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一)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
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文化传承一、春秋战国时期
(一)思想春秋老子创道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事物不断在变化,主张无为治天下。
还有孔子创儒家,伟大思想教育家。
主张仁爱重周礼,有教无类育精华。
诗书礼易和春秋,编定经典儒文化。
战国墨翟表民愿,兼爱非攻和尚贤。
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而君轻。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唯心与聃同,鄙视富贵恨不公。
法家韩非重发展,事易时移应改变。
以法为本无贵贱,打击奴隶主特权。
(二)文学诗歌总集第一部,
西周春秋风、雅、颂。
屈原诗歌创楚辞,
《离骚》蕴涵情真挚。
先秦诸子出名篇,
孟子庄子是典范。
(三)艺术绘画独立成艺术,帛画凤鸟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壶,青铜编钟鄂出土。
(四)天文和物理《甘石》天文数第一。
《墨经》墨子记物理,
光学力学全涉及,
“光学八条”世称奇。
(五)医学脉象扁鹊成就大,
望闻问切四诊法,
至今诊病还用它。
二、秦汉时期
(一)科技太阳黑子太初历,
张衡释月地动仪,
《九章》数学成体系。
《黄帝内经》西汉定,
东汉药学本草经,
神医华佗麻沸散,
仲景《杂病》称医圣。
西汉发明造纸术,
最早放马滩出土。
(二)思想宗教西汉唯心董仲舒,
“天人”“君权”独尊儒。
东汉王充属唯物,
《论衡》讨论有鬼无。
西汉末年佛传入,
明帝西域求佛路。
东汉道教亦形成,
道家思想与方术。
(三)史学汉代史学功显着,
《史记》黄帝到汉武。
东汉史家有班固,
断代体裁着《汉书》。
(四)文学艺术西汉文学华丽赋,朴实自然歌乐府。
艺术成就数雕塑,兵马杂技说唱舞。
秦砖汉瓦是文物,物化历史韵丰富。
三、魏晋南北朝
(一)科技数学刘徽祖冲之,
圆周率外有《缀术》。
农学贾思(勰)《齐民术》,
现存最早之农书。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二)思想宗教东晋葛洪改道术,
为封(建)统治来服务。
神仙体系陶弘景,
道教教义来丰富。
战乱剥削百姓苦,
寻找佛教解脱路。
范缜《神灭》意反佛,
北魏太武北周武。
(三)文学艺术承上启下诗过渡,
建安文学写诗赋。
田园渊明诗质朴。
清新民歌新乐府,
敕勒木兰采桑度。
蔡邑书法成艺术,
钟繇隶书变楷书。
书圣羲之《兰亭序》,
父子书坛载美誉。
(曹)不兴佛像画始祖,
(顾)恺之《女史》《洛神赋》。
云岗石窟龙门窟,
传世艺术之宝库。
四、隋唐
(一)科技科技隋唐印刷用雕版,
唐末武器有火箭。
一行历法制《大衍》,
科学实测子午线。
高宗《本草》思邈《千》,
元丹贡布着《医典》。
隋朝李春赵州桥,
巧思巨制建长安。
(二)文学初唐子昂情质朴,唐诗改革探新路。
浩然王维醉田园,高适岑参戍边土。
诗仙诗圣赞李杜,琼思妙语传千古。
中唐居易新乐府,晚唐创新小李杜。
(三)艺术艺术宝库莫高窟,绘画多彩展阎吴。
书法欧阳和颜柳,草圣张旭与怀素。
欢腾壮阔歌盛世,秦王破阵霓裳舞。
中华美名传四海,隋唐文化耀千古。
五、辽宋夏金元
(一)科技北宋毕升活字排,
东传朝日西欧埃。
宋指南针用航海,
推动世界新时代。
北宋专门造火药,
南宋管形火器开。
三大发明划时代,
世界历史美名载。
北宋沈括着作《梦》,
中国科学之里程。
简仪、高表元(郭)守敬,
《授时历》为其编定。
(二)历史北宋司马光《通鉴》,
战国五代史编年,
取材政治之兴乱,
经验教训君王鉴。
(三)文学艺术南唐李煜词哀婉,北宋苏轼词壮观。
柳永清照属婉约,辛弃疾作菩萨蛮。
诗词俱佳陆游兼,世俗话本口述传。
杂剧散曲合元曲,关汉卿著窦娥冤。
六、明清
(一)科技明清萌新又承古,
科技总结出巨着。
李时珍着《本草(纲)目》,
“东方医药巨典”谱。
徐光启《农政全书》,
泰西水法书引入。
地理巨着《霞客记》,
石灰地貌有记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7世纪百科书。
(二)思想反封先驱明李贽,批儒揭道斥孔子。
明末清初黄顾王,反封进步新思想。
狠批君主黄宗羲,提倡法制重工商。
经世致用顾炎武,反对君主倡民主。
夫之唯物思想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发展观点看历史,趋时更新闪火花。
(三)小说四大名著声斐然,
如若未看真遗憾。
《三国演义》罗贯中,
历史小说一长篇。
农民起义出好汉,
施耐庵着《水浒传》。
《西游记》是吴承恩,
神话小说很浪漫。
古代小说最优秀,
当数雪芹《红楼梦》。
《儒林外史》吴敬梓,
《聊斋志异》蒲松龄。
源自:文学常识
一个国家的形成,首先应该特定的文字,国家制度,先进的文明,例如,中国史上的商朝都具备有这样的条件,有文字记载那段历史的真实,还有青铜器等文物表明有商朝的出现.而商朝距离现在也就3500多年的历史,而说到夏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土一些文物有记载有过夏朝的存在,我们了解到的夏朝是后来西周一些学家人士的认为和一些单方面的记载而已.不过在二里头等地都相继挖掘到一些在商朝之前较大规模的宫殿遗址,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就有夏朝的存在,而5000的中华史未必是真,也未必是假的.历史总待人发现,也许在将来的一天,我们找到了夏朝时的文物上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也未必啊!
不过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很好,不像一些国家虽然曾经辉煌议事,但却经常遭到外敌入侵,有过文明的断绝!
(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三个方面(1)独特性:中国的文字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地域性: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各有特色又互相交融。
(3)民族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除了它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外,还得益于中化文化我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以,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
中国实际上可考的是从公元前2050年,
上楼的人搞错了,由猿变人是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的“植立之兽”(《思问录·外篇》)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由此可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5000年并不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秋先哲鬼谷子十大金句,堪称千古谋圣
下一篇: 松开五月的手,和六月说你好!