。

叫喊了一次对方没听到,你就会再三地呵斥人家,并且会口出恶言。之前不生气可是现在却生气,完全因为之前是空船而现在船上有人。

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又有谁能加害于他呢?这就是庄子的“空船理论”。

从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决定这个人生气与不生气的,完全是取决与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有人:火冒三丈,破口大骂。无人:怒火马上就消解了。

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

其实,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倘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空船理论”处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