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宋词三百首》中的四季,唯美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夏枯草 2023-07-27 09:10:07

春花,秋月,夏日清风,冬日暮雪,这些都很美,但唯有你的心里,才有我想去的四季。

张爱玲说: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在《宋词三百首》中寻找四季,唯美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春天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明媚的春日,燕子来了,梨花落了,美丽的邻家姑娘笑了,沐浴在大自然明媚的春光里,自在欢乐。

《玉楼春·春景》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杨柳如烟,红杏盛放,这美丽的春日时光是那么珍贵,正如人生欢娱,实在太少,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春光呢

《菩萨蛮》

宋·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绿芜绕墙,蝴蝶飞舞,院中廊上人不见,原来主人公是在午睡。是呀,闲适的春日,有什么,比一场自在的午睡来得更惬意呢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笔下的春天,有些伤感。花儿落了,青杏尚小,时光就这样流逝了。行人路过,听到墙里佳人笑了,笑声渐渐听不到,空留下惆怅的行人,多情却被无情恼。

夏天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江南的夏日,别有风味,暖风中黄莺渐渐长成,雨润梅子,一天天变得肥大,树阴清晰圆正,在中午的阳光下。这个夏天,词人在羁旅中,意欲以醉遣愁,摆脱苦闷。

《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夏日的午后,清幽的院落中,一个高洁绝尘的女子,兀自寂寞,帘外谁在推门,不是归人,只是风敲竹。清幽的环境,绝尘的女子,寂寞的心情。

《贺新郎》

宋·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 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初夏午睡后醒来,天暖寻扇,见扇上所画之美人而产生对意中人的深深的思念;遥望江上,烟雨迷檬,伊人归舟却渺无踪影的怅叹。怅恨失意生相思,青春虚掷令人感慨。

《洞仙歌》

宋·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夏夜纳凉,最是消暑。苏轼写后蜀国君孟昶和贵妃花蕊夫人空灵神妙,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君不见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秋天

思念,是秋天的主题。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长河落日,边关的将士啊,防守危城,天长日久,一杯浊酒,勾起乡思。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清平乐》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看着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冷清索寞的意境中,透出词人淡淡的忧伤。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暮雨、清秋、霜风、关河、残照,一派凄清景象。年华消逝,时光流转,最想回去的地方,还是家乡。

冬天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天,在人迹罕至之处,梅花悄然开放,就算零落成泥,依然不改高洁品质。

《暗香·旧时月色》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是写梅的绝唱。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在此诗融而为一,动人心弦。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元宵佳节,不仅光华璀璨的灯,还有最美丽的相遇。

《石州慢》

宋·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

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

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

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冬去春来,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使人感到无限美好。

往事不能回首,岁月从不停留。

远去的时光,可以让一个人爱到荼蘼,也可以让一个人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这都是岁月的赐予,让我们途经悲喜,不让风尘写满了眉弯,隔着光阴的墙,仍然是落满青梅树下,那个赏花的人。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慇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翻译及注释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濛濛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慇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 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翻译及注释二 翻译 天濛濛,晨雾濛濛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慇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2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4天语:天帝的话语。5慇勤:关心地。6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7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8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9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 五代 以及两 宋词 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像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慇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二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像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像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著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像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慇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慇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著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像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三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 五代 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 宋词 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著「慇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像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诗词作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诗词作者:【 宋代 】 李清照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豪放】、【感伤】、【怀念】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及注释 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 五代 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4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5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7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覆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著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诗词作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词作者:【 宋代 】 晏殊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初中古诗】、【婉约】、【伤春】、【惜时】、【抒怀】、【人生】、【哲理】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及翻译赏析

洞仙歌·冰肌玉骨原文: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冰肌玉骨翻译及注释 翻译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乾,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注释 1洞仙歌:词牌名。2眉州:今在四川眉山境内。3孟昶: 五代 时蜀国君主,在位三十一年,后国亡降宋,深知音律,善填词。4花蕊夫人:孟昶的妃子,别号花蕊夫人;摩诃池:故址在今成都昭觉寺,建于隋代,到蜀国时曾改成宣华池。5具:通俱,表都的意思。6足:补足。7冰肌:肌肤洁白如冰雪,《庄子·逍遥游》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8水殿:建在摩诃池上的宫殿。9欹:斜靠。十河汉:银河。⑾金波:指月光;玉绳: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⑿玉绳:星名。《太平御览·天部五》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两星为玉绳。玉之为言沟,刻也。瑕而不掩,折而不伤。」宋均注曰:「绳能直物,故名玉绳。沟,谓作器。」玉衡,北斗第五星也。秋夜半,玉绳渐自西北转,冉冉而降,时为夜深或近晓也。⒀流年:流逝之岁月;年华。

洞仙歌·冰肌玉骨英译SU Shi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an Immortal Who Lived in a Cave

With skin like ice and bones like jade,She perspires not looking cool and refreshed.From the hall by the water waft breezes full of subtle scents.Through the drawn embroidered curtains, the moon sneaks a look of her,She hasn't retired for the night, askew are the her pillow and hairpins in her hair.

I rise to take her delicate hand, quiet is the courtyard and its environs,A star or two the Milky Way cross between whiles.How deep is the night, wonder I?Approaching midnight is the time,Moonlight pales as the northern stars low slide.I count with my fingers when the season of westerlies would arrive,Before I could bee aware of it, lapsed has fleeting time.

洞仙歌·冰肌玉骨赏析此词描述了 五代 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像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 宋朝 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洞仙歌·冰肌玉骨创作背景苏轼在小序中交代了写此词之缘由,词人在七岁之时曾听过蜀主孟昶的《洞仙歌令》,而四十年后,只能隐约记住首两句,词人便发挥他丰富的想像力,运用他的文思才力,补足剩余部分。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公生丙子,七岁为壬午,又四十年为壬戌也。」他定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时作者正谪居黄州。此词虽于小序约略交代了写作背景,其实自隐杼机,让人睹神龙之形而不能察神龙其身,从而为自己逸兴走笔、暗寓情怀创造了条件。 诗词作品: 洞仙歌·冰肌玉骨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女子】、【生活】、【感叹】、【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